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關於專業證照化

看板PSY作者 (偽台北人)時間14年前 (2010/04/07 13:57), 編輯推噓7(705)
留言12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關於諮商「專業證照化」,以下是由周老師首先發文 然後另外還有曹中偉老師的回應 最後是周老師希望各位可以向台北市心理師公會發聲 所提供的管道和方法 *文章很長! 請慎入! ------------------------------------------------------------------------- 發聲者:周志建(敘事實踐者、輔大心理系博士候選人) 親愛的朋友: 如果您現在(或未來)是一個心理諮商從業人員,以下這件事,邀請你「密切注意」,以 免過些時日,這件事發展到「木已成舟」的建制化、成為法令規定時,那一切都為時已晚 。屆時,你就得被迫乖乖去上很多課、去拿更多的執照,否則你跟本無法在諮商界立足、 生存。這件事、很有可能,絕不誇張。 五月一日的台北心理師公會會員大會,下午安排了兩場論壇講座,邀請了9個專家學者, 分別談各種專業的趨勢(如附加檔案),「術業有專攻」,這原本是好事。但是,我擔心 :台北心理師公會,「如果」想要藉此次的研討,順勢推出各專業的「證照化」,而且未 來這些專業證照也要演變成像「心理師執照」那樣的「地位」、具有法律效用時,那後果 是什麼,您知道嗎? 這後果是,以後你要從事諮商心理工作,光是一張心理師證照是不夠的,譬如說,如果你 所做的是「生涯諮商」的議題,那你得再去考一張「生涯諮商執照」,不然你不能做,你 做、就是「違法」,真的是這樣嗎? 台灣近十年,巧妙地「移植」了西方資本主義的證照化,在專業分工的美名下,所有的專 業都被包裝成美美的商品,你想得到它,就得付出代價。於是,有人開始荷包滿滿、更有 人開始名利雙收,可以發執照給別人,這是多麼大的「權柄與驕傲」啊。專業的「執照化 」,其實骨子裡也是「商業化」,你看現在考證照的補習班不是滿街林立嗎?這證明我所 言不假。 西方的心理師證照制度,台灣的諮商心理界「複製」的很成功,今年剛好將滿十年。我不 知道,有沒有哪位學者專家、或實務工作者願意去回觀做一個評估:這個心理師證照制度 ,對台灣諮商界的專業發展影響與意義為何?這件事,好像就這麼「順理成章」,繼續前 行,而且,還繼續大量「複製」著。 去年,收到台北心理師公會的會訊,已經看到一群「專家學者」們,再推所謂的「醫療諮 商」。嗯,這是好事。據我瞭解,在醫療體系裡,長期只管病人的「生理」、卻一直未照 顧病患的心理感受,所以病患的心理焦慮經常被忽略、不被重視。心理直接影響生理,這 件事無庸置疑。 推廣「醫療諮商」概念,我絕對舉雙手贊成。 只是,當我看見他們在推廣「醫療諮商」理念時,卻還是以「證照化」的思維去執行,這 意思是:「你得來我們這邊上課、經過考試,我們就給你一張合格執照。然後你才有資格 去做醫療諮商…」,這個「生產」醫療諮商師的過程,有沒有問題?這背後又給出什麼樣 的價值?邀請您一起來思考。 本來,推廣醫療諮商教育本是美事一樁。我真的不反對。諮商,本來就可以因應不同的對 象、情境,而有其獨特性、特珠性、多元化,這是值得鼓勵的事。但是,一旦進入證照的 「建制化」、「體制化」以後,會不會變成一種「壟斷」、「排他性」?只有你這個機構 給出的「醫療諮商師」執照才算數,這樣會不會造成一種「專業自大」與「專業霸權」? 而且,當你說只有你有資格發證照,而別人都沒資格時,這樣的專業壟斷與排他性,同時 就壓迫到「沒有這張證照」的人。試想,如果一位在國外學「醫療諮商」的學者回國,你 能說,他不會做醫療諮商、或他做的醫療諮商,一定比你差嗎?但是,「依照規定」(如 果這件事成真),除非他在國內再考一張「醫療諮商執照」,不然他不能做醫療諮商,你 覺得這合理嗎? 另外,一旦「醫療諮商師」被體制化,原本就在醫院裡做心理工作的心理師、社工們,是 不是「被迫」也要趕快去考一張這樣的執照,否則會被質疑「不夠專業」?或擔心飯碗不 保?我想,一個制度,如果只是讓少數握有權力者得利,而壓迫到別人的生存時,那就是 一種不公、不義的「霸權」。 同樣的,如果沒有那張專業機構所認證出來的「醫療諮商師」執照,我們就能去認定,別 人一定「做不了」醫療諮商嗎?在教會裡有個「屬靈驕傲」的說法,我但願,在我們心理 諮商界裡,也能有這樣的覺知與謙卑。我擔心,「權力的驕傲」,只會讓握有權力的專家 學者,更加「自以為是」地去迫害邊緣的「在地知識」與非主流的個人知識。 