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2 ] 關於蒙古與東亞資料片的鍵盤構想

看板Paradox作者 (CM)時間9年前 (2014/09/11 05:12), 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CK2發行至今,若將架空的阿茲特克與未上市的查理曼DLC給算在內,已有8部資料片, 目前CK2在這些資料片的強化下,時代上溯8世紀,地域則擴及南亞, 顯然地,除了十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外, 東亞地區的補完,是目前CK2最具發展前景的部分之一. 但我們都知道,由於西方人對東亞的誤解與不甚解, P社遊戲中的東亞國家常常會出現下列怪現象: a.套用歐洲的外交制度,織田家也能聯統大明 b.給中原王朝加一堆拘束器,以致成為不易擴張且外強中乾的空殼強權 c.無視(或不敢作)朝貢制度,忽略東亞特有的天朝體制 上述怪象對於東亞玩家難以接受,成為P社歷史遊戲的嚴重缺憾. 基於P社對東方的不了解,加上東亞特有的官僚制與CK2講求的封建制矛盾, 未來要在CK2看到宋遼金元的希望可謂渺茫. 但,個人認為,幾項條件讓CK2的東亞DLC仍有些許問世的可能: 其一,印度資料片的先例,使得與"十字軍"無關的內容得以進入CK2, 成為穆斯林擴張的一大場域. 比照印度的前例,以成吉思汗為主軸的資料片,讓中原乃至日本成為蒙古征服的目標, 從而將東亞納入CK2的世界,是有可能的. 其二,查理曼資料片對部落政權的修改, 讓部落國家擁有與封建國家大相逕庭的權力結構與動員機制, 使得CK2有出現封建以外政制的可能性; 此外,新版攝政制的大改,讓攝政能操控成年且健康的君主, 此機制的出現對東亞國家而言相當重要, 結合前述可大膽推測,改版後的機制讓官僚制國家與傀儡君主得以出現在CK2, 若無此改版,八世紀以後的東亞政權不可能出現在CK2. 本文要談的,便是鍵盤推測蒙古與東亞國家在CK2的可能樣貌, 此構想乃基於CK2的遊戲機制與遊戲性, P社未曾考慮過的朝貢制與遷就史實的瑣碎部分只能放棄了. ==================================================== A.關於新地圖與蒙古出現機制的鍵盤構想 I.本文進行的一切假設,基於一項原則: 東亞得藉成吉思汗及其王朝乃能與CK2聯結,如同印度得由穆斯林蘇丹與CK2扯上邊. 在此原則下假設的世界地圖,犧牲了西伯利亞東北大半的原始部落與東南亞國家, 且配合斯里蘭卡的緯度,中南半島成為一道嘆息之壁, 東亞與CK2舊世界的聯結全憑陸路,主要憑藉蒙古西征走過的草原路徑, 大地圖的東境,則止於受神風庇佑的黃金國-日本. 因應史實中原王朝的核心疆域,主要的法理帝國包括了: 華南-南宋疆域 東北-遼金本部 華北-北宋核心與燕雲十六州 儒教地方政權除了藉由消滅儒教皇帝,取得其持有的正統皇位外, 尚能使用類似Custom Empire的系統自行稱帝. 非中原帝國,但有潛力入主中原的地區,則有下列法理頭銜可創: 蒙古-蒙古諸部所在,在成吉思汗前有能力一統草原者,將取得蒙古大汗的帝級頭銜. 日本-日本主政者僅持有王級頭銜,但如同CK2原本的法蘭西帝國般, 有能力將領土擴及東亞大陸的日本領袖,能創立帝國頭銜. 其餘地區不屬於帝國法統,但有自己的王國法統,像是高麗. 