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記錄] 6/2用藥基本常識

看板PHY-service作者 (知止定靜安慮得)時間13年前 (2010/11/14 20:26),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tsungyua (BW)》之銘言: : 十七、Q&A(今天有去的推文回答吧!) : 1.抗生素是發炎藥? 題目應該改為「抗生素是消炎藥?」 這個算是歷史共業的問題 早期先民對醫療知識不足,認為(傷口)感染造成的紅腫是發炎(這也的確是) 而使用抗生素後傷口會好轉,所以認為抗生素是消炎藥 這一點再跟老一輩的人做衛教時常會遇到:殺菌=消炎 所以做衛教時如果問「醫生甘有開消炎藥給我?」時可能要視情況回答 現今我們學習的消炎藥單純指抑制發炎反應,發炎反應跟免疫有相關 細節等你們上藥理跟微免後會比較清楚 : 2.西藥傷胃,所以要配胃藥? 這個問題也算是歷史共業 早期臺灣濫用藥品的問題很大,其藥品多為止痛藥及類固醇等緩解症狀的藥品 這些藥品都有傷胃的問題,長久下來大家就把西藥=傷胃聯想在一起了 事實上西藥不見得都傷胃,但「傷胃」有時候又是很主觀的認定 加上藥品大多副作用都有輕微的腸胃不適,常會有人一看到藥就覺得胃不舒服 所以我認為不是心理問題,就是台灣是個特殊的族群,容易有胃部疾病 另外不是每種藥都適合搭配胃藥,甚至大多數藥品都不適合 新聞上最常說的就是四環黴素及奎諾酮類抗生素不可和胃藥併服 甚至鐵劑會造成胃部不適,但如果跟胃藥併服又可能使鐵劑吸收變差,需要更大量鐵劑 : 3.病症消失後就可以停藥 這個要看情況,以感冒舉例: 感冒套餐為抗生素、抗組織胺(止鼻水)、止咳及退燒止痛等 抗生素要按照療程吃完,但後面三種只要沒有症狀其實可以不用吃 不過做衛教時都會叫病人沒有不適情形就都吃,因為臺灣診所給藥是頓服 頓服就是把一次吃的藥包在一包吃,民眾認不出來哪個是抗生素.... 不過另一種情形會叫他們停藥,像是吃抗組織胺想睡覺等等 如果沒症狀就不要吃,免得路上開車撞到樹之類的 : 4.中西藥合併吃可以有互補作用 至少目前不會有互補的問題 因為西藥發展本來就沒有考量到需要中藥「互補」,甚至說外國人根本不懂中藥 自然就不會有「這個西藥,請再搭配天山雪蓮熬煮」之類的 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中藥(生藥/食物)會使得西藥藥理作用加強,反而有害 例如葡萄柚、柚子跟血壓、血脂藥 納豆激酶跟抗凝血劑等等 這些東西都不是你隔開幾個小時就可以避免的,所以都會叫病人不要吃 : 5.介紹好要給好朋友 這個應該不用回答了吧?除非你可以正確診斷及處方.... : 6.天然的比化學合成的好 事實上天然物多是混合物,除非經過嚴謹的萃取 如果你都萃取出來了,那跟合成物有什麼兩樣呢?合成的還比較便宜哩! : 7.普拿疼8年都不能排出 PAPA主要經過肝臟代謝後和glucuronide螯合,由腎臟排出(不知道有沒有拼錯) 這個應該算是網路傳說吧?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藥品半衰期很長,如抗心律不整的amiodarone 藥品要完全排出大概也要花數月吧,詳細數字有點忘記 此外像是類固醇,若長期服用的話雖然藥品很快排出 但其影響結果(adrenal insufficiency)可能要等數個月以上才會恢復 這些都是你們未來在做藥品諮詢時應該要注意的一點 : 8.吃藥一定傷肝傷腎 同樣,多是因為早期濫用造成的問題 人類沒有你們想像的脆弱,大多數健康人要達到衰竭的臨界點都很遠 正確服用藥品的情況下不大會有這種情形 衛教時應該要考慮患者的體質,若腎功能有點差時止痛藥可能要注意一下之類的 : 9.生病時打針效果快又好 診所打得針大部分都不貴.... BTW 打針可能較口服快個幾個小時,但有沒有這種實際意義就留給大家去思考 至少我不會想快一兩個小時就挨一針 : 其實今天出席的只有十人,大家一人一題吧! : (我覺得沒有人會裡我) 不知道你們那天上課的答案跟我的有沒有一樣 另外我沒想到我的同學宜真也有去幫你們上課....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235.224

11/14 20:31, , 1F
大推ˊˇˋ
11/14 20:31, 1F

11/16 12:37, , 2F
口服跟打針比起來不會有吸收效果的問題嗎??
11/16 12:37, 2F

12/30 23:32, , 3F
amiodarone 半衰期約100天
12/30 23:32, 3F

12/30 23:34, , 4F
打針的意義在於 緊急救命時需要「立即」的效果
12/30 23:34, 4F

12/30 23:36, , 5F
不過還蠻常遇到阿公、阿婆感冒 「要求」一定要打針
12/30 23:36, 5F
文章代碼(AID): #1CtzLU_T (PHY-service)
文章代碼(AID): #1CtzLU_T (PHY-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