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政院拚科研 為1000博士生找出路

看板PhD作者 (mulkcs)時間7年前 (2017/06/06 23:38), 7年前編輯推噓4(4071)
留言75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對這新聞我自己的理解是這樣。 政府希望扶植100間以研發服務為主的公司, 設立這些公司的重點不是幫博士班學生找出路, 而是讓這些博士班學有所用。 現在板上很多批評會說業界不重視研發, 博班進業界也學無所用。 而以研發服務為主的公司就是讓這些博士班一展長才的地方, 而也只有這些公司才會更密切與大學的博士班產學合作。 可以促進學界的研究動能。 這在國外算是很常見的產學合作模式,所需的都是高階研發人才。 有些批評的聲浪似乎擺錯焦點了。 這應該算是立意良好的政策,但怎麼執行可能就細則出來才知道了。 我自己是樂見其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58.253.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hD/M.1496763515.A.194.html

06/06 23:50, , 1F
希望這個政策真的有效
06/06 23:50, 1F

06/07 00:04, , 2F
這不就早期工研院和一堆政府捐助法人的變形?
06/07 00:04, 2F

06/07 00:04, , 3F
只能期待了
06/07 00:04, 3F

06/07 00:05, , 4F
另外 研發有風險 研發失敗咧? 補助到研發成功為止?
06/07 00:05, 4F

06/07 00:15, , 5F
原PO如果您仔細把我國近20年來的有關產學科技政策研讀過
06/07 00:15, 5F

06/07 00:16, , 6F
就會瞭解為什麼這政策被批評的體無完膚
06/07 00:16, 6F

06/07 00:21, , 7F
在商場上,東西是要能賣出去才有用.否則一堆壁紙專利能做
06/07 00:21, 7F

06/07 00:24, , 8F
我十分認同鹽湖大的看法
06/07 00:24, 8F

06/07 00:43, , 9F
研發能力不一定要博士
06/07 00:43, 9F

06/07 00:56, , 10F
重點應是「研發」而不是「博士」
06/07 00:56, 10F

06/07 00:58, , 11F
但是此政策是由「博士」主導「研發」.這根本本末倒置
06/07 00:58, 11F

06/07 00:59, , 12F
這完全不需要看啥產學研究,看看臺灣社會各種有的沒的「圖
06/07 00:59, 12F

06/07 01:00, , 13F
利、護航特定廠商、養肥貓」等批評,還有不同政治立場就存
06/07 01:00, 13F

06/07 01:01, , 14F
心不搞死不罷休的攻擊,這政策能有未來?
06/07 01:01, 14F

06/07 01:28, , 15F
這政策的出發點其實很簡單 (1)解決博士生出路問題
06/07 01:28, 15F

06/07 01:28, , 16F
(2)協助國家重點產業發展(5+2+n 哈哈哈)
06/07 01:28, 16F

06/07 01:29, , 17F
只是想政策的人 根本不懂或忽視產業現況/商業運作
06/07 01:29, 17F

06/07 01:30, , 18F
於是就出現這種無三小路用、只是要算KPI的政策措施
06/07 01:30, 18F

06/07 01:35, , 19F
(1)&(2)是政務官重視的(要當政績以利仕途順利的)
06/07 01:35, 19F

06/07 01:36, , 20F
而想政策的人常常是那群產業歷練有限的事務官或學研機構
06/07 01:36, 20F

06/07 01:42, , 21F
想政策的人被要求得想辦法讓長官的KPI好看一點 於是就醬
06/07 01:42, 21F

06/07 01:48, , 22F
要改變這種政治&決策過程太難了 大家自求多福吧
06/07 01:48, 22F

06/07 06:59, , 23F
多少國外成功的政策到台灣就爆炸,這個難道會是例外?
06/07 06:59, 23F
感謝大家回覆。我其實也認為重點是研發不是博士。 我一直認為好的碩班其實研究能力也不下於博班,但終究是少數, 實際上研發主力應該還是博士為主。 我自己身旁的朋友,碩班畢業的都想要爭取研發職缺,申請到研發缺就會很爽。 但我的博班朋友,進去科技廠的研發缺,都認為這些都不是在做研發, 都大約碩班等級就可以做的東西。 因此,我認為博班人力資源還沒被善用,業界的研發動能根本沒有起來。 這次推出的政策的這種小型研發服務為導向的公司, 和之前政府資助的法人型機構, 差別應該在於前者是下而上,而後者是上而下的。 我想這次更重視商業與市場需求,成立公司,聘用有實戰能力的人。 當然,我也知道很多制度在國外行的通,但在國內卻行不通。 不過這個制度的立意是良好的,我反而希望看到如果我們需要有這類型的公司 可能政府要提出哪些協助,大學要如何配合,學生如何教育的有建設性的討論。 ※ 編輯: mulkcs (134.58.253.56), 06/07/2017 17:33:15 ※ 編輯: mulkcs (134.58.253.56), 06/07/2017 17:34:20

