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全球化下的台灣高教 @游任濱

看板PhD作者 (亞典波羅)時間14年前 (2009/11/13 11:31), 編輯推噓32(320101)
留言133則, 1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http://ppt.cc/ZBYY 全球化下的台灣高教 2009-11-13 中國時報 【游任濱】   教育新聞及動態一直是筆者關注的焦點,而這陣子的新聞報導若非香港的大學來台 灣搶學生,不然就是重金挖角教授的消息,又或者檢討台灣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和 台灣目前的高等教育相比,香港的大學不僅以英文授課,其論文數量、大學排行, 似乎都較我們來得有「國際競爭力」。   這幾年台灣高等教育的變化,不免令我們這些本地「土產」的博士生感到一絲的焦 慮與茫然。特別是在人文科學的領域,既不像理工類型的學生有公司研發部門的出 路,也不像法商的博士生有政府部門或商業體制的餵養;「本土」的人文學科博士 ,該何去何從,一直是我們心頭上的一抹陰霾。   於是乎不管是學校為自己的博士生所辦的各樣講座,還是私底下同學們消息的經驗 分享;幾乎清一色圍繞在告訴我們如何去獲取教職,傳授我們各樣如何「卡位」的 奇、正法門。奇的法門如果不是要我們提早找學校兼課,或是想盡方法與老師們打 好關係;不然就是找翻譯社將自己的論文翻成英文投國際期刊。正的法門則要我們 在研究上能努力「生產」,最好一畢業就能「著作等身」,履歷所列盡是「SSC I」。在教學上則是要能教統計、能教軟體,還要加上全英文授課,更重要還要將 學生打點好,教學評鑑盡是優良。 不知從何時開始,上述所列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遊戲規則;我們不在乎自己所生產的 論文對社會有什麼樣的建設與影響,也不在乎能否培養學生具有一個關心社會,具 獨立思考的靈魂。我們只在乎在所謂的「學術圈」內「卡位」,然後不斷的生產、 複製只有這個圈子能夠理解的事物。   美國歷史學家羅素.雅柯比在其《最後的知識分子》一書中就談到,因為高等教育的 擴張,使得原本獨立具批判性的「公眾」知識分子被收編進入學院體制。他們不再 需要廣大的公眾,學院的同儕是他們的讀者;專題論文和學術刊物則是他們的媒體 。   從目前的處境來看,台灣的知識分子也正經歷相同的過程;但筆者認為,與美國相 比,我們更為嚴峻的挑戰卻是來自全球化的威脅。這些年台灣的高等教育不斷地強 調國際競爭力,從大學到高中,紛紛鼓勵學生出國交換遊學;而政府也砸下大筆的 銀子,以獎學金利誘外國學生來台。   然而這樣的政策卻對提升國際競爭力沒有多大用處。原因在於,一,在全球化的景 況下,學生的選擇也可以是全球性的,當我們一味強調英語授課,加上學費與生活 費的高漲,高教學歷的貶值;出國唸書的經濟效益,恐怕比留在台灣來得大,更何 況社會普遍推崇洋墨水的迷思。於是,台灣社會中前段具有經濟與知識能力的家庭 ,選擇將小孩送出國的機會大幅提高,而後段的家庭卻因為學費問題讀不起私立學 校。剩下來的中產階級卻可能因在地社會的M型化而消失殆盡。     此外,相較於國外名校所提供給外國學生的獎學金,還有宣揚文化的意涵。台灣以 獎學金吸引外國學生或許是個好主意,但外國學生來此所學的,除了中文系以外, 很多的學校大多提供給他們以英文進行授課的課程。如此一來,談何與本地文化的 「交流」甚至「宣揚」? 不可否認的,全球化是趨勢,但卻也不可忽略了,與全球化同為一體的「在地化」 的力量。最常見的例子,不外乎德國、法國、日本等其他非英語系國家成功的案例 。他們的成功,在於深刻理解自身的文化,因為這樣的理解,為他們帶來各個領域 創新的力量。反觀我們的教育,我們所追求的全球化,所謂的「與世界接軌」,不 過就是將各樣的事物進行產業化、代工化,好緊密的縫合進入這全球資本主義的生 產體系當中,我們並未改變全球的分工邏輯,於是乎邊緣的繼續邊緣,出走的加速 出走。難道我們不該重視文化在地化與主體性? (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所博士候選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6.238

11/13 11:45, , 1F
講得非常有道理 但掌權者應該沒幾個會聽
11/13 11:45, 1F

11/13 11:53, , 2F
ㄜ...文章最後的意思是要???跟如何解決博士問題有關嗎?
11/13 11:53, 2F

11/13 12:09, , 3F
Good!
11/13 12:09, 3F

11/13 12:31, , 4F
批評很容易,想出解決的方法很難
11/13 12:31, 4F

11/13 12:36, , 5F
得先秤秤自己的斤兩. 沒幾斤重憑什麼跟人家講主體性.
11/13 12:36, 5F

11/13 12:38, , 6F
鼻屎大的新加坡就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份量,地位,該做的事
11/13 12:38, 6F

