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紐倫堡發明展有感

看板Patent作者 (HelloWorld)時間12年前 (2012/04/20 23:29), 編輯推噓4(406)
留言10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這樣說好了, 先從方法上來看, 參展無非不是求名,若不求名, 花這麼多錢與精力所求為何? 求名之外,眼光精準的投資人, 看到創新發明背後的市場價值, 與發明人合作尋求開發新產品的機會, 創造雙贏的局面。 根據我的觀察以及與朋友的交流, 各國發明展有些"淺規則", 義大利偏設計, 德國偏綠能重視人文關懷生命, 瑞士還多了偏重於用性, 莫斯科與馬尼拉也重實用性與商業性。 發明展首重新穎性,特別是在應用上的巧思, 技術性通常不一定很高,但有一定的實用性(產業利用性), 只不過c/p值很不穩就是,要找到c/p值很漂亮的發明通常都是小物偏多, 如果以 TRIZ評估創新的方法來看就是 Value = SUM(FUNCITON)/SUM(COST), 但目前受限於發明者對於產品開發上的成本考量與 市場不確定性的接受度風險不太瞭解, 大部份只能透過散彈槍式的創新確認發明價值與市場機會。 老實說如果不透過參加這些發明展先求名、再求利的方式之外, 發明要如何讓人瞭解? 再來就是發明轉成市場產品的比例偏低, 這就是產業與發明人之間存在一堵看不見的牆, 這座牆由一磚一石的教育制度與社會風氣所堆砌而成。 目前很多大學老師開始很積極地投入創新教育, 希望透過一些系統性的方式,將這座牆打個洞, 替台灣的未來創造出更多的競爭優勢。 韓國會成功在於創新策略首重人才培育。 中國大陸也在2007年開始制定政策,由上到下由產業與大學教育開始發展創新教育, 據悉,去年已經有五千所大學院校開始投入, 看到對岸的政策發展,以及目前擁有超過兩千七百萬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力資源, 再看看人才持續出走的台灣本島,怎能不讓人感歎,不讓人憂心忡忡。 目前有老師在中學義務推廣創新教育, 利用六日兩天培養中學生對創新與對專利的基本概念, 我覺得這樣很好,希望能成功。 就新聞說的費用來看, 像鄧先生這種等級靠自己的發明專利搞到在中科開工廠(福x), 老實說我不太相信會賺這種費用, 但基本車馬我認為並無不可。 發明協會也不是營利組織, 如果要求別人當完全免費義工, 這種心態就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0.3.53 ※ 編輯: VanDeLord 來自: 123.240.3.53 (04/20 23:45)

04/21 01:49, , 1F
題外話, 福彥電子/台灣福彥似乎不是獲利的好例子
04/21 01:49, 1F
這樣說好了,我無意與你爭論, 但你的說法有點模糊不明確, 為避免誤會,我想回應你的說法, 發明除了展示自我能力, 另外就是看能不能有機會創造財富, 就我的瞭解,一位發明人從發明感應沖水裝置靠發明買房子, 以及到創立一間電子公司, 在這樣的角度來說,如何不能說是獲利的好例子, 只不過, 靠發明獲利與經營公司獲利應該是完全不同層次的概念。 ※ 編輯: VanDeLord 來自: 123.240.3.53 (04/21 10:15)

04/21 13:27, , 2F
推, 從發明到市場這段距離, 美國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有解
04/21 13:27, 2F

04/21 13:28, , 3F
決一部份問題,主要是先跳過製造商先探市場水溫ex:kick starter
04/21 13:28, 3F

04/21 13:30, , 4F
無體財產透過市場化轉換成有體財, 在一般PE或法律都不會特別教
04/21 13:30, 4F

04/21 13:33, , 5F
但我覺得這是智財權最誘人的地方 XD
04/21 13:33, 5F

04/21 14:00, , 6F
多謝提供相關資訊, 謝謝.
04/21 14:00, 6F

04/21 23:04, , 7F
04/21 23:04, 7F

04/23 09:25, , 8F
推 但是文中的"那堵牆" 有點抽象
04/23 09:25, 8F

04/24 09:28, , 9F
推推~
04/24 09:28, 9F

04/24 20:59, , 10F
創新好好玩XDXD
04/24 20:59, 10F
文章代碼(AID): #1FaO3tUg (Patent)
文章代碼(AID): #1FaO3tUg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