關於中原地區的法理王國,其大致對應了元代行省, 行省下的路級領域則對應法理公國,路級轄下的州級領域則對應各個伯級省分. 此分法雖嫌粗略,但大致定義了中原地區的省分劃分原則. 朝鮮半島的道府領域則對應了公伯法理. 日本的公伯法理,則依律令制下的畿道-令制國而定. -------------------------------------------------------------- II.隨著蒙古諸部的透明化,蒙古入侵機制得經大幅修改,個人構想如下: 隨機版成吉思汗:類似塞爾柱與帖木兒等特殊角色,隨機版的鐵木真在十二世紀中葉, 會藉由特殊事件投胎到某個蒙古部落酋長家, 直接暗殺的廢止能保護小鐵木真,但,如同帖木兒般, 他的未來全憑時勢與運氣, 成為酋長的隨機鐵木真會獲得大量事件軍隊,開啟日後一連串的征服事業, AI會驅使他往史實該去的方向擴張,對週邊國家形成莫大威脅. 史實版成吉思汗:若從鐵木真崛起的年代開局, 玩家能扮演史實鐵木真並擁有大量事件軍隊. 如同查理曼的專屬事件, 一連串特殊事件能協助成吉思汗建立龐大的蒙古帝國. 史實鐵木真若由AI操控, 與過往般同樣會成為韃靼波斯法理領政權的一大威脅. 蒙古西征與汗國分裂:隨著東亞的透明化,無法讓神秘莫測的金帳伊兒汗國發動蒙古西征, 西征的發起者改為一統的大蒙古國. 不論是隨機還是史實的成吉思汗, AI與外掛軍在特殊事件的驅使下會發動史實般的三次西征 (鐵木真淪為魯蛇的話就沒西征了). 若玩家扮演成吉思汗,自主權在手中, 但觸發西征事件對領土的擴張利大於弊. 然而,蒙古帝國無法永保一統, 舊版獨立的金帳與伊兒汗國仍有機會出現. 在經歷數代經營,若大汗與孛兒只斤諸汗關係惡劣,特殊事件將引導 韃靼/波斯/中亞強大的同家族王級附庸取得獨立,成為帝級汗國. 若選擇四大汗國自立的年代開局, 他們將成為相互競爭蒙古霸權的勁敵. ==================================================== B.關於東亞國家遊戲機制的鍵盤構想 在CK2,君主信奉的國教決定角色機制與政治體制的差異,這是西方人的觀點, 在此機制下,要如何將東亞政權納入CK2的世界呢? 本段將探討宗教機制對東亞角色與政權的影響, 試圖勾勒東亞國家與人物在CK2可能呈現的樣貌. I.儒教之下的角色互動與政治體制: 在EU4中,除了少數佛教與薩滿教勢力外,儒教與神道教乃東亞最具代表性的"宗教", 依個人的構想,CK2的東亞宗教大致沿襲EU4的設計, 中原與朝鮮半島政權以儒教為"國教",次段要談的日本則遵奉神道, 在這東亞佛法盛行,君王貴族崇佛的年代看似突兀, 但此構想乃遷就CK2既有的遊戲機制-宗教決定角色互動模式與國家體制, 為了彌補此缺憾,類似印度的宗教支派系統將使用於東亞角色, 君王個人對佛法的遵奉不會影響既有的儒教官僚制或對天皇的認同. 在解決角色的個人信仰問題後,接著要正式討論儒"教"在CK2代表的意義, 對於漢族君主而言,信奉儒教代表取得競逐中原正統的資格, 且能以官僚而非封建貴族治國,維持王朝的穩定; 而北族帝王"改宗"儒教,則代表其具備成為中原帝王的正統性, 以"漢法"有效地治理新征服的漢族省分,同時保有原本的封建部落,實行二元統治, 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元大致代表了這段進程. 以下分從宗教系統/角色系統/政治體制論析儒教在CK2的可能樣貌. a.