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情感性患疾vs人格異常的區別

看板PSY作者 (choc.)時間14年前 (2010/06/21 14:07), 編輯推噓3(309)
留言12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iuO (慢慢等)》之銘言: : 這兩者間有明確的區分嗎 : 好像有一種說法是-- reference希望 : 情感症和精神官能症個體都會感到焦慮 對於偏差行為有自覺 : 而人格異常則沒有自覺 覺得自己的行為都是合理的 (???) 精神官能症每個學派差很多,ICD跟DSM就有出入, 精神分析的用法更誇張,會吵一些例如無器官的身體vs.無身體的器官 你沒說清楚你想談哪種,只能跳過精神官能症 而我假設你想談情感性疾患? 我假設你是相關科系,學過變態心理學 那我們就複習一下二軸PD最重要的概念: "人格特性為發作於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的長期特徵表現, 特點為在人際關係上因為相同模式不斷失敗。" : 但我覺得實際上有很多灰色低帶 很難分 : 例如 憂鬱症 和 邊緣性人格 其實有很多重疊之處 depression的特點是 1.憂鬱心情 or 2. 喜樂不能 borderline的特點是 人際認知落差 與 自我概念不穩定。 希望你複習一下孔繁鐘 : 如果憂鬱症多次復發或長期無法痊癒 多半意味著發展過程中有重大障礙 你的假設都歸因到成長過程了, 這是精神分析才幹的事,什麼都說是幼年trauma 早發性的憂鬱應該獨立來談,這牽涉到比較多的遺傳生理 而且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可能發作不同種憂鬱 --痛苦與煩悶經驗,不一定總帶來憂鬱發作,不是嗎? 有個"前置因子" "觸發因子" "持續因子"的概念,可能可以幫助你建構病理 : 這些困境經過時間澱積 已經內化為人格的一部份了 : 但是人格又該怎麼精確的界定? 三年 五年 還是十年形成的? 形成後就很難改變嗎 請稍微翻一下任何一本personality 人格前兩三堂課一定花很多時間澄清這件事 不過DSM-V會對人格疾患進行改版,直接了解新定義比較好 : 那人格異常有辦法治療嗎 是透過諮商或心理治療就可以矯正? : 還是說 牽涉到更多潛意識層面的東西 請說明你定義的潛意識。 市面上很多半生不熟的精神分析專著(更別提大眾娛樂心理學了) 常把這個詞掛在嘴邊。 但好像都沒有幾個真正鑽研過阿德勒後的精神分析。 看看拉岡怎麼強論斷純語言結構的潛意識與真實界作用 傅柯怎麼戰他古典醫學對瘋狂的排他 李維史陀怎麼想把潛意識帶回人類學的殘餘繼承 德希達又跳出來戰邏各斯中心主義:"我們從未繼承任何遺產" 你會有很多收獲 或是至少,不會什麼都想用潛意識處理。 佛洛依德他提出意識拓譜學(親愛的冰山),其實只是想處理本能交互作用的問題。 : 如果這樣 是否意味著藥物或認知行為療法都效果有限 : 而必須藉助催眠或超自然心理學來重組潛意識裡的東西呢? 請說明你的催眠療法定義。 請說明何謂超自然心理學。 談療效有很多專業的談法,也很多特殊的問卷跟後設分析在做。 搜尋"Personality Disorder + treament + meta-analysis" 可以得到更多資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0.11 ※ 編輯: skylikewater 來自: 211.74.220.11 (06/21 14:13)

06/21 14:34, , 1F
我想請問一下,從第一拓樸到第二拓樸都是處理一樣的問題嗎
06/21 14:34, 1F
有分第一跟第二好像是拉岡對佛的斷代? 這點我沒有涉略過,自己讀原典好像沒看到這個用法, 剛看了沈老師在網路上那份國科會計畫, 重點好像是, 第一拓樸是病兆症候的表象分類,   像疾病分類系統一樣,一個觀察來的意識系統後設精神病觀,   談論一個純內在系統; 第二拓樸則是本能的結構,id,ego,superego,   (精神分析認為他們的意識結構無所不在)   講到一些內外在的衝突與調和,   最後有點黑格爾的味道:這個本能即將演變成什麼   (圖騰與禁忌討論的主軸:文化內超我的追求。    後來被拉岡抓去當符號父親) 請各位指正,這是剛剛讀的心得。

06/21 16:25, , 2F
我不是相關科系.也沒學過變態心理學 只是對心理學有興趣
06/21 16:25, 2F

06/21 16:26, , 3F
今年開始在看一些普心的書而已 常常會想到一些問題不是很懂
06/21 16:26, 3F

06/21 16:27, , 4F
因為我是從生活實際經驗去思考 專業的名詞定義不是很精確
06/21 16:27, 4F

06/21 16:27, , 5F
如果我想進一步瞭解 該看哪些書呢 請各位幫我介紹一下^^
06/21 16:27, 5F
感覺你問的問題很核心:) 不過如果不是相關科系,可以先看些大眾心理學 例如什麼二十世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etc. 大概知道一下心理學的界線 看喜歡的領域是什麼? 因為心理學的本科書,寫的感覺都很淺白, 但很容易讀過之後不知道這些東西實際上怎麼用的, 最後還是被抓回自己的common sense上 我比較覺得要用的時候再讀(ex.心統XD)

06/21 17:19, , 6F
真的要慢慢學 我也是到大三 開始看了abnormal psycho
06/21 17:19, 6F
大三(握) ※ 編輯: skylikewater 來自: 140.119.234.84 (06/21 17:24)

06/21 17:20, , 7F
兩個是不同"軸"的診斷 先不要太急著全部的東西都學會
06/21 17:20, 7F

06/22 00:55, , 8F
推 複習
06/22 00:55, 8F

06/22 01:34, , 9F
我也想確認一下定義,原典指的是S.E.嗎?
06/22 01:34, 9F

06/22 01:38, , 10F
如果沈老師是沈志中,國科會計畫是指94寫的那一份嗎?
06/22 01:38, 10F
S.E.是指Standard Edition?全集太兇猛了我只是偶爾有對照原文而已 恩恩 沈志中老師 我看的是九六年那份 真理,不盡然:拉岡文獻研究 覺得他的寫法好像蠻容易懂的ˇ ※ 編輯: skylikewater 來自: 140.119.176.147 (06/22 17:54)

06/22 20:36, , 11F
嗯...拜讀中。但我不解的是,本能這個詞是沈老師的用語嗎?
06/22 20:36, 11F

06/24 21:11, , 12F
原來原po才大三 寫的好有條理!
06/24 21:11, 12F
文章代碼(AID): #1C7m6JrL (PSY)
文章代碼(AID): #1C7m6JrL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