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C. Kleiber conducts Beethoven Symphony No.6

看板Philharmonic作者 (價值確立的必要性)時間20年前 (2003/12/20 20: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wenthome (檻外人)》之銘言: : 樂團:Bayerisches Staatsorcheter : 唱片編號:Orfeo C 600 031 B : 錄音鳥到暴, : 不然會是很好的版本。 : (個人不喜歡貝多芬這首這麼正常的作品, : 不過克先生的詮釋讓這個曲子變得有趣多了。) : 看了看錄音時間November 7, 1983, : 還真是迫不及待啊(離現在剛好20年)。 最近聽Rattle對這首曲子的詮釋,覺得是他這次新版樂譜全集中十分優秀的表現之一。 尤以第五樂章進入結尾時的高潮,早在Walter手中就已經明顯的漸強為這個高潮 出現作出很美妙(可說是很靈巧的)的鋪陳,讓音樂在這裡透過一個醞釀而達到一個 頂峰,無論是音量或是氣氛,並合理的解釋其後力度的消退。 Rattle很適切地採用了這個作法,令人感到滿足,覺得這個樂章真正達到一個完滿 的目標。 各位可以參考Walter在MK 42012這張唱片第三軌,17分00秒的演出。 不過Walter的處理很有趣,與Rattle又不大一樣,主要是樂器間的平衡差異。 另外一提,最近聽Walter指揮莫札特K.550 551 "stereo"版本(!) 常常會陷入無法自己的感動。 的確,沒有任何一張唱片(至少是非古樂器)中的提琴低音部與高音部的對話如此 純淨,木管也得以婉轉地的歌唱(有時是很漂亮的浮在弦樂聲之上)。 K.551的第四樂章的光輝在這裡也轉變為一種無限的狂喜。 (一個年屆80的老頭是深諳這種用最細微的使力而達到最大效果的) -- 指揮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在管弦樂團的合奏中, 注意每一管弦樂部分的清澈與力度平衡。 在音樂的訊息中,唯有發出清澈的聲音,使之出奇、美妙、感人,才能打動人心... Bruno Walter 1876~196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80.175
文章代碼(AID): #_v45etd (Philharmonic)
文章代碼(AID): #_v45etd (Philharmo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