儒教的宗教系統 CK2儒教的宗教機制基本參考印度,他沒有宗教領袖,沒有異端也無法進化, 洛陽等華夏古都有著儒教聖地之地位,若落入蒙古騰格里等異教徒之手, 影響止於宗教權威,代表華夏文明的淪喪, 與印度三教的支派系統類似,可反映出 崇佛/崇信喇嘛/維繫部族薩滿傳統/支持理學等等不同理念的儒教漢法帝王, 而對於甫納入王化的異教省分,則能派遣宗教顧問"教化"當地百姓, 宗教顧問除了傳教科研外,如同穆斯林般的賑災指令能加速Piety(暫稱)值的獲取. b.儒教的角色系統 依個人的構想,儒教的角色系統主要參考穆斯林體制. 就婚姻而言,出身低賤的配偶不影響威望, 而三名貴妃與妾屬於正式納娶而非Pagan的免洗筷. 由於儒教君主繼承制受限男性且勝者全拿,長男優先但如印度佛國般能自由指定與更換, 可想而知,四名(受限CK2系統)妻妾會為了爭奪后位與子嗣的繼承權而明爭暗鬥, 如同原有穆斯林政權般. 為了反映中原王朝的興衰發展,類似穆斯林的腐化值系統深刻影響儒教王朝的存亡. 被稱作天命值(暫稱)的參數在王朝興盛時保持著100%, 與穆斯林類似,敗德腐化的王朝成員會使天命值逐月降低,版圖愈大速度愈快, 皇帝若無法矯正腐化的宗室,將深刻傷害整個帝國,低天命值起初會讓省分出現負面狀態, 這些負面狀態可能會降低稅收,甚至提高叛亂率讓農民叛軍有機會建立獨立政權, 當天命值低於某個標準(暫設25%), 如同黃巢紅巾般Decadence Revolt規模的叛亂將摧毀王朝,讓玩家Game Over, 儒教版的Decadence Revolt發起人會成為新皇帝, 如同穆斯林的機制,此刻封建附庸可選擇和平獨立. 另外,兼顧史實性與P設愛給中原王朝設拘束器的傳統, 發起戰爭的儒教帝王,對民力的過度役使將使天命值逐月扣減,直至和平, 窮兵黷武固然會傷害儒教王朝,但藉由打贏有把握的戰爭,能隨著大捷恢復定量的天命值, 不論戰爭發起者為何方,只要是儒教國家,勝敗獎懲包括了著天命值的升降. c.儒教的政治體制 東亞與CK2最大的隔閡,在於遊戲時代的中國已非先秦般的封建體制, 但隨著查理曼的改版,讓部落聯盟制出現在CK2中, 此先例證明了CK2的遊戲機制不再宥於分封制. 依個人的構想,儒教國家允許採用其特有的統治制度, 這套制度允許君王用兩種方式處理國內的省分. 其一,將省分交由地方官治理.從CK2的系統來看,這代表省分首長由神權領擔當, 且帝王能指定其接班人選,相當於基督教的自由任命制. 官僚省能在不經反抗的前提下自由收回,他們無法參與派系也無法遊玩(視作神權領). 無法授予高等頭銜的官僚(註,儒教國家不受附庸上限的管制), 其治下省分收入與穩定度會獲得加成,但軍事機能會減成. 此外,異教(蠻夷)統治者治理下的儒教省將獲得常駐的負面屬性, 為了有效統治大量儒教漢地,入主中原的征服王朝往往得妥協性地"改宗",實行漢法. 當然,官僚並非萬能,高度官僚化的國度同時意味著軍事國防的弱化, 對此得採行另一套治省模式以強化國家武力,而不能老是仰賴常備軍. 在CK2的時代(769~1453年),中國歷經唐五代宋遼金元明, 這7世紀間帝國各地除了交付官僚治理外,藩鎮宗王亦控制著部分地區. 若以CK2的系統來描述這段期間的中國, 皇帝之下除了大量可撤換的神權領外,尚有部分封建化的世襲領主. 若要簡明地呈現這郡縣封建並行的體制,大致如下: 皇帝若持有未決定首長的省分,為了強化軍事機能,可選擇讓軍事領首長主導當地行政, 異姓者為藩鎮,宗室者為宗王. 交付軍事領主導的省分將世襲化(這不一定符合史實,純遷就遊戲性),且能發起派系叛亂, 這意味著胡亂Revoke將招致大禍,而玩家允許扮演藩鎮與宗王. 