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L'Artisan Méchan

看板PTGS50th302作者 (不良意圖)時間16年前 (2008/06/13 09: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最近被人問及我的試香方法, 我想簡單地回答,囉嗦的個性卻沒法用三兩句話解釋清楚, 所以便想在進入今天的心得之前,來說一下這個讓我永遠試不完香的方法。 首先,先區分成有打算寫心得,以及沒有打算寫心得兩種的試香方式。 區分的方式依舊是試香,只是試香的方式較為簡單, 在每天晚上洗完澡半小時之後,在胸口及手腕各沾一點,或噴半下, 用來初步判斷這支作品是否為好作品,以及是否符合個人喜好。 以做為是否有能力及意願寫心得文的依據。 原則上,只寫個人認為是好作品的香水, 免得因為批評到他人的愛香而被砸板磚。(年紀大了,比較怕死一點) 但是,個人不愛,卻又是好作品的香,也有可能寫心得, 比如之前寫過的IrisPallida,便是個人不甚喜愛卻又是好作品的香水。 確定要寫一支香的心得之後,便開始真正的試香。 真正的第一次試香之前,有許多的準備工作要進行。 從前一天開始,收掉房間內所有會散出香味的物體, 準備兩套沒有薰香過的衣服,一套隔天出門穿。 當天晚上,用自製無香精沐浴乳洗完澡後, 換上沒有薰香的居家服,被窩也都不能使用睡香。 隔天出門前再洗一次之後,就在胸窩及手腕各點噴上適量的香水,並記錄下時間。 之後便是隨時隨地把身上的味道及變化記錄下來,留香多久便記錄多久, 留香時間除了自己的感覺之外,另有聞香師(啥?)來幫忙判斷, 她會不時幫我確認是否還有香味,因為個人不喜歡太重的香氣, 基準是走過她身邊時,或是距離半隻手臂時,她還聞得到便算。 為了防止自己嗅覺疲勞,隨身帶著一瓶二爆中下的Sidamo當天磨開的咖啡粉。 當天不吃咖哩類香料較重或刺激性高的食物,包括餅乾糖果之類也都禁食, 除開水之外什麼都不喝,最多只能喝純碳酸水及通寧水。 這第一次的試香是為了記住各香味的內容及變化,還有留香時間。 在第一次的試香之後,要再找時間進行第二次試香, 地點是晚上在家中,除了一樣都是要沒有任何香味的環境衣物之外, 另外就是儘量別讓自己專注在香味之上,免得被原料印象干擾, 目的在比對及修正第一次試香的感覺,並試著捕捉跳出的相關作品。 同樣的任何香氣較重的食物飲料皆禁用。 經過前兩次試香之後,便是開始真正寫心得的時候了。 在寫心得之前一樣準備好環境,在胸窩灑上香水後,便開始撰寫, 寫的過程中,主要是捕捉原料表現出的感覺,而非如同之前是確認原料內容及表現。 在胸口使用香水過後一個小時,再在手腕上點上香水, 利用時間差及身體溫度差,來比較香水各階段的差異。 所以寫個一篇的心得,撰寫的時間最少要花上兩個小時, 主要還是看香水各層次的展現時間而定。 今天之所以下午便開始寫心得,是因為再不趕緊寫, 我昨天包的肉粽大概就吃不到了。XD 我自己其實也很清楚,寫出來的心得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很難懂。 不是用字的問題,也不是選香冷門的問題,是我採用原料來解釋的方式。 大部分的原料對大多數人來說並非是共通記憶,而變得無法理解。 比如說,「不是桂花的幽雅甜香,是如玫瑰的深沉甜香。」 這樣的解釋大部分的人都聽得懂,因為很少人沒聞過這兩種花香。 但是,「不是新鮮鳳梨的酸甜多汁感,應是風漬無糖波蘿蜜乾的香味。」 知道我在說什麼的人恐怕就很有限了,畢竟接觸過菠蘿蜜的人不會太多。 就更別提「與其說是表現出杜松樹皮的清新辛辣,不如說是甘松的乾苦辛香」了。 這對大多數生長在這個島上的人來說,是幾乎沒有什麼接觸機會的原料, 不存在彼此的共同記憶中,也就無法用這類比的方式去理解去想像。 偏偏,每個原料,對我來說都有它獨特的味道層次與質感, 要我用鳳梨來解釋菠蘿蜜的味道與質感,我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才行, 只因為它們對我來說真的不像,不論是長相氣味與質感都大大不同, 用一些比較常見卻差得有點遠的物品來類比,常會壓縮掉原物料所具有的特性, 若是該原料的那個特性,正是該香水表現出來的部份,那就很讓人頭大了。 如果,有人知道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歡迎您告訴我。 L'ArtisanParfumeur的MéchantLoup,淘氣大野狼。 是調香師BertrandDuchaufour於1997年的作品。 國內之前只有在TrioSeducteurHomme這一個禮盒當中, 與L'EaudeL'Artisan經典阿蒂仙、Navegar大航海,一樣收著15ml的版本。 預計今年七月,國內會上市50ml與100ml的常規版。 穿上這支香的第一印象,是甘草, 很香甜的甘草香,散出類似大茴香的辛香料感覺,同時具有香草的甜味, 原以為會是這個單味甜香獨撐前味的, 卻開始像是背景模糊的人物近照,背景逐漸立體清晰了起來。 類似大茴香的辛香料感覺,開始真的成為辛香味,隱隱地賦予香味稜角, 是白胡椒粒被磨開的皮散出的煙燻味道,為原先單調的前味擴展了背景的空間感。 甘草的甜味持續了半個小時左右,甘草甜味仍在,卻轉了調性, 與大茴香的甜味相似的部份,加進了一種更為柔和而豐實的甜味, 生榛果甜香不帶任何的皮澀味,與葫蘆巴微微漢方藥的苦味,使得甜味有了深度, 在表面香甜動人之下,原有的辛香稜角消失,替換進的是種釣人鼻子的絲絲涼感。 橡樹苔些許的涼味與土壤氣息,不如香根深厚,卻為榛果甜香鋪了底, 也把雪松及癒創木引出的濃厚不具苦味的蜜般甜香,去除了木質的厚重感, 而以如同鼠尾草的苦味,佈下慧黠的感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7.231.78
文章代碼(AID): #18KSuwIe (PTGS50th302)
文章代碼(AID): #18KSuwIe (PTGS50th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