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台灣高等教育的深層危機 ◎林萬億

看板PhD作者 (亞典波羅)時間15年前 (2009/05/27 09:50), 編輯推噓9(9025)
留言34則, 1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台灣高等教育的深層危機 2009-05-27 中國時報 【林萬億】 不久前的五月十一日,一群台大學生發表《百大維新─學生黑皮書》,提醒台 大,不要為了前進百大罔顧大學的價值?這本厚達百頁的黑皮書寫著:缺乏核心價 值的「前進百大」,就只會變成盲目的「符合標準」。校方提出了「挖角他校優秀 學者」、「給予獎金鼓勵發表論文」、「提高獎學金吸引國際學生」等政策。數字 就算進步了,實質內容有任何改變嗎?更糟的是,我們可能因為這些政策付出代價 :鼓勵SSCI的發表造成本土問題的拋棄、男十三舍舍胞失去了住宿的地點。 學生們選擇在這一天發聲,是為了傳承二十四年前,台大班代們以九十四票全 數通過,要求學生會長普選;二十三年前,爆發李文忠事件;二十二年前,台大學 生們在校內遊行,要求普選與教授治校。五月十一日成為台大學生共同的記憶。它 標誌台大學生的反省勇氣。 這看起來像是台大的家務事,其實不然。黑皮書關心的六大校園議題:體育場 地、社團活動、校園安全、校園生態環境、通識教育、社會責任,都是大學須共同 關心的。 不只台大,所有追求成為國際一流大學、頂尖研究中心的大學,及以名列全球 大學排名為榮的學校,莫不陷入相同的困境。雖然大學校園政治干預少了,校園民 主普及了。但是,教師、學生也冷漠了,熱情減少了。 學校汲汲營營於追求進入百大的數字管理,季有季報,年有年報,要你填寫又 發表幾篇SCI(科學引用指標)、SSCI(社會科學引用指標)論文了。為了鼓勵發 表SCI、SSCI論文,發放獎金,台大是每篇六萬,TSSCI(台灣版的SSCI)每篇一萬 。教師們若不跟著這個遊戲規則玩,就會被質疑產能差。 大學教師研究、教學、服務是職責所在。但是,研究的目標被引導到發表SCI、 SSCI、TSSCI等期刊的論文,那就大大扭曲了學術發展。以SSCI為例,是湯森科學資 訊公司(Thomson ISI)的產品。這家公司是做生意的,以二○○二年為例營業額達 七十八億美金。SCI是其旗艦產品,一九七三年才跨足人文、社會科學。目前列入收 集的SSCI期刊有一九五○種。 雖然公司明訂必須符合準時出版、國際編輯委員、同儕審查、作者來自各地等 指標才收入。但是,被收入的不全然都是符合指標的。美國有些政治評論雜誌不是 學術性的也被納入,如《國家》(The Nation)、《新共和》(The New Public) 、《評論》(Commentary)等。而真正吻合這四個指標的學刊絕對倍數於此。例如 ,我所熟悉的社會工作學刊,被納入的僅有三十九種,不到一半。而不被納入的期 刊很多都是該學科次領域中的重要者。因此,SSCI期刊選擇過程有黑箱作業之嫌。 誤導學術發展的還不止於此。SSCI計入引用自己文章的次數。如二○○二年諾 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 E. Stiglitz)在《美國經濟評論》(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六月號所發表演講稿,引用自己著作達一百九十一次。這要怎麼 說呢?當然以他的學術地位,無須計較這些。但SSCI統計會這樣計算的。我們的學 者們不會如法炮製嗎?再者,多人合作發表各自計入引用次數,就使得多人發表的 論文大增。我們已看到一篇文章十幾二十人掛名的。進一步,引註與參考書目都算 次數,絕對會重複計算,很不公平。且SSCI不重視書籍出版,這是科學掛帥的Thomson 公司的傳統,而人文、社會科學就此淪陷,寫書變得不重要了。更嚴重的是仰人鼻 息的SSCI出版計畫,讓關心本土議題的研究顯得落伍。 我在行政院五年五百億協調時就一再提醒各大學與教育部,不要陷入SSCI迷思 中,不然會使得學術發展沈淪。學者計較於SSCI論文發表數與獎金,視教學為次要 ;學校論斤論兩於論文數量與引用次數,使得校園成為迎合西方商業掛帥下的學術 生產工廠。大學精神不見了,國家生機也斷送了。(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 教授) -- 「所謂歷史,並不是在過去就完全結束了,它將種下日後的種子,終於有一天 開花結果」-----楊威利 《銀河英雄傳說外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08.185