這幾年在花蓮慈濟大學生命研究所任教當所長的余德慧老師,只要是心理界的人,沒人不 認得吧,夠權威吧。他這幾年致力於「臨終關懷」研究,文獻不少,跟著他的學生也很多 ,但是從沒聽過,他為了要教導學生如何做臨終關懷,準備開班授課,發執照、訓練「臨 終關懷心理師」。不是嗎? 其實,只要你做的「夠專業、有口碑」,自然有人會慕名去跟你學習,這樣的學習是「自 發」的,「自發的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這是我的價值,而不是為了「生存」被迫去學 習(這是當前教育的一大隱憂)。一旦證照化以後、可能會剝奪了專業的「學習自主性」 ,這是我的憂慮。 同時,余德慧老師所做的臨終關懷,難道就不算是「醫療諮商」嗎?請想像一下,如果余 德慧老師未來可能因為沒有這張「醫療諮商師」執照,而不被允許繼續在醫院裡做臨終關 懷的工作與研究,你覺得,這件事是不是很荒謬、很可笑? 這是我個人杞人憂天嗎?我希望是,但我可不想當「鍋子裡被煮熟的青蛙」。「證照等同 是專業」這樣的思潮,一直沒有被好好檢視過,但它卻如潮浪般、正撲天蓋地、席捲而來 ,多少人因此焦慮、盲目追尋,我們不能假裝沒「看見」吧?(如同地球暖化、現在的氣 候劇烈變遷一樣,我們得有覺知,有行動,不是嗎?) 專業分工是好事,我絕對贊成,請見「附加檔案」(證照的迷思)。我不是反專業、更不 是反對「專業分工」。我反對的是:「專業證照化」。 執照,它是一種權力的宰制與展現。我期待心理師公會可以扮演一個溝通協調、協助發展 心理專業的機構,而不是一個「權力交換」的機構。 這件事是不是會如我所擔心的繼續發展,我不知道,後續還要再觀察,但是如果您願意先 「發聲」,表達你的看法,就可以讓這件事不要「朝向」我所擔心的方向去發展。 陳文茜最近很關心地球暖化現象,製作紀錄片,呼籲小朋友每人一信、寫信給馬總統(握 有權力者),她這麼做,是因為她知道,政策是掌握在「權力者」手上,我們必須去影響 「最有權力的人」。同樣的,這件事也關係到未來你我的「工作權」與「專業自主權」, 甚至未來諮商專業發展會不會因為「證照滿天飛」,而產生非理性的競爭(如同臨床心理 師與諮商心理師在爭『地盤』一樣),這些都是值得考量。 所以,如果你認同我的理念,您可以把這封信「傳出去」,傳給心理諮商的同行好友,讓 這件事變成是可以對話的「公共議題」,而不是少數握有權力者的決策。 第二件事您可以做的是,作為一個諮商實務工作者,請別讓你的權利睡著了(別忘了你的 專業主體性),你是有權利「發聲」的,如果你把你的意見,也讓心理師公會的「高層」 知道,就能發揮決策影響力。(不管您是不是台北心理師公會的會員。因為台北心理師公 會是台灣心理諮商界的『老大』,他們的決策,絕對會成為未來台灣諮商界的走向,所以 這件事必定會與你有關。)不然,他們會以為這僅是我個人的「意見」而已,而忽略之。 最後,感謝您的閱讀與理解,期待您可以理解這樣的「理性訴求」,是「就事論事」,是 想邀約「理性對話」,不是去反對誰、或為自己私利。當然,你可以同意、或不同意我的 看法,但有些事您不能不去「反思」,不是嗎?以上,如有打擾之處,十分抱歉、請見諒 。 PS1:以下是台北市公會的email,您可以屬名給現任理事長黃政昌,這樣他才會收的到。 tcpa.mail@msa.hinet.net PS2:5月1日論壇的講師,他們不是我所敬仰的老師、就是我的好友,他們的立場如何, 我目前不得而知。我期待有機會可以個別與之對話、進行瞭解溝通。如您有這幾位講師的 EMAIL,歡迎「轉寄」給他們,讓我有機會可以與他們對話、與之討教。 PS3:其中呂嘉惠老師這幾年在台灣推動的「性諮商」,我個人十分肯定其價值、並認為 這是很重要的事,我去年也參加過她的工作坊,更推薦不少人去參加。所以我絕對不是反 對「專業分工教育」這件事。 當然我也同意,不管是「性諮商」或「醫療諮商」都有他的特殊性、在台灣目前才剛起步 ,所以為了「加強」大家對這專業的重視,而發個「證照」,好像也是無可厚非。但我不 希望,大家群起效尤,未來當每個人的專業都要變成「執照化」的話,那就沒完沒了了, 不是嗎?真的,一張「心理師」證照就夠了,饒了大家吧。請相信每個人有選擇自己專業 的能力、讓每個人自主地去學習吧…. 當然,如果是行之有年的證照(如TA、完形、心理劇、性諮商等),我個人當然尊重。但 是,我期待,這次論壇所談的9項像專業、未來可不可以不要再透過「立法」、建制化等 程序,把它變成一種具有「法律效果」的執照(如果你沒有、就不能做、否則違法)。 如果是這樣,就會淪為一種「專業霸權」了。 這是我所不樂見的事。 ------------------------------------------------------------------------- 以下是曹中瑋老師(諮商心理師)對志建老師文章所提出的看法 各位伙伴: 我之前沒有細想過此封信談的問題 也不知道公會提出各種專科能力訓練課程會不會朝法制證照化方向走 加強各種專科能力的訓練我也相當樂觀其成 甚至也提供過一些個人專業經驗的意見。 但是若真如周志建心理師的「杞人憂天」 那就確實是件相當重大的事件 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心理師法實施了不算短的一段時間 我認為也該是可以有些檢討和檢視機制的時候了 特別是碩士班養成訓練和我們的執業相關問題 藉著轉寄這封信也分享我上述一點看法 也許在台北市心理師公會會員大會上 大家可以有討論的機會 中瑋 我這封信也歡迎一併轉寄 --------------------------------------------------------------------- 大家好: 以下的信是我寫給台北心理師公會的黃政昌理事長內容,請參考。 文中我有兩點「請求」 1.將我的文本與訴求,轉寄給其他台北心理師公會的會員,讓大家「知道」這件事如何關 係到他的權益 2.我附議曹中瑋老師的看法、期待這次大會能加入「證照化」議題的討論, 這反而是目前大家所關切的議題,不是嗎? 而目前您可以做的事是: 1.把這訊息繼續傳給其他心理諮商工作者,不管你是不是台北心理師公會會員,這件事如 果你不發聲,一旦成為「定案」(建制化、立法),屆時你要「翻盤」就很難了。 屆時、不管你有多資深、經歷有多少,只要你沒有「次專業執照」,你一樣不能做諮商的 。 2.你也可以「發聲」表達你的意見給公會及公會理事長。 如果你沒有時間,沒關係,我下面有現成的格式, 你只要「複製」、轉寄給台北市心理師公會即可。(如果你是隸屬其他縣市心理師公會、 我建議同時也發給你自己的心理師公會,讓你的公會也可以針對這件事去討論,而不是被 台北市心理師公會「帶著走」。) 以下是參考格式: 你只要複製下面這一行即可。 「本人贊同專業分工教育理念,但不同意『專業證照化』。 尤其反對這樣的次專業證照、具備有任何強制性的法律效力。 原因:(您可以簡單寫、或複製我寫的文本中、你所認同部分即可) 發聲人:OOO 」 請寄到台北心理師公會(您可以屬名給現任理事長黃政昌,這樣他才會收的到。 tcpa.mail@msa.hinet.net) 3.如果你不是「心理師」,你有權利發聲嗎?當然有,你可以站在「個案」的權益上來發 聲。 怎麼說呢?請看下面一則「笑話」。 時間是201?年,次專業認證「立法通過後」。 以下是一個想要尋求諮商婦女、打電話到呂旭立基金會與櫃臺小姐(呂小姐)的對話: 呂:「您好、我有什麼可以為您服務嗎?」 案主:「我想要諮商,不知道要找哪為老師呢?」 呂:「您要談什麼問題呢?」 案主:「喔,我最近失眠、睡不著,有憂鬱症....」 呂:「沒問題,我幫你安排陳老師、可以嗎?他具有『憂鬱症諮商執照』..」 案主:「好,不過讓我憂鬱的原因是:因為我跟我先生感情不好...、還有我兒子也很讓 我傷腦筋..他不去上學、整天打電動玩具,他好像是上癮了,每天打10小時以上.....」 呂:「喔,不好意思,那麼我可能必需在另外安排3位專業的心理師,其中一個跟你談夫 妻關係,他具有『配偶諮商執照』、另外一個跟你談親子關係,他有『親子教育的諮商執 照』、而你的兒子網路成癮問題,必需由另一位『網路成癮』的治療師,才行。所以你必 需連續來四天,可以嗎?」... 案主:「啊....好麻煩喔,不能找一個老師談所有問題就好嗎?這樣我的時間、金錢成本 都很高...」 呂:「不好意思,依照現在法令規定,必需要有次專業認證的才可以做。而目前要同時針 對您四個問題的諮商師,只有黃老師一個,但是必需排到半年後,你要等嗎?」 案主:「啊、半年喔...好久。那位黃老師很資深嗎?為什麼他有這麼多執照?」 呂:「不瞞您說,那位黃老師年資很淺、剛畢業兩年而已,而這兩年他很認真,到處去上 課拿『次專業證照』,其實他實際諮商時數不多....。但依照法令規定,目前只有他符合 您的需要。你要等嗎?...」 以上的對話,您可以當做「笑話」一則。 但是未來是不是「笑話」?不得而知、決定權在現在的你我...。 如同對現在全球暖化、環保議題,大家如果繼續「冷漠」、事不關己.... 這個笑話,就會成真。 在大我的平安定靜中 志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62.247.245

