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風景、地景、明信片?

看板PhotoCritic作者 (書寫,是一種治療)時間17年前 (2006/10/12 23:58),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跟推爆炸老大的說法 地景的分類方法與說法很多,各學派的定義也隨之不同。 上面那句話的意思,要談,很容易戰的意思。 簡單來說, 風景是天生的, 地景是人成的。 以下引印度人類學者Appadurai在1990年的說法 (Scope有翻成景觀,也可以譯為地景) 一、 族裔景觀: 指的是遊客、移民、難民、流亡者、外籍勞工、及其他移動人口和 族群建構基本世界的架構,在政治和國家之間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在我們生活中建構轉換的世界,全球移動的人們所形成的不安定景 觀,這種社群網絡是十分不穩定的。 國際資本轉換民族國家的需求,生產和科技引起不同需求,民族國 家在難民人口中轉變它們的政策,這些移動的人口從不停止對世界的 想像,反而對世界有種期盼。,日漸增加的跨國界流動人口,也就是 在全球範圍流動的族群,對各國內政與外交的影響愈來愈大。 二、科技景觀: 科技景觀指的是跨越國界的技術流動。現在許多國家是多國際企業 的根基,提供不同科技結構的組成,特異的科技傳佈現象並未使得經 濟範圍、政治上的控制、或市場理性增加,反而產生金錢流動,政治 上可能性和獲得高低技能勞工之間複雜的關係。就像印度輸出勞工到 阿拉伯,輸出電腦工程師到美國,讓他們成為有錢的移民者。 三、金融景觀: 金融景觀指的是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神秘、快速而大規模的瞬間交易 。有個批判觀點指出,全球中的族裔地景、科技地景、和經濟地景之 間的關係產生嚴重的斷裂和不可預測性,這些地景遭受自我限制和鼓 舞,同時,每個活動被限制遷移的範圍。 四、媒體景觀: 媒體景觀指的是全球媒體對形象與理念的傳播,經由不同媒介傳送 資訊,已經有數以萬計的公私議題傳送到全世界,我們對世界的印象 來自於媒體,產製端透過「主觀」的選擇,再現事實,但真實和虛構 間的界線已相當模糊,我們更可以說,媒體替人類創造想像世界。 媒體就像劇本,透過一系列的元素,例如角色、情節等形塑想像生 活,Lakoff和Johnson(1980)提及,這些媒體劇本在一系列的隱喻 著人們生活時就已崩潰,因媒體幫建構他者的敘事,以及最初生活敘 事的可能性。他們提出語言中隱喻的使用主要反映了我們內在概念系 統的運作,並視隱喻為基本認知架構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我們思考 本質,可經由檢視語言中隱喻的用法而得知。隱喻的本質即是我們以 本體(source)來瞭解客體(target)的過程,這樣的過程必須借助 所謂意像結構(image schema)或是命題結構(proposition schema )之映照來完成。 五、意識景觀: 意識景觀則是指各種理念、意識型態的散佈與關連,是一系列相關 事物的景象,通常是政治上的、及以改革為主的意識形態。 在啟蒙運動時代的世界觀,總是以「自由」、「財富」、「權力」 、「主權」、「再現」、「民主」等字眼形塑其意識地景,啟蒙的主 要敘事建構在內在邏輯和猜想閱讀、再現、和公共領域之間的關係。 當世界上大量人類逃亡時,特別是在十九世紀,啟蒙時代的觀念就已 經改變了。 ~~ 搖膩黑卡和看膩泳裝的朋友, 可以自問,你要怎麼表現非屬自然界之物? -- 我是不是還有一篇連載沒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31.70

10/13 02:47, , 1F
布列松拿來! :P
10/13 02:47, 1F
文章代碼(AID): #15BcO-ik (PhotoCritic)
文章代碼(AID): #15BcO-ik (PhotoCri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