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借問] 知覺的問題也可說是生物的問題..

看板PSY_STUDY作者 (不棄)時間18年前 (2006/04/13 12:1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aileen010 (賣鞋喔~~請看名片~~)》之銘言: : 題目是:請想像節肢動物複眼「視覺」對其生存的意義???? : 好難唷~~~要有所根據,以及合理的推論...天阿~~ : 誰來救救我.........麻煩幫我解答~~ : 先謝囉~~ from kimo 知識: 由成千上萬個視覺單位,也稱小眼( omm- atidium )所組成的這種眼稱為複眼 ( compound eye )。複眼能感知物體的形狀、距離、運動、一定的顏色、光的強度 等。例如蜻蜓的複眼由一-二八個小眼組成,每個小眼的結構是一致的。複眼中的每 一個小眼包括集光部份及感光部份,小眼的最外面蓋有一個透明的雙凸或平凸的角膜 ( corneum ),呈四方形或六角形,由下面的角膜細胞分泌形成,同時與周圍的角 質層相連, 因此是不能動的。 角膜的機能相當於一個晶體(lens)。角膜之下為圓 形或圓錐形的晶錐( crystal cone ),它由周圍的晶錐細胞分泌形成,相當於兩個 晶體。圍繞晶錐是一組初級色素細胞( pigment cell )(或稱遠端色素細胞),以 上這些結構構成集光部份。在晶錐的下面是一組(通常是六-十二個)視網膜細胞 ( retinular cell ),它是小眼的感光部份。視網膜細胞向心分泌許多小柱,並有 許多微小的神經纖維,其樹突的延伸物共同組成一感光結構,稱為視桿(rhabdom )。 視桿中也包括視覺色素,當被光線照射時,其分子結構發生變化,結果形成能量狀態 的改變。每個視網膜細胞向後伸出軸突,穿過基膜,離開小眼,匯集成視神經,並與 視神經節相連。例如甲殼類的視網膜細胞中含有黑色或褐色的色素顆粒,而昆蟲在視 網膜細胞周圍另有色素細胞,它們構成近端的色素,光線落在小眼上,首先被角膜及 晶錐集光,然後到達視桿。在視桿處視覺色素改變成感覺信息直接傳 遞到腦。因此, 每個小眼是一個光感受單位。某些節肢動物的複眼根據光線的強弱,色素細胞可以有 不同程度的伸縮移動而形成像。 在光線充足前,複眼產生的像稱為並列像 ( appositionimage )。其色素細胞延伸,晶錐與視桿靠近,晶錐長度接近焦距, 從外界進入的光線只有垂直於該小眼面光可以到達視桿,而經晶體折射出的光線均為 周圍的色素所吸引,因此每個小眼只形成一個點像。這樣形成像如同電視屏幕一樣, 是由許多光點組成的像,也稱為相嵌成像( mosaic image )。所以複眼中的小點越 多,它所形成的視覺顆粒越細,圖像也就越清晰。當光線改變時,會引起不同的小眼 感受剌激,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節肢動物對物體移動時特別敏感的原因。加上整個複眼 的角膜是一個凸面,例如對蝦複眼的角膜弧度可達一八度,其視野的範圍就很寬。在 視線微弱時,複眼產生的像稱重疊成像( superositionimage )。其色素細胞不延伸 ,晶錐與視桿遠離,焦距的長度二倍於晶錐,它沒有屏幕效應,經一個小眼面進入的 光線經過折射也可以到達其他的小眼,也就是說視桿可以對鄰近幾個小眼折射的光線 產生反應,這樣使複眼在微弱的光線下也能看到物體。節肢動物中有的種類只能在光 線充足時視覺,只形成並列像,像這種眼稱日行眼(diurnal eye), 如蝶類。 另 一些種只在弱光時形成重疊像, 這種眼稱夜行眼(nocturnal eye ),例如一些蛾 類複眼,具有調節能力,光線強、弱時均能視覺。 很亂,自己上yahoo找比較清楚。 重點在於,複眼對移動物體的偵測很敏感----所以蒼蠅很難打 XD 要偵測距離也不是問題;在只用一隻眼睛的情況下應該也比其他動物好, 因為那“一隻“眼睛上由許多單體組成的(這是我猜的)。 不同節肢動物的複眼會針對自己的生活環境特化,不過也差不了多少。 視野和眼睛的外形比較有關。 ex:比較螳螂和蝴蝶的大頭照和食性 嗯...好像都比我們大很多,也許是外骨骼的關係吧。 對了,似乎掠食性昆蟲對死掉的東西都沒什麼興趣的樣子(不確定)。 費洛蒙一般是找伴侶用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207 ※ 編輯: Lfunction 來自: 140.112.251.207 (04/13 16:43)
文章代碼(AID): #14FT0qW- (PSY_STUDY)
文章代碼(AID): #14FT0qW- (PSY_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