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每個人都有他獨到屬於自己的反應和想法?消失

看板PSY作者時間9年前 (2014/09/21 19:32), 9年前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前提阿! 其實我覺得應該還是有耶~ 不過只能說 醫學 跟 理工的思維模型真的很不一樣....... 科學有兩種基本的思考方式 演繹和歸納 你說的公式 是設一個前提 只要符合前提 從公式走 就會 從A走到B 感覺是很線性的 不過醫學的研究大多都不是這樣, 大多比較偏向歸納吧 人和人之間是一個光譜... 符合 inclusion criteria (收案條件的) 根據觀察到的特質做區分 再用比較的方式觀察療效 比如說要研究某個心理/行為理論 收研究對象 他一定會說 我要幾歲到幾歲 男生女生 哪個種族的 有精神病/沒有精神病 (或者符合精神病診斷標準的哪一種疾病) 有沒有生理的疾病 有沒有甚麼樣的創傷經驗啊/腦傷/癲癇...OOOXXXX 或者要甚麼"特質" (可能就會發明某種量表,要幾分到幾分的人) 符合這些前提的才會進入研究對象...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你說的前提!?) 符合前提以後 才是應用某種心理治療方式來看適不適用 但就一個研究來看, 或許他的收案條件就是你說的"前提" 可是人更麻煩的就是 人和人的相異性常常是一個光譜 比如說同樣研究某個心理理論 A研究可能針對 10-30歲 B研究可能針對 20-80歲 C研究可能針對 30-40歲.............. 然後綜合很多很多的研究去統計以後會發現.... ㄟ!? 好像對於30歲的人,這種理論是應用的最好的耶? 然後...據此 縱軸是反應治療成效, 橫軸是年齡 就可能會畫出一個類似常態分布圖的東西 好了, 到這裡, 你說... 那什麼是應用這個心理模式的"前提"??? 心理師或者醫師可能會這樣回答你... "恩,根據統計,一般這種心理的治療對於30歲左右的青年人反應比較好啦 不過這個不是說小朋友或者老人家就不能用, 也不是說用了一定沒有效,只能說是效果不好的可能性比較高" 人的多變性, 讓所有醫學相關的統計都很難劃清一個"是或不是"的前提 醫學所謂的可或否大多都是人為定義的95%信賴區間罷了~ 好了 光是一個年齡就麻煩成這樣 更別提人還有 性別種族個性疾病生活背景OOOXXXOOXXX 然後心理治療本身就是一個高多樣性的治療 同樣"認知心理治療" A心理師 和 B心理師 和 C心理師 會一樣嗎? 除非讓電腦來做心理治療吧!!!!!!!! (不知道有沒有人真的設計過讓電腦來做 XDDDDDDDDD) 所以你說 心理理論有沒有"絕對"的前提? 我自己是覺得沒有拉... 但各種心理學派有沒有"相對適用"的對象? 這一定是有的... 很認真很認真學統計 念paper還是可以找到一個粗略的答案/趨勢的 不過我猜你要問的其實不是這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25.17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PSY/M.1411299148.A.8CC.html ※ 編輯: ehcysp (220.136.125.177), 09/21/2014 19:41:20

09/21 22:34, , 1F
最後一句我笑了XDD
09/21 22:34, 1F
文章代碼(AID): #1K7hTCZC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7hTCZC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