11/13 12:39, , 7F
我們卻常常幻想自己是秧秧大國.
11/13 12:39, 7F

11/13 12:40, , 8F
講難聽點. 即便要學中文,人家現在要學的是簡體中文
11/13 12:40, 8F

11/13 12:41, , 9F
你以為台灣算哪根蔥.人家會要來跟你學繁體中文.台灣腔中文.
11/13 12:41, 9F

11/13 12:52, , 10F
另外德日在高等教育上的改革步伐比我們還猛. 比如日本大學
11/13 12:52, 10F

11/13 12:53, , 11F
之前才全面法人化. 人家正牌的秧秧大國,危機感跟改革的魄力
11/13 12:53, 11F

11/13 12:54, , 12F
都還勝過我們這個冒牌的大國.
11/13 12:54, 12F

11/13 14:25, , 13F
說到英語授課,芬蘭瑞典德國荷蘭等也都有英語授課.台灣不
11/13 14:25, 13F

11/13 14:25, , 14F
開放一些英語授課,很難要外國學生來念除了中文以外的科系
11/13 14:25, 14F

11/13 20:18, , 15F
北歐學校的英語授課模式還算成功, 免學費是更大的誘因
11/13 20:18, 15F

11/13 21:42, , 16F
生科領域 土博士不就.............
11/13 21:42, 16F

11/13 23:44, , 17F
弱小民族不用講主體性?那從法農到薩伊德那票人的書都可
11/13 23:44, 17F

11/13 23:45, , 18F
燒了;台灣從來都不覺得自己是大國,又不是中國
11/13 23:45, 18F

11/13 23:46, , 19F
如何在全球化腳步下,還要保留一點主體性,本來就是應為之
11/13 23:46, 19F

11/13 23:48, , 20F
事;高教要改革沒錯,但忽略本國與外國的差異性,盲目跟隨
11/13 23:48, 20F

11/13 23:48, , 21F
喔 我個人覺得啦 不要講那麼多五四三的
11/13 23:48, 21F

11/13 23:48, , 22F
的結果會有多好?
11/13 23:48, 22F

11/13 23:49, , 23F
清大開用英語教的大一微積分, 電機還規定要選英語授課的
11/13 23:49, 23F

11/13 23:50, , 24F
就我帶過這種班的助教, 效果非常差, 大家都在鴨子聽雷
11/13 23:50, 24F

11/13 23:52, , 25F
教過一次暑修裡面也是一排電機系,原本上的都是英文微積分
11/13 23:52, 25F

11/14 00:05, , 26F
就我去各校演講的經驗,英文真的是毒藥。授課,應該還是要
11/14 00:05, 26F

11/14 00:06, , 27F
以讓學生學到專業知識為第一優先,學英文應該另有管道,不
11/14 00:06, 27F

11/14 00:07, , 28F
能說為了用英文上課而用英文上課,如果學生上專業課程時對
11/14 00:07, 28F

11/14 00:07, , 29F
中文的吸收度較佳,還是該用中文才對。
11/14 00:07, 29F

11/14 00:37, , 30F
老實說我們連吸收優秀華人(可以講中文的)都做不到了
11/14 00:37, 30F

11/14 00:37, , 31F
英文授課,吸引西方人士. 是更遙遠的一個問題
11/14 00:37, 31F

11/14 04:24, , 32F
出國唸書的經濟效益不一樣比國內大,特別如果你要自付學費話
11/14 04:24, 32F

11/14 04:25, , 33F
大部分出去念博班都有生活費跟學費全免的 ...
11/14 04:25, 33F

11/14 04:25, , 34F
現在很多前面的學校,就算是念工程的phd, 有時也要付1-2年
11/14 04:25, 34F

11/14 04:26, , 35F
在好的系上,收的人多,老師計畫少時,很多人要自費1-2年的
11/14 04:26, 35F

11/14 04:27, , 36F
當然到"ranking"後面的program, 就比較有機會拿全獎
11/14 04:27, 36F

11/14 04:39, , 37F
念博班的 ranking 已經不是重點了吧 ...
11/14 04:39, 37F

11/14 06:19, , 38F
台灣說穿了就不是世界的核心國家 你要用英語教育吸引誰來?
11/14 06:19, 38F

11/14 06:20, , 39F
想上英語教育的都去英美加了 更不用說歐洲國家英文都很好
11/14 06:20, 39F
還有 54 則推文
11/14 16:03, , 94F
麼資訊的
11/14 16:03, 94F