05/27 09:56, , 1F
本土性研究, 就完全沒辦法上SSCI期刊嗎? (外行人提問)
05/27 09:56, 1F

05/27 09:56, , 2F
還是只是機會比較小而已?
05/27 09:56, 2F

05/27 09:58, , 3F
鄭伯壎老師的研究就上過國外的top-tier journal啊
05/27 09:58, 3F

05/27 09:58, , 4F
重點還是在於作者怎麼去突顯本土研究的貢獻,怎麼跟
05/27 09:58, 4F

05/27 09:58, , 5F
國外的主流文獻對話、並指出獨特之處吧
05/27 09:58, 5F

05/27 12:19, , 6F
這位老師教職生涯似乎沒有幾篇SSCI?比他們系上的副教
05/27 12:19, 6F

05/27 12:20, , 7F
授所發表的量能,似乎也沒有非常明顯強上一截?
05/27 12:20, 7F

05/27 12:21, , 8F
不過社會學系,看起來要發表似乎真的很困難...
05/27 12:21, 8F

05/27 12:32, , 9F
"...發放獎金,台大是每篇六萬..."????這是??
05/27 12:32, 9F

05/27 12:34, , 10F
鄭伯壎老師長期致力於華人心理學的研究, 在本土的心理學
05/27 12:34, 10F

05/27 12:35, , 11F
研究領域裡貢獻算是滿大的, 造就能以華人角度切入, 探討與
05/27 12:35, 11F

05/27 12:37, , 12F
絕大部分充斥著美式觀點的議題上, 加入稍有殊異的一些觀點
05/27 12:37, 12F
alanqq:轉錄至看板 SENIORHIGH 05/27 13:13

05/27 14:48, , 13F
推三樓說法,不過台灣研究的發表多半在台灣的期刊內
05/27 14:48, 13F

05/27 14:49, , 14F
是不太發表在外國期刊,即使中研院也有這樣的現象
05/27 14:49, 14F

05/27 15:52, , 15F
何以臺灣研究多半發表在臺灣的期刊呢?
05/27 15:52, 15F

05/27 15:55, , 16F
我未來老闆: 有本土研究上SSCI 但是 還是少數
05/27 15:55, 16F

05/27 15:56, , 17F
主要還是要看 有沒有創見吧
05/27 15:56, 17F

05/27 17:12, , 18F
有個疑問 我深深覺得高等教育 尤其是有創造力的研究人員
05/27 17:12, 18F

05/27 17:12, , 19F
極度缺乏 這是教育問題 還是本質問題?
05/27 17:12, 19F

05/27 17:57, , 20F
Regarding self-citation:
05/27 17:57, 20F

05/27 17:58, , 21F

05/27 18:01, , 22F
Citation Impact: http://tinyurl.com/onu4e5
05/27 18:01, 22F

05/27 18:01, , 23F
05/27 18:01, 23F

05/27 18:03, , 24F
The point in the second paragraph from the bottom is
05/27 18:03, 24F

05/27 18:03, , 25F
not quite right.
05/27 18:03, 25F

05/28 06:54, , 26F
常常在提"SSCI"迷思, 那更好的建議是什麼? 還是大家回到
05/28 06:54, 26F

05/28 06:55, , 27F
good old times, 不用做研究, 不用服務, 不用評鑑, 好老師
05/28 06:55, 27F

05/28 06:55, , 28F
我自為之? 這樣對"台大"或台灣的大學有比較好嗎?
05/28 06:55, 28F

05/28 06:56, , 29F
說實在, 最有資格抱怨沒有CI Journals的應該是中文學門.
05/28 06:56, 29F

05/28 06:57, , 30F
其他的學門, 很多研究法都是西方來的, 說沒CI Journal,
05/28 06:57, 30F

05/28 06:57, , 31F
不是挺有趣的? 至於有期刊沒被收進SSCI, 如果是人人有獎,
05/28 06:57, 31F

05/28 06:58, , 32F
這個制度還有什麼鑑別度? 我覺得最可笑的一件事是: 一位
05/28 06:58, 32F

05/28 06:58, , 33F
專長為英美文學的老師說他們領域沒有CI journals....
05/28 06:58, 33F
HIbaby:轉錄至看板 AfterPhD 05/29 08:10

01/06 22:20, 5年前 , 34F
"...發放獎金,台大 http://yofuk.com
01/06 22:20, 34F
文章代碼(AID): #1A79nq8m (PhD)
文章代碼(AID): #1A79nq8m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