04/07 14:05, , 1F
這個寫的太好了!
04/07 14:05, 1F

04/07 14:17, , 2F
推推 加推余德慧...顆顆..
04/07 14:17, 2F

04/07 19:11, , 3F
在大我的平安定靜中@@?
04/07 19:11, 3F

04/07 23:54, , 4F
黃政昌 不意外
04/07 23:54, 4F

04/08 21:46, , 5F
上面那個笑話聽起來怪恐怖的
04/08 21:46, 5F

04/11 01:13, , 6F
私以為次專科只是大家在同一個螞蟻窩裡互相擁擠
04/11 01:13, 6F

04/11 23:55, , 7F
在美國的話 一般來說有專業諮商師執照和婚姻與家族治療師執照
04/11 23:55, 7F

04/11 23:55, , 8F
不過 這比較像是偏向自我認同的部份 前者可接關係治療個案
04/11 23:55, 8F

04/11 23:56, , 9F
後者可接個別諮商個案...至於遊戲治療/催眠/呼吸治療/腦回饋
04/11 23:56, 9F

04/11 23:57, , 10F
這些都是屬於"certificate"(證書),也是偏向自我認同的部份
04/11 23:57, 10F

04/11 23:58, , 11F
沒有專業執照的話 不過有多少張受訓證書 那些都沒用
04/11 23:58, 11F

04/13 16:36, , 12F
真是說到這個"證照社會"的缺點了
04/13 16:36, 12F
文章代碼(AID): #1Bl1x8II (PSY)
文章代碼(AID): #1Bl1x8II (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