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國內深造vs.出國留學

看板PhD作者 (灰色腦細胞)時間17年前 (2006/10/31 22:16),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19 (看更多)
※ 引述《xajx (aj)》之銘言: : ※ 引述《vonnewman (灰色腦細胞)》之銘言: : : 充其量...還不是混口飯吃的工作而已 : : 就如同台灣講王建民如何如何 : : 王建民只回答....工作而已 : : 對他而言,的確就只是謀生的工作呀 : 其他恕刪, : 只想對這邊提出點意見, : 如果今天對你而言你的工作只是工作, : 那我想你永遠沒辦法在這方面達到出類拔萃. : 不管任何的工作一定會遇到挫折, : 只有興趣(或著煽情點的說是熱情)才能支持著我們一再的超越, : 因此, 只把工作當成工作看待的人, : 沒辦法一再的突破障礙,並進而成功. 為什麼我會欣賞王建民的回答 主要是因為社會上充斥著太多誇大膨風的言論 比如,我們總統到友邦釣著魚 都要說成是台灣之光 很多產品不過就是個簡單的健康食品或器材 都會被誇大是具有什麼神奇功能 又搬出學術界某某機構或博士背書 何時能讓工作的價值就是工作 我倒覺得反而是讓社會回歸尊重工作的一種作法 學術研究的價值其實老實說也是被誇大的 承認吧...大多數的論文都是沒有人看的 論文的最大功用就是讓學生畢業和讓老師升等 額外的附加價值就是研究補助與獎勵 也許可以提昇人類的知識與生活云云.... 但是,首要的考量還是糊口飯吃而已 學術界的人不願公開承認學術就是工作 但是卻斤斤計較著國科會的經費,五年五百億的經費 還有版上登出各校SCI/SSCI獎勵 也有人覺得SSCI只給三十萬太少 如果學術工作是如此崇高 論文刊登就是最大的榮耀 就是最大的肯定 為什麼還要獎勵? 如果讓國立大學教授只領僅糊口的薪資 他們還能有夠有如大的研究動力嗎? : 不過話說回來, : 真正成功的人所追求的多半也不是"成功", : 他所付出的不斷努力 : 僅僅是追求在某個領域的"滿足"罷了. : ---- 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中 自我實現是最上層 生理需求與心理安全是基礎 國立大學的老師大多有著不錯的收入與穩定的收入 談到該不該留學或是讀博士 自然就以自我實現的觀點考量 但是,留學除了語言文化適應,學業的壓力之外 留學不要錢呦? 如果在沒有獎學金的情況之下出去 四五年下來是不小的花費 投注這些時間與金錢 難道不期望拿到學位後相對上在物質生活上能有所回報 不該去想想拿到學位後能找到什麼樣的工作嗎 這點也是應該要讓學生知道的 甚至搞不好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還是有像Paul Erods那樣的學者 一生到處流浪與人合作研究數學 死後除了一千六百多篇論文之外 幾乎沒有財產 不過,這種人終究是少數吧 台灣要請國際上的大師講學 錢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 當然不能認定大師就愛錢 可是,當年中研院請李遠哲回來 給的至少是李遠哲在美國同等級的待遇 至少,金錢在學術大師心中還是有一定份量的 大學的獎勵也是分級的 諾貝爾獎得主,中研院士是一等級 得過國科會傑出獎的是一等級 發表過多少SCI/SSCI算是一等級 然後才是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和大聯盟中表現好的球員領高薪不也一樣 學術成就的高低和薪水也是有正相關 如果學術不是工作,那麼學術成就就是一種光榮 何必津津計較薪資呢 但是,學術界的現實的確就是如此 研究熱情固然是學術研究的動力 但是直接金錢的報酬恐怕更實際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1.163.162 ※ 編輯: vonnewman 來自: 218.171.163.162 (10/31 22:43)

11/01 00:01, , 1F
金錢也是清楚量化成就的一種數據不是嗎?XDDD
11/01 00:01, 1F

11/01 00:00, , 2F
我了解, 我意思是, 要有成就,動機很重要, 單純為了工作而做,
11/01 00:00, 2F

11/01 00:03, , 3F
那很難有了不起的成就. 要造成偉大的成就 就要高層級的驅動力
11/01 00:03, 3F
文章代碼(AID): #15HrhF7u (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HrhF7u (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