藩鎮宗王能授予高等頭銜,讓他主導法理內的軍政大權, 其可自由處理藩內領地型態,執行再分封或自行指定官僚首長. 軍事領主導區能獲得軍事加成,不影響省分收入與穩定度,但他們有權將部分稅收納歸己有. 有效馴服地方藩王的儒教帝王,將能藉其相對集中且強大的軍隊獲得軍事勝利, 然而,過度的封建並非儒教王朝的常態, 濫封有帝位宣稱權的宗室出鎮,將招致明初般的惡果. 最後補充兩點.其一,異教君王藉由分封儒教領主,亦能規避省分負面懲罰, 如同史實的漢人世侯. 其二,如同西方聖戰奪地般,涉及儒教國家領地變更的戰爭將清空所有割讓地的首長, 讓新主子能自由決定領地的統治形態. d.亡國民變,宗室叛亂與權臣霸府 正如前述所示,Decadence Revolt級的民變反映了腐化王朝的末路, 而擁兵自重且不爽玩家的叔輩弟輩,其發起的派系叛亂依據中國的優良傳統, 玩家很可能要掉腦袋, 為了反映朱溫等亂世梟雄的出現, 飲鴆止渴的最終兵器在面對這些讓遊戲玩不下去的戰爭時,將能發揮QB般的功效. 由於查理曼改版重新設計了攝政機制,這讓名為附庸實為主子的權臣有機會出現在CK2, 當玩家啟動特殊決議讓具實力的梟雄解燃眉之急後, 某個王國級法理區會成為梟雄霸府所在,並帶著大量事件軍隊替玩家剷平叛亂. 亂平之後,梟雄將成為攝政,皇帝陷入傀儡狀態,攝政可藉皇帝名義執行對其有利的決策, 像是Revoke其他宗王的領地,甚至藉著Plot剝奪玩家帝位,改朝換代讓玩家的苦心經營成空. 成為傀儡的玩家要擺脫如此慘況, 除了藉由Plot刺殺權臣(被抓包的話現任皇帝有可能被殺), 只能寄望僅存的藩鎮宗王發起推翻權臣的Faction叛亂, Faction領袖在成事後可決定是否成為新的攝政. 此外,打輸Revoke叛亂削藩失敗的皇帝,或是與Faction對幹失敗的君王,也可能淪為傀儡. e.儒教朝鮮政權的特殊地位 在CK2最早的769年劇本,朝鮮半島處於統一新羅時期, 這時期的新羅雖有強勢的地方貴族,但中央大體接受了自大唐傳來的儒教律令制, 隨後歷經高麗-蒙古附庸-朝鮮時期,不論歷代國王崇佛或受蒙古文化影響與否, 儒教對半島的影響力一直持續著, 基於此理由,個人構想的CK2版韓國,大致採用了與中原政權類似的政教與角色系統. 然而,為了反映史實朝鮮政權作為模範朝貢國的特殊性,一些保護機制是必要的, 個人構想如下: i. 朝鮮王能選擇某個儒教皇帝締結朝貢關係,這是一種擬似同盟而非附庸的外交關係, 朝鮮君主能藉由歲貢換取向皇帝Call to Arm的保障. ii.身為宗主國的儒教皇帝有權保護朝鮮,不得與之宣戰, 而非宗主的儒教皇帝,對於受保護的朝鮮有3種宣戰藉口, 除了奪取半島法理地外的省分,或強迫朝貢,或是如元朝般將其納為受監控的附庸. 對於居於半島內的朝鮮王,只能武力迫其全國臣服, 無法直接征服朝鮮王於半島內的任何省分, 日後也不能Revoke朝鮮王手中的頭銜與省分, 但內建好感加成的朝鮮附庸不易參與Faction, 且能全心全意提供主子所需的金錢與兵力,成為征服日本的重要跳板. 上述只是不成熟的初步構想,大理等朝貢國也許適用這套規則. f.儒教政權的特殊宣戰機制 因應儒教國家的特殊性,其與耆那教國家一樣不能打著宗教的大旗聖戰. 儒教國主要的宣戰理由如下: De Jure與Claim-以收復失土為名的單一省分級戰爭 (不限宗教與政權規模,手上有名分即可) Subjugation-擁有皇帝頭銜的儒教帝王, 對於週邊儒教獨立王國與公國能打著統一天下的旗號宣戰, 奪取其王國規模的領地甚至滅亡之 Invasion-中原皇帝對於帝級儒教王朝要發動大規模征伐時,藉此可奪取王國規模的領地, 而欲征伐騰格里等週邊異教國家(不限規模),亦可使用此名分宣戰. 