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戰後歐洲六十年》堪稱經典的好書。

看板Paradox作者 (伊達楓)時間11年前 (2013/03/19 21:18), 編輯推噓2(2011)
留言1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1857089 最近要是有什麼歷史書是非推不可的話,當屬這四大冊的《戰後歐洲六十年》了。 去年看到第一冊上市時,本來是沒很注意,想說這類書也不少了。不過後來看到譯 者,就稍微去查了一下資料,然後就收了,等到全出完才在最近閱讀完畢,果然, 沒讓筆者失望。 看東尼‧賈德的這套《戰後歐洲六十年》(之後簡稱《戰後》)不由得想起了霍布斯 邦的大作《極端的年代》,兩本書的主題近似,寫作方法也相像,同樣都是以主題 取向,偏“歷史解釋”的方法,想不做如此聯想都難。不過,筆者無意在此做任何 評論性的比較,純就一些角度來談,霍老的書引經據典的文風,對於讀者本身的程 度要求,筆者認為還是不像他稱的“一般大學生閱讀”的著作;相反,賈德的敘述 簡潔有力,對於任何觀點跟事情都切入的很直接,只要對於1945年以後的歐洲史有 相當概念的人,都可以輕鬆閱讀。(個人認為,至少要看完一本大專以上的戰後歐洲 教科書) 另外,比起霍老的左派立場,東尼‧賈德顯然比較“中立”了點,至少沒有什麼明 顯的偏見在字裡行間,當然,這不是說他有多客觀,這樣的歷史書只是沒什麼感情 的冰冷,不會好看。只是比較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談論二十世紀晚期歐洲 足球盛行時,批評了一下自國的球員貝克漢來,不由得令人莞爾,莫非他也是球迷 不成? 更加要強調的是,筆者認為賈德在他的書中,有明顯的“歷史教訓”之味道。不論 是在討論到冷戰期間的一些事件發展、戰後英德的經濟、歐盟的統合跟蘇東波事件 等,都有其主觀意識去引導的讀者的撰寫法,當然,或許你不同意,但藉著反駁的 同時,也成長了,這就是收穫。 基本上,筆者閱讀這四大冊時,可以說得上是津津有味,同時也是滿滿的感想,從 作者指出的許多點跟面上來看的話,回觀今時今日的歐洲,甚至是人類的文明史, 可以得出的想法何止車載斗量哩! 第四卷裡面,有句引用的話,讓筆者印象深刻。 「美國是年輕、單身時該去的地方,但老了,就要回歐洲。」 賈德指出,維繫著“歐洲”的,正是一種“共同的生活典範”。這是什麼,其實嚴格的 去探討不會有太大意義,說不定很多“歐洲人”也說不上來。但它可能存在,只是說, 與其去東施效顰,倒不如更像是從中去記取教訓。畢竟,人類歷史上所有可以做過的實 驗,歐洲人都做過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不管你願不願意,但不可否認的都是從這 邊開展的,或許,“他們”確實是有資格以前輩的姿態,指點我們很多事情。儘管現在 那邊也看似一團混亂,至少也是以身作則,讓我們有機會不至於犯同樣的錯誤,不是嗎 ? 筆者想像中的羅馬帝國,是“置於一嚴正而有效率的政府之統治下,單一語言,無障礙 的交通,自由的貿易跟多元文化並存”的世界性。或許今天的歐盟也存在這樣貌,或者 是可能有如斯想像中的精神;但筆者相信,這樣的大同世界,或許不只歐洲人是這樣的 盼望而已,但,目前看來正在實驗中的他們,是最有機會給我們示範的。 勘誤: 第一冊: Pag:297 資產階“制”→“級” 第二冊: Pag:131 缺“夫”→“失” Pag:233 “給”束→結 Pag:239 天主教“平”信徒→多字 Pag:366 姆萊納憶道→少“回”字? 第三冊: Pag:24 帶來“=” 多一個符號 Pag:25 一百五十“萬”個→多字? 第四冊: Pag:136 “給”合→統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29.91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14.45.129.91 (03/19 21:18) ※ fatisuya:轉錄至看板 book 03/19 21:18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4.45.129.91), 時間: 03/19/2013 21:18:20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14.45.129.91 (03/19 21:18)

03/19 21:41, , 1F
筆者想像的羅馬,跟我想像的大唐、大宋差不多嘛。
03/19 21:41, 1F

03/19 22:53, , 2F
沒看過書,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贅字,但天主教是有「平信
03/19 22:53, 2F

03/19 22:53, , 3F
徒」這種稱呼的喔!
03/19 22:53, 3F

03/19 22:57, , 4F
那就是小弟孤陋寡聞了
03/19 22:57, 4F

03/20 12:46, , 5F
可是這種羅馬帝國恐怕從未曾在歷史上出現過
03/20 12:46, 5F

03/20 12:53, , 6F
反而是阿拉伯與中國短暫地在不同時期出現過
03/20 12:53, 6F

03/20 12:54, , 7F
接近吧!
03/20 12:54, 7F

03/25 09:21, , 8F
憶作為動詞本身帶有回憶的意思 有沒有加上回字都沒差
03/25 09:21, 8F

03/25 09:21, , 9F
另外羅馬帝國並未接近這種狀態過
03/25 09:21, 9F

03/25 09:22, , 10F
最接近的是大食和大唐 次近的是漢、宋
03/25 09:22, 10F

03/25 09:23, , 11F
漢代偏向政府效率 宋代偏向多元交流
03/25 09:23, 11F

03/25 09:25, , 12F
大食的獨特性在於金融交流 盛唐則是綜合政府效率與多元
03/25 09:25, 12F

03/25 09:25, , 13F
交流
03/25 09:25, 13F
文章代碼(AID): #1HI6MU-Q (Parad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