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Talk] 關於自殺,你們想說的是?

看板PSY作者 (感受生命的模糊)時間11年前 (2012/12/19 12:30),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7/27 (看更多)
不好意思,e大說是閒聊,我認真了, 覺得當中有一些過度類化與概念混淆的盲點,忍不住還是想作些澄清。 ※ 引述《ehcysp (祐琳)》之銘言: : 但是我也自忖我對自殺的經驗絕對不算是少的。 : 說起來弔詭, : 雖然自己口口聲聲說要自殺的"自由" : 但是我手上曾經拯救的即將逝去的生命,還真不少。 XDD : 唈。那些面孔依然在腦海裡飄盪。 : 當然,到達另一個世界的生命,也是不少。 : (這理的拯救不是抽象的關懷陪伴,避免自殺哪。 : 而是活生生的在自殺者身上 給藥、洗胃,縫合傷口,甚至 CPR 急救) 這些叫作醫療處置,可以說它們是自殺防治的一部份, 但若僅用這樣的經驗思考自殺防治恰當與否, 容易落入以單一樣貌類化整體防治工作的險境。 e大前面回文推文引來的疑惑,原來是因為大家立論的基礎根本不同啊~ : 而精神科的醫師,可以說是自殺防治的最後一線了吧。 自殺之成因多重且複雜,故精神科醫師不會是(唯一的)最後一道防線, 且6成以上的自殺個案非精神疾病患者,若純以精神醫療看待,未免窄化。 : 當你無助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怎麼辦 > 標準答案,提共支持,然後看醫生 心情低落未必與精神疾病有關,找出問題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所以看醫生只是選項之一,不是標準答案。 : 當你有強烈自殺想法的時候,怎麼辦? > 標準答案,盡快轉介給精神科醫師 自殺防治人員應該也常遇到精神科醫生把自殺想法的個案轉介出來吧?(茶~) 所以,轉介給精神科醫師只是選項之一,不是標準答案。 : 已經有自殺行動,怎麼辦? > 趕快救護車送到精神科急診 已有自殺行動,應是送綜合醫院急診處理內外傷,不是精神科急診, 除非當事人的自殺行動為精神病發病導致,否則即使精神科醫師會診過, 醫院通常也無法留住當事人,更無法代當事人決定後續是否回診精神科。 : 但是精神科醫師又能做什麼呢? : 從 TCA 到 MAOI 到 SSRI 到 SNRI 到 NDRI : 花花綠綠的藥丸真的拯救了多少病人的痛苦? : 我不明白。 : 不是說憂鬱症的治療沒效啦,其實對很多人來說很有效。 = =+++ : 藥物合併心理治療,生活的調適,的確很多人獲得了更好的生活。 憂鬱症=/=自殺企圖個案 另,約5成的憂鬱症患者服藥治療效果有限 故,僅用藥物治療的情形來推論自殺企圖者接受介入的療效, 顯有過度類化的問題。 : 只是,有時候我也覺得好心疼。 : 心疼那些正在受苦的病人,那些無法撥雲見霧的黑暗。 : 為什麼她們被迫面對那些,承受那些呢? : 即使未來可能更好,並不代表當下的痛苦就不會存在了阿。 : 更心疼的是,我很明白,很多病人,或許這輩子都不可能會好了 : 那些反反覆覆進進出出醫院的病人阿,真的有可能更好嗎? : 那樣反反覆覆反反覆覆的病程。厚厚的一疊病歷,宣告了纏腳布般漫長的難過。 所謂的「反反覆覆進進出出醫院」,是指多次重複自殺,還是久病不癒? 這完全是兩種類型的個案,思考層面絕不相同, 久病不癒者即使痛苦,仍可保有反覆進出醫院以求留著一口氣的權利; 重複自殺者,尤其是OD和割腕這一類,明知不會致命卻還是重複這麼做, 往往是以求死的外顯行為吶喊著求生的渴望, 所以,心疼他們,是該放任他們求死的表徵,還是去理解他們求生的需求? : 醫學基本上沒有選擇"放棄生命"的自由。 : 我很明白這一點。醫學是為了延續生命而存在的。 : 只是,其實這是一種霸道,極其。 : 沒有麻醉,活生生的把你傷肢結肢,感染爛肉挖掉,你要嗎? : 這是古早沒有麻醉的年代,戰地醫學可能發生的事情。 : 還是你寧願一死倒也無妨,沒有太大的痛苦? : 那如果,你不知道這刀一開是一個月? 一年? 還是一輩子? : 你又如何做想? : 對於憂鬱的患者來說,當下的痛苦就是那樣無法被麻醉的。 : 那樣深刻。 : 而且那樣的憂鬱是不知道是一個月? 一年? 還是一輩子的? 問題是現代的醫療不會沒上麻醉便為病患動手術, 把生理上遭受的痛苦和心理上的憂鬱混為一談, 所得的推論自然也就……一樣是過度類化啊~ : 不是鼓勵誰去死,從來都不是。 : 只是我太清楚即使我多麼的努力站在病人的身旁, : 所謂的愛。關懷。陪伴。傾聽。很多時候都一點都使不上力的。 : 緊握著她的手,那也是沒有辦法讓一個清醒的開刀過程變的不痛。 : 我太清楚,於是我知道自己沒有那個權利殘忍,要求誰去活著。 「清醒的開刀過程」是指e大所處的醫療環境如此對待病人? 或只是以此比喻「心理極度痛苦卻必須活著」? 同樣的,生理痛楚與心理痛苦不應混為一談, 將二者放在一起論述,易模糊討論焦點。 : 要阻止一個人去死太簡單。 一點也不簡單,否則世界上所有人都應該是壽終正寢。 : 一來生命是如此強韌,而人們的醫學知識是如此的淺薄。 : (真的!!!! 很多大家以為很容易死的方法,其實都不太容易致命) 真的!OD和割腕的致死率微乎其微,卻是被使用比例最高的方法, 但,何以有些人會「重複」使用不致命的方式自殺?前面已述。 : 死亡的恐懼如此強烈。 : 但要如何去幫助那樣深沉的痛苦呢? 我從來都不知道正確答案。 : 很多寂寞悲傷是無從解決起的。 : 而離開真的是不壞的解答。 : "很多人活著,並不真正想要活著, : 她們只是害怕死亡的過程的痛苦,而寧願去忍受"生"的痛苦罷了。" : 但我多麼希望,痛苦不是一個必然的狀態哪。 : 當人們說, 哈,你沒有死阿,根本就不想死嘛! 你真的想死就會死啦! : 是否明白,那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無論生死都是苦澀的選擇呢? : 你明白你抓著她的手,不讓他離開,在當下是多麼殘忍的事情嗎? 確實許多的生命創痛與無助根本無從解決, 但,究竟是在他滿目瘡痍的生命裡留下生存的支持較好, 還是任其痛苦,最後自選絕路才是寬容?哪一種做法比較殘忍? 這題偏向價值觀判斷,沒有標準答案。 : 我只是想讓你知道,那個狀態有多痛。 即使是當下。 : 我碰過一個病人,燒炭自殺,第一次被搶救回來 : 結果沒隔幾個禮拜,再次燒炭,這次一燒沒燒死, : 倒是燒成了植物人的狀態。 我只知道,第一次燒炭不致死,如果沒提供醫療, 他同樣會變成植物人狀態,且不知會拖多久才死,這中間的漫長煎熬更是凌遲, 除非有誰親手將他了結,但,若然如此便是殺人,此舉又是否基於理解他的求死而為? : 80歲的老爺爺,兒女都事業有成,卻冷落了寂寞的爸爸, : 在成了植物人一言難語的狀態才重新團圓,卻是太遲。 自殺防治的介入無法免除「所有」的自殺行為和死亡, 但介入的目的正是避免自殺想法付諸實行而衍生更多難以收拾的問題; 對於已然發生的自殺未遂, 介入亦是為了降低再自殺風險、減緩因求死不得而導致的延遲性痛苦。 : 有時候,我很生氣,很生氣這樣拯救生命只能救一半的自己哪。 : 這樣的生命,這樣的存活狀態也是一種幸福嗎? 這題也是價值判斷, 值得思考的是,我們有無基於自己在助人工作上經驗到的無力, 因而對當事人投射了死比生有幸的想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35.147

12/19 15:43, , 1F
12/19 15:43, 1F
文章代碼(AID): #1GqKBeuH (PS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qKBeuH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