此外非皇帝級的地方政權亦有類似的宣戰藉口,差異在於征服範圍縮至公國級. County Conquest-對於週邊政權的征伐(不限宗教與政權規模)若不希望將戰事鬧大, 可用此名分奪取單一省分領地 正如前面所提,窮兵黷武的儒教帝國將陷入衰亡, 但名正言順的De Jure與Subjugation則不受天命值懲罰. 此外,如前段所示,儒教皇帝對朝鮮王有其特殊的外交與宣戰機制, 上述4項宣戰理由只能將過度擴張的朝鮮趕回半島, 安於半島的朝鮮王,武力只能強迫其納貢或從屬. 而對於附庸藩鎮與宗王,不論是藉由Faction或獨力作戰,可發動下列不同形式的造反: Independence-尾大不掉的軍閥能藉此脫離皇朝自立 Claim on Liege-具強大野心的封建皇族能藉此獲取皇位 另外因應權臣系統,外姓軍閥能藉著戰勝皇帝而入主朝廷,或是藉由Faction逼迫皇帝屈服, 或是在天命值低落時使用Plot發動政變,創建霸府. -------------------------------------------- II.神道教下的角色互動與政治體制: 隨著唐朝文化輸入日本,除了儒家律令制外,佛教更是深刻地影響日本. 在此歷史背景下,一群信奉"神道教"的武士僧兵爭戰全島,看似違和. 然而,將日本國教定義為神道,這是P社在EU系列行之多時的權宜之計. 因此,依個人構想,CK2中的日人信仰雖為神道, 但神道之下如印度般有多個支派代表武士貴族們的個人信仰,諸如禪宗各派, 藉此體現當時日本"神佛習合"的歷史現象. 神道在CK2中的意義,代表對天皇宗教領袖地位的承認, 在這套體制下,皇權興盛的時代,天皇有如哈里發般身兼日本政教領袖, 而在公卿幕府主政的時代,天皇則居於京都一隅,宛如羅馬教皇般的宗教領袖. 不論天皇是否擔任政治領袖,以神道治國,得用封建制來處理手上的省分. 以下將從宗教系統/角色系統/政治體制論析神道教在CK2的可能樣貌. a.神道的宗教系統 CK2神道的宗教機制揉合了天主/伊斯蘭/印度的各個特色. 其與天主教類似之處,在於CK2多數時期天皇具備的純宗教領袖地位, 如同史實南北朝般,政治領袖能擁立關係良好的皇族為"Anti天皇", 宗教顧問除了科研與"傳教"外,尚能改善君主與天皇家族間的關係. 其與伊斯蘭教的相似點,除了為時不久的天皇親政期外, 作為宗教領袖的天皇,其有代代繁衍的家族王朝,繼承方式則為世襲. 而其與印度的相似的部分,包括了神祇支派,以及無異端無進化, 散佈日本各地的"聖地",其影響力止於宗教權威, 在神風等特殊運兵耗損的庇佑下,很難讓異教徒侵佔神國. b.神道教的角色系統 不同於公侯將相本無種的中國,神道教的角色系統主要參考印度體制, 這套體制特別看重尊卑貴賤之分,側室難以同中國般深刻地侵害正室母子的地位與生命. 就婚姻而言,迎娶正室前得考量其身分地位是否與玩家相稱, 但其餘三名免洗側室則無須考量貴賤. 側室生母的子嗣天生帶有庶子身分的外交減成, 且在日本的繼承制中得等大媽的小孩掛光後才能接手父親的全部頭銜. CK2時代的日本尚未進入戰國,繼承制大致依循"嫡長子優先"原則, 次要頭銜則有諸子均分與嫡長全拿兩套法制. 而天皇有另一套繼承法,政教合一時,其繼承法與武士貴族相近, 退居宗教領袖時,幕府能自皇族指定繼承人選. 神道王朝不受腐化或天命影響,一揆民變對政權的威脅性不高. 