Re: [人文] 眷村一景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書寫,是一種治療)時間17年前 (2007/04/04 03: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1 (看更多)
: 推 echo:沒有現代,就沒有後現代。 04/03 23:27 : → echo:前現代和後現代的並存,就叫做四不像。就像當今的台灣~ 04/03 23:28 : → echo:反璞歸真跟亂搞是兩回事~ 04/03 23:29 : 推 enohs:可以舉個例子嗎? 04/03 23:42 回應Echo的第一句, 不想看長篇大論的可以直接看小標,「君子貴其全」,的前兩行。 舉例而言,你看臺灣電視新聞就知道。 ***摘錄開始*** 「後現代」,這是一個新聞系所耳熟能詳的詞,但問到「後現代」 一詞的涵意,卻又沒幾個人可以回答得出來。這正是一種「幽靈現象 」(Ghost Phenomenon),簡單而言,就是人人都說有幽靈存在,但 能真說出幽靈長什麼樣子的,卻又絕無僅有。 因此,為了耙梳「後現代」理路,筆者在此提出兩種簡易判斷的 標尺。一為「序列」說,二為「本質」說。 首先,按照西方學界的說法,歷史為一線性的進程,即由「傳統 時代」(前現代)因為古羅馬帝國的興起而進入「中古時代」(中世 紀),而後經歷了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大航海時代,進入了「現代 」。自然,在「現代」之後,自然有一不言自明的時代存在,那就是 「後現代」。 不過,此種說法將歷史視為線性、單因一果式的說法在歷史學分 期上固然有其用處,但我們社會科學研究者,不能僅以此種靜態視角 來看待問題,何況,歷史學分期是處理已然發生過的歷史素材,我們 面對的,是一個變動不居的動盪時代,這種認定法,就像秋天到了, 葉子就會自動落下。這種天啟的觀念,在本文並不採用。 接著,探討「本質」說。論者以為傳統時代的社會核心是「君權 」,中古時代的社會核心是「神權」,現代社會的社會核心是「理性 」,從君權到神權,進而是理性,都是一種斷裂性的超越。這是一種 「概念轉移」(concept shift)。到了後現代社會,理性也被視為 不可靠,社會也沒有所謂的「核心」(core)存在,一切被認為是中 心的價值,都是虛妄的。 在這裡,另一派的說法是後現代社會的核心是「消費」,這是一 個消費社會,一切的意義,都在,也只能在消費中找尋答案。如果以 詩化的語言來說,那就是「我們常在傷痛中長大/在消費中尋找解答 」。 一派論者認為核心消亡,另一派論者認為核心乃在於消費,這兩 派南轅北轍的論點為何同屬於後現代陣營呢?統合的關鍵,就在於均 是對「現代性」的反動。如果我們把「對現代性的反動」作為一認識 主軸,那才可以具體而微地認識何謂後現代。 君子貴其全 要認識理論,就必須要從繼承、揚棄的脈絡來看,就像要認識 批判,必先由實證與詮釋入手一樣。所以要認識後現代之前,我們必 須先瞭解,何謂現代性?本來對現代性的認識,在學術思潮已歷經實 證與詮釋,已推展到後現代的當今,應對現代性有一清晰的理解,但 在討論中,筆者發現並非如此。不過要完整說明「何謂現代性」,完 全不可能在單篇論文中處理,因此在這裡以本土的新聞、新聞理論為 實際例子作為說明。 (圖表貼在BBS上會破格,所以從略) 在認識本表時,我們要先瞭解一點,那就是並非在2005年的今日 ,就已是現代晚期的說法,事實上在學術思潮沒有徹底翻轉斷裂之前 ,實證、新實證、詮釋、批判一直都是多元並存的。真正消逝的,只 有前現代「學術思潮」。 理解完本表後,回到後現代論者對於現代性的批判。這裡引布希 亞對於「再現」的批判。 ***本節結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64.227
文章代碼(AID): #164gTn4- (PhotoCrit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4gTn4-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