06/07 17:44, , 24F
重視商業與市場需求??? 你要不要回頭仔細讀讀政策措施
06/07 17:44, 24F

06/07 17:45, , 25F
它是要博士去創這些小公司 然後要求大公司善用這些小公司
06/07 17:45, 25F

06/07 17:46, , 26F
大公司如果真有博士人力需求 根本就不需要政府補助當誘因
06/07 17:46, 26F

06/07 17:47, , 27F
政府這幾年的想法都是給大公司一點錢 請他們"試用"博士
06/07 17:47, 27F

06/07 17:50, , 28F
但大公司不知請更多博士可以做啥 (因為請碩士就夠用了啊)
06/07 17:50, 28F

06/07 17:54, , 29F
不用等它執行 我都可以知道它最後只是變成帳面的KPI而已
06/07 17:54, 29F

06/07 17:56, , 30F
政府帳面上協助博士生就業 大公司請到便宜博士
06/07 17:56, 30F

06/07 17:56, , 31F
大學生有不同水準 碩士有不同水準 博士有不同水準
06/07 17:56, 31F

06/07 17:57, , 32F
研發也有不同水準 把既有商品做些改動提升些效能降低些
06/07 17:57, 32F

06/07 17:57, , 33F
成本 也是研發
06/07 17:57, 33F

06/07 17:58, , 34F
別說碩士就可以做研發 學士也可以做研發 甚至專科畢業
06/07 17:58, 34F

06/07 17:58, , 35F
的專士也可以做研發 看怎樣的程度的研發
06/07 17:58, 35F

06/07 17:59, , 36F
學士程度的研發 很多人日常生活就常遇到了 醫學士
06/07 17:59, 36F

06/07 17:59, , 37F
各種診斷和治療的方法 醫學院畢業 有相當執業經驗與創意
06/07 17:59, 37F

06/07 18:00, , 38F
誰說醫學研究僅限拿到博士或碩士學位的醫師才能做?
06/07 18:00, 38F

06/07 18:01, , 39F
特別是強調有實業或商業意義的研發 這更不必然要求碩博
06/07 18:01, 39F

06/07 18:02, , 40F
理論不行 可以硬幹或者靠天賦 或者就是技術創新程度低些
06/07 18:02, 40F

06/07 18:02, , 41F
關鍵是 有商業意義的研發成果不必然要求高深技術提升
06/07 18:02, 41F

06/07 18:03, , 42F
看看食品業與服飾業或珠寶業的實業創新就知道了
06/07 18:03, 42F

06/07 19:49, , 43F
技術發明裡面可參考 好神拖 的我國專利 然後思考 這種
06/07 19:49, 43F

06/07 19:50, , 44F
專利發明是否一定要有博士或碩士學歷 這可是很賺錢的
06/07 19:50, 44F

06/07 19:50, , 45F
專利
06/07 19:50, 45F

06/07 19:51, , 46F
強調博士級別的專利或者產業研發 那恐怕就要專注在能夠
06/07 19:51, 46F

06/07 19:51, , 47F
產生技術障礙讓後來者得花相當時間與金錢才能追上 另外
06/07 19:51, 47F

06/07 19:52, , 48F
可能要強調能長出一票專利或者能持續改進的專利 例如
06/07 19:52, 48F

06/07 19:52, , 49F
醫藥業的某些藥品發明專利
06/07 19:52, 49F

06/07 19:53, , 50F
但是發明成功並取得專利 也還有國內業者有否那技術水準