講究身分差等的日本,出身高貴的角色有著種種類似伊斯蘭Sayyid的遺傳性稱號, 皇族/源/平/藤原的不同出身,代表他們主宰日本時最高頭銜的差異. 關於日本角色的其他細節,受限CK2的機制, 分家改姓,養子,退位出家等較難製作的,在此暫時擱置不談. c.神道教的政治體制 基於日本的封建傳統,CK2原本的系統大致與日制合宜, 武士貴族領城,商人領市,神官僧侶領寺社,各司其職. 在史實較穩定的時期,日本全島乃歸於一名王級統治者,其轄下則有各級附庸, 他可能是天皇,關白,太政大臣或幕府將軍. 當天皇失去政權時,他自立於京都一地,掛著王級的宗教頭銜,成為日本版的羅馬教廷. 神道教的將軍關白太政大臣無法侵犯天皇領土,只能奉其為宗教領袖. 但在源平合戰或南北朝等混亂時期,日本的政治機制將顯得複雜. 各路武士領主將逐鹿日本,一統日本並恢復封建秩序. d.倒幕與對立天皇 當幕府(在此作為日本主政者的簡稱)與附庸關係惡劣時, 可能得坐視他們獨立,也可能招致派系叛亂. 一旦獨立的武士領主消滅了舊幕府,將能成立新的幕府; 而有力領主亦能藉派系叛亂取代現有幕府. 日本的權力遊戲除了武士貴族外,天皇亦能參與其中. 以CK2的年代而言,769年開局處於天皇親政的年代, 天皇親政時期,若無法有效控制附庸, 有可能因Plot或Faction而淪為傀儡狀態(詳見儒教一段對權臣與傀儡之論述) 攝政的貴族武士無法消滅傀儡天皇家,但可藉由Plot或事件讓天皇教宗化, 自己則成為日本版神羅皇,反映日本攝關政治的開始. 而轉為宗教領袖的天皇,可藉由下列方式取回政權, 其一為不滿幕府關白的附庸或獨立勢力, 擁立不滿幕府關白且與自己關係良好的皇族成員為Anti天皇, 在消滅尊奉原有天皇的幕府關白後,Anti天皇將重拾哈里發般的地位,成為日本政教領袖. 其二為參照伊斯蘭什葉派崛起模式,讓事件產生的Anti天皇打下公國級領地, 取得王級"對立"天皇頭銜,並以消滅現存幕府為目標,進而成為正統天皇. 1337年劇本,日本處於南北朝時期,以CK2的說法, 此時日本處於南方的Anti天皇政權與北方的室町幕府政權對峙之局. e.神道教政權的特殊宣戰機制 對於神道教鄰國,非王級的地方領主只能對發動伯國規模的戰爭, 但能收編或消滅當地領主, 此外,如前所述,欲倒幕的獨立領主,能針對王級幕府發動公國規模的戰爭, 藉此加速消滅舊幕府的步調. 王級的天皇與將軍則能發動公國規模的戰爭,可選擇收編或消滅地方領主, 崛起的Anti天皇亦能對舊幕府發動公國級戰爭,迅速恢復親政體制. 而對於朝鮮等異教國家,幕府與地方勢力皆能發動公國規模的Invasion, 獲得新領土後當地統治者將被清空,讓日本政權能分封土地給武士們. 關於日本附庸的內戰理由,除了獨立外, 尚能以扶持幕府宗親上位,倒幕或擁立天皇的名分推翻主君. 而在天皇親政時期,內戰失敗的天皇將淪為傀儡, 進而隨著關白或幕府的成立,失去政治領袖之位. ------------------------------------------ III.CK2各時期東亞局勢概說: 此段針對CK2各世紀劇本,分析各時期可能呈現的東亞政局. 除了769,867,1066,1187,1241,1337年這些現存劇本外, 本段尚加入了前文所論的963與1399年. 769年的東亞大勢: 八世紀中,查理曼崛起之時,大唐甫經安史之亂的重創,河北等地崛起了強大的節度使附庸, 他們名義上雖為大唐附庸,但在皇權低落的此刻,河朔三鎮不僅會相互攻擊, 甚至會對大唐中央造成威脅,然而朝廷得藉助他們的武力抵禦北方的異族. 