11/14 16:10, , 95F
我剛剛還去查了一下 ENS 的 "International admission"
11/14 16:10, 95F

11/14 16:11, , 96F
口試是法文問,英或法文答喔 XD 這樣要叫 English fri-
11/14 16:11, 96F

11/14 16:12, , 97F
endly" 似乎還差得有點遠 :p
11/14 16:12, 97F

11/14 16:13, , 98F
題外話, ENS 的 "International admission" 還是這一
11/14 16:13, 98F

11/14 16:14, , 99F
兩年才有的 XD 因為之前我想去那邊念書可是完全不得其
11/14 16:14, 99F

11/14 16:14, , 100F
門而入 :p
11/14 16:14, 100F

11/14 16:14, , 101F
也有可能是我認識的那些實驗室裡,非法國學生的比例很
11/14 16:14, 101F

11/14 16:14, , 102F
高吧... ^^
11/14 16:14, 102F

11/14 16:17, , 103F
話說今年在日本的生化學會我跟某個從法國邀來的教授聊
11/14 16:17, 103F

11/14 16:17, , 104F
天,他一知道我去法國留過學馬上就不用英文了 囧
11/14 16:17, 104F

11/14 16:18, , 105F
他也是號稱實驗室一半不是法國人,不過在 lab 中只准用
11/14 16:18, 105F

11/14 16:18, , 106F
法文 XDD
11/14 16:18, 106F

11/15 03:01, , 107F
英文授課的對象應該是外籍學生,在學生以本地生為主應該是
11/15 03:01, 107F

11/15 03:02, , 108F
過渡期的現象吧~~北歐如果只有免學費,無英語授課,學生會少
11/15 03:02, 108F

11/15 03:02, , 109F
很多~~為了一兩年的碩士課程大家會去學芬蘭語荷文瑞典語嗎
11/15 03:02, 109F

11/15 03:03, , 110F
我法國朋友說,法國是有在立法說"法文"是唯一官方語言的國幏
11/15 03:03, 110F

11/15 03:39, , 111F
問題被你點出來了...然後呢?
11/15 03:39, 111F

11/16 19:13, , 112F
請問 為什麼各位要求文科要套用跟理工科一樣的標準?
11/16 19:13, 112F

11/16 19:14, , 113F
上面很多人的想法 正是造成台灣文科高教困境的原因
11/16 19:14, 113F

11/16 19:15, , 114F
憑什麼認為理工科的「卓越」模式可以套用到文科這邊來?
11/16 19:15, 114F

11/16 19:17, , 115F
法國理工科當然不例外 都是用英文上課研究 但是至少這個國
11/16 19:17, 115F

11/16 19:17, , 116F
家文科和理科的思維區分得很清楚 沒有人會要求文科要套用理
11/16 19:17, 116F

11/16 19:18, , 117F
科的思維模式 台灣卻剛好相法 國家資源掌握者完全不理解
11/16 19:18, 117F

11/16 19:19, , 118F
也不願理解 認為自己的標準放諸四海皆準 台灣為什麼是人文
11/16 19:19, 118F

11/16 19:19, , 119F
教育沙漠 其來有自
11/16 19:19, 119F

11/16 19:21, , 120F
研究歷史、中文、或是台灣政治、社會 卻要求投美國SSCI
11/16 19:21, 120F

11/16 19:22, , 121F
否則就不能升等 請問這樣的思維正確嗎?
11/16 19:22, 121F

11/16 19:26, , 122F
當投SSCI變成一種「正確」的規範 只會導致一種病態的結果
11/16 19:26, 122F

11/16 19:27, , 123F
就是大家乾脆去研究美國社會 以求美國期刊錄取 以便在台灣
11/16 19:27, 123F

11/16 19:28, , 124F
升等 變相導致研究社會人文者 卻不關心自己的土地
11/16 19:28, 124F

11/16 19:29, , 125F
這個效應目前已經在整個人文社科領域發酵 實為台灣的悲哀
11/16 19:29, 125F

11/16 19:31, , 126F
而就長期效應來看 只會把讀人文社科的人往外推 大家都去美
11/16 19:31, 126F

11/16 19:32, , 127F
國 想辦法留在美國 等在美國有成就了 中研院自然會花大錢
11/16 19:32, 127F

11/16 19:32, , 128F
聘你當院士 即使你的研究跟台灣無關也一樣可以獲得地位
11/16 19:32, 128F

11/16 19:34, , 129F
台灣人文科學教育的整個方向正在朝功利化和美國化進展
11/16 19:34, 129F

11/16 19:36, , 130F
所以 各位可以想想 目前的制度對人文科學的戕害有多嚴重
11/16 19:36, 130F

11/16 19:43, , 131F
最後必須強調的是 我並不反對投英文期刊 該反對的是把投英
11/16 19:43, 131F

11/16 19:43, , 132F
文期刊變成一種權力建製化的唯一標準
11/16 19:43, 132F

01/06 22:34, 5年前 , 133F
英文授課的,你來日本知 http://yofuk.com
01/06 22:34, 133F
文章代碼(AID): #1A_DBwzv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_DBwzv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