06/07 19:53, 50F

06/07 19:53, , 51F
成功量產與開拓市場
06/07 19:53, 51F

06/07 19:54, , 52F
好久以前就一堆對於我國政府推動發展新藥的批評 因為我
06/07 19:54, 52F

06/07 19:54, , 53F
國產業就是中小企業為主 醫藥品方面 國際藥廠從研發到
06/07 19:54, 53F

06/07 19:55, , 54F
行銷等等早就盤據許久 何況新藥研發漫長 我國企業主有否
06/07 19:55, 54F

06/07 19:56, , 55F
那資本以及觀念去投資? 做一堆對國際大廠好賣產品的跟風
06/07 19:56, 55F

06/07 19:56, , 56F
小改研發的投資時程和金錢 能夠和做創新產品所需的比?
06/07 19:56, 56F

06/07 19:57, , 57F
做小改的研發所需的技術專業人水準能和做創新產品所需者
06/07 19:57, 57F

06/07 19:58, , 58F
比? 不同程度的學術訓練造就的合格人才能力自然有差
06/07 19:58, 58F

06/07 19:59, , 59F
問題是 政府這政策想找博士高級研發做高階創新產品
06/07 19:59, 59F

06/07 19:59, , 60F
事先問過國內業界的意願了嗎? 還是政府一廂情願?
06/07 19:59, 60F

06/07 20:00, , 61F
反正 國民稅金燒下去 一堆人有了工作 政府就算有政績?
06/07 20:00, 61F

06/07 20:38, , 62F
業界做研發很現實的,很多剛畢業的博士或碩士
06/07 20:38, 62F

06/07 20:38, , 63F
沒搞清楚狀況
06/07 20:38, 63F

06/07 20:39, , 64F
最簡單最基本的,業界研發沒達到目標就是0
06/07 20:39, 64F

06/07 20:40, , 65F
學術研究只看新現象不是那麼在乎原本的目標
06/07 20:40, 65F

06/07 20:43, , 66F
業界研發至少要先達到管銷費用打平,否則部門甚至公司就
06/07 20:43, 66F

06/07 20:43, , 67F
不見了。學術界在這邊的壓力相對較小。
06/07 20:43, 67F

06/07 20:45, , 68F
這種考量下能消化的博士怎樣都有限
06/07 20:45, 68F

06/07 23:57, , 69F
確實學界研究重點在新現象或新知識的發現 業界會更重視
06/07 23:57, 69F

06/07 23:58, , 70F
達到預定研發目標 但是研究本質就有不確定性 不因為研究
06/07 23:58, 70F

06/07 23:58, , 71F
這個詞語的前綴形容詞是業界就變成百分百確定 以醫藥業
06/07 23:58, 71F

06/07 23:59, , 72F
的產品研發來講 一些產品必要通過臨床試驗 也確實有些
06/07 23:59, 72F

06/08 00:00, , 73F
就是不通過 這種風險除非自己不做研發也不投資研發
06/08 00:00, 73F

06/08 00:00, , 74F
只購買研發成功的產品所有權或者販賣權
06/08 00:00, 74F

06/08 00:01, , 75F
否則公司或機構還是要負擔的
06/08 00:01, 75F
文章代碼(AID): #1PDinx6K (PhD)
文章代碼(AID): #1PDinx6K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