此年在位的皇帝是唐代宗,一方面他得小心處理節度使, 避免讓造反的藩鎮一路輾過中原孱弱的省分進逼長安, 另一方面他得注意來自西方與北方的威脅. 此時大唐西方的佛教吐蕃帝國,在赤松德贊的統治下達到鼎盛. 而北邊的回鶻牟羽可汗統領草原諸部,且奉摩尼教為國教. 視點轉向東邊.日後崛起的大契丹國,此刻仍為騰格里諸部族. 朝鮮半島正當統一新羅時期,惠恭王正處於地方勢力的威脅,新羅王朝將步向衰落. 奈良時代的日本,在律令制下天皇乃政教領袖, 此時主政者乃女天皇-孝謙天皇,其與貴族們的關係惡劣. 867年的東亞大勢: 九世紀中,維京肆虐北海的年代,大唐自中唐時期步向衰亡的晚唐時期. 此時李唐王朝在唐懿宗的治下陷入高度腐化,天命值達到低點, 華南的節度使則成為十國獨立的母胎, 高叛亂率的省分以及即將爆發的大規模叛亂,將使大唐步向解體與滅亡. 同時期的吐蕃與回鶻陷入分裂,而契丹保持著部落分立. 統治新羅的景文王亦陷入低天命與貴族坐大的困局,朝向衰亡之途. 此年日本正當攝關政治的成立期,藤原良房成為日本的政治領袖. 963年的東亞大勢: 十世紀中,鄂圖一世成為神羅皇的隔年,正當陳橋兵變3年後. 趙匡胤治下的大宋王朝尚未一統整個中原, 後蜀/北漢/南唐/吳越/南漢/荊南的王國勢力仍在. 除了南方外,來自北方的威脅更為龐大,契丹部落在耶律氏的整合下形成大遼帝國, "改宗"儒教的契丹人具備了爭奪中原霸權的資格. 此時北漢為契丹附庸,日後崛起的西夏則為大宋附庸. 同時期朝鮮半島則由高麗王朝稱雄,甫向大宋朝貢的光宗試圖強化王權並以科舉治國. 而處於平安時代的日本,963年在位的村上天皇恢復了親政體制, 究竟此局是否同史實般曇花一現,有賴玩家的努力了. 1066年的東亞大勢: 十一世紀中,征服者威廉入主英倫的那年,爭雄中原的遼宋兩國邁入了興衰轉折的關鍵期, 這年宋英宗在位,其子神宗則於隔年繼位,即將面臨變法與新舊黨爭的困局. 而北邊遼道宗在位,王朝陷入腐化,東北的騰格里女真部落在完顏氏的整合下即將崛起. 同時,毅宗在位,實行儒教官僚制的西夏國勢正盛. 東邊向遼國朝貢的高麗文宗,治理著穩定的朝鮮半島,且有本錢向更北的女真部落擴張. 此年,近百年前從天皇家取回實權的藤原氏, 即將面對天皇家的挑戰,實權將再次轉向天皇家族,亦即所謂"院政". 1187年的東亞大勢: 十二世紀後期,第三次十字軍發起的前夕,東亞局勢將隨著成吉思汗的崛起而翻天覆地. 這時鐵木真已成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 其主要的競爭對手除了同為騰格里教的札木合外,尚有信奉景教的王汗. 中原方面,此時的霸主為金世宗,其治下的儒教帝國同時含括了大遼故地與華北. 其接鄰的西夏國,在仁宗的治下維持著穩定. 而位於西夏以西的西遼,乃為少數與CK2舊世界鄰接的儒教政權, 其於中亞的霸權,將隨著成吉思汗的崛起而步向衰亡. 視點轉回東亞,此時偏安華南的宋孝宗,由於先前二十餘年的和平,蓄積了一定的國力, 有本錢對大金發動名為北伐的Invasion. 此時期的高麗向大金朝貢,而高麗王淪為武臣政權的傀儡,崔忠獻等封建附庸主導了朝政. 同時日本政局邁向了新階段,消滅平氏的源賴朝成為日本最高政治領袖, 只要消滅奧州藤原氏的獨立勢力,就能一統日本. 1241年的東亞大勢: 十三世紀中,大蒙古國入侵東歐,在窩闊台及其附庸的汗王統治下, 此年乃蒙古最有希望襲捲全歐的一年. 