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Talk] 包容的差異

看板PSY作者 (蒲葵貓)時間13年前 (2011/02/16 08:02),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 引述《onase (要開心)》之銘言: : 我之前在補習班上陳某的社會學課程時,他提到性別政治跟情慾政治。 : 提到同性戀跟雙性戀,甚至是攣童、人獸交,他說這些各種可能性就像 : 是在電腦中[我的文件]底下多開一個資料夾,例如在異性戀資料夾的旁 : 邊多開設一個雙性戀的資料夾一樣。而要建立一個新的資料夾是要經過 : 搏鬥的,例如各種社運,讓他們得以被曉得存在,才有見光的可能性。 : 而我說的變心呢,就是補習班講義第一章導論中討論什麼可以/會被界定 : 為異常。例如異於社會常規、統計分配、心理成熟度、個人主觀感受等 : 等等。而心理學給我的感覺在這時候比較親和或溫暖,就在於他是在同 : 一個資料夾下擴充各種可能性,也就是增加這一個資料夾能夠容忍的容 : 量,而我強調的是,你不必重新開一個資料夾來告訴別人你不是異常, : 而是可以透過例如改變標準差的方式包含進更多所謂的異類族群。 : 至於有推文說,並非超過兩個標準差就是異常。我認為,這是當然的! : 所有的心理學都是靠統計堆砌出來的(請容我如此武斷),而且我相信不 ^^^^^^^^^^^^^^^^^^^^^^^^^^^^^^^^^^^^^^^^^^^ 在台灣應該幾乎都是,除了輔大。 不過在法國,梅洛龐蒂和傅柯都擔任過心理學的講師。 : 只是我,所有有經歷過心理障礙的人我猜多少都會思考過:[我到底是不 : 是有問題?]而這個想法本身就是個大學問呢。自然科學追求的是真理, : 只有一個答案,你是病態,或者你不是病態。可是變心在這個時候又變 : 得很社會科學,因為首先你就必須先問一個基本問題:什麼叫作異常。 : 感覺上似乎又會回歸到哲學思維,無奈我邏輯差,就此作罷。 你說的沒錯,我讀過的變心課本第一章就在談何謂「異常」。 補充一下,醫學上定義異常大概是用病因etiology, 但精神疾病常常病因不明, 因此成為近代醫學上很曖昧的一環。 另外也可以看course,在未治療下自然的course有時差異就大到讓人感到有顯著。 也因此精神科醫師有時下診斷會先下一個episode, 然後看治療有沒有效再說。 但什麼時候需要治療? 在病因不明的情況下,只好暫時用DSM(現在是IV,V不知出了沒) 也就是診斷統計手冊, 起碼先明確地分類出來,用一些criteria讓大家便於溝通, 讓大家知道指的是同一群人, 然後再來想辦法處理。 據說前幾版的DSM和ICD(另一種分類)還有精神動力的影子, 後來慢慢沒了。 我不知道現在歐洲是怎麼處理的(我也不敢問我的醫生) 以前曾經讀過一本德國人寫的中譯的精神病理學,(說不定合記或藝軒還有) 果然很神妙,跟英文的教科書很不一樣… 看看世界上研究STS或科哲的人有沒有興趣來搞這一塊, 很期待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3.251.184.73

02/16 08:25, , 1F
本人非專業人員,有錯請糾正,謝謝
02/16 08:25, 1F

02/16 11:14, , 2F
講到STS我就會想到天空親....XD
02/16 11:14, 2F

02/16 11:15, , 3F
skykissx很強的一個人
02/16 11:15, 3F
文章代碼(AID): #1DMnGAEm (PSY)
文章代碼(AID): #1DMnGAEm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