除了東歐中亞的新領地外,隨著對金朝的征服,信奉騰格里教的大汗, 藉由分封漢人世侯,維持儒教漢地的穩定統治. 南邊的南宋帝國則由宋理宗統治,抵抗北邊蒙古人的威脅. 與南宋同樣受蒙古威脅的高麗,在崔氏武臣政權的攝政下,試圖抵擋蒙古入侵. 同時期的日本則由北條氏執權主政,厚實國力抵抗蒙古侵略者成為其主要課題. 1337年的東亞大勢: 十四世紀前期,英法百年戰爭處於箭在弦上之勢, 而原本一統的蒙古帝國分裂為大元與其他汗國, 以CK2的說法,先前忽必烈改國號"改宗"儒教導致原本騰格里教帝國的分裂, 此刻元順帝登基不久,其治下的帝國西境與金帳/察合台汗鄰接, 華南已納入版圖超過半世紀,而高麗王國成為帝國的直屬附庸. 順帝治下的大元,其省分(伯國領,非行省)統治者有的是官僚,有的則是封建藩王. 由於天命值低落,加上漢族省分的高叛亂值, 日後隨著大量農民軍崛起,朝廷得考慮將省分封建化換取鎮壓民變的武力. 同時期日本進入南北朝,以CK2的說法,南邊為後醍醐Anti天皇統治的政教合一"王國", 北邊則是室町幕府將軍足利尊氏治下的王級政權,擁立北朝正統天皇為宗教領袖. 南北相爭若南朝勝利,日本將重歸政教一統; 若如史實般由北朝取勝,南朝Anti天皇將遭廢除. 1399年的東亞大勢: 十四十五世紀之交,CK2邁入最後半世紀, 倘若有此劇本(詳見前篇文章),遊戲呈現的東亞局勢如下. 這時期東亞的主宰者為大明,建文帝剛坐上皇座不久, 其治下的帝國除了直轄皇帝的官僚省外,北疆有大片省分由擁有皇位宣稱權的叔輩們治理, 此刻建文帝處在決定國運的十字路口,他要放任尾大不掉的藩王日後狂開Faction呢? 還是主動出擊,Revoke掉Judy等雄藩的頭銜領地呢? 隨著大元的解體,李氏朝鮮與女真諸部取得了自立, 而北遁的蒙古人重拾騰格里信仰,實行部落封建制. 此年日本結束了南北朝,天下歸於足利幕府,北朝天皇成為正統宗教領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230.20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aradox/M.1410383541.A.4D1.html

09/11 08:38, , 1F
我實在不太懂,為什麼那麼多吐槽日落的人很期待東亞DLC
09/11 08:38, 1F

09/11 09:19, , 2F
蒙古要有選汗制度阿
09/11 09:19, 2F

09/11 10:09, , 3F
科舉跟大赦天下可以作為事件
09/11 10:09, 3F

09/11 10:28, , 4F
朝鮮可以擴充成不征之國的決議
09/11 10:28, 4F

09/12 22:07, , 5F
你自己去開發遊戲吧。P社早就說過不會做中國部分。ck系列
09/12 22:07, 5F

09/13 00:15, , 6F
我也想知道東亞跟crusader有什麼關係
09/13 00:15, 6F

09/13 00:16, , 7F
地圖擴充至印度我認為是因為印度跟伊斯蘭有關係
09/13 00:16, 7F

09/13 18:44, , 8F
地圖如果可以擴充到東亞,那大概是因為跟蒙古有關係
09/13 18:44, 8F
文章代碼(AID): #1K4BwrJH (Paradox)
文章代碼(AID): #1K4BwrJH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