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Re: [問卦] 有沒有AMD的八卦

看板PDA作者 (無事一身輕!)時間14年前 (2009/08/04 00:1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philipwen (匈牙利=Hungary)》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 作者: sitos (麥子)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AMD的八卦 連這個也要轉過來討論阿= =a : intel 在 p2~p4 的時期,應該都還算是在衝 clock rate , : 要把 clock rate 衝上去的方法就是讓每一個 pipeline stage 更短, : 當然相對地,做完一件事的時間需求一樣, pipeline 的深度就會變深。 :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很漂亮地讓 clock rate 衝上去。 : 當時的市場看到 clock rate 就爽了,爽大家就買,效能進步其實未必很大。 : pipeline 當然是增加 instruction level parallelism 的好方法, : 至少課本都是這樣教的,適當地去切 pipeline 其實表現也都不錯。 : 不過 intel 把這個觀念玩到極致,或者說是有點過頭了。 基本上當時CPU設定出現的問題就是 "溫度". clock rate 越高 溫度越高. 而AMD當時我記得沒錯的話. 為了省成本並沒有附專屬的風扇. 而當時intel 原廠風扇做的很不錯.(後期.並不是金手指那時候啦.) 而pipeline stage越大.先天耗電以及高熱量.你所買的POWER也越高(足瓦). 這並不算是玩過頭.當初PC產業 競爭的時代. 任何一家都是搶快搶新.Hard 也是. 所以容量也衝的很大.不過壞的很兇 (當初的口號好像是"1元1G") : 一般課本會教的大概是 5~6 stage 的 pipeline , : intel 切到後來大概切到 20~30 個 stage 。 : 如果程式的 instruction 之間真的都是 independent , : 那麼 20~30 stage 的 pipeline 效能應該會還滿不錯的。 : 但是因為一些 data/control dependency , : 導致前後的 instruction 其實要互等, pipeline 執行常常在 stall 。 : 切了一堆 stage ,但大家都在 idle ,對效能根本沒幫助。 計算機概論阿= =a 因為Stage多.並不是壞事. 只是intel 在data/control dependency溝通上做的不是很好.. 所以當時才會有人說同樣時脈 AMD的比intel 快很多.. 不過當時我實際使用上.未必歐! CPU並不是每次都要溝通. 一旦執行不同獨立指令 or idle變少時.效能絕對比AMD快很多. 所以當初有這兩派的人 很明顯. 現在卻沒有了.. : 更慘的是,這些在 idle 的 unit 還是很認真地在等工作, : 所以繼續在耗電,這種爛方法搞到後來就是出現像 pentium D 這種, : 又吃電又熱跑起來又不怎麼快的 cpu 。 intel 自己也知道這樣不行了, : 因為這樣搞下去 power 都快要比 cpu 還要貴了。 pentium D 只是把P4 改成雙核心,而D另外一個意思是Double. 發展史 以Pentium 4 ->加入HT(虛擬雙核心)技術的Pentium 4 (HT)-> Pentium (R) D(從這開始雙核心) -> Core 2 Duo 系列 只能說過渡產品啦.也是這時候他們換了一個設計方式. 不能說pentium D 很爛.只能說 Core 2 Duo太強了. 且當時熱.並不是只有intel 問題而已吧! AMD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 所以才換個方向,走向 pipeline 比較不那麼深的設計方式。 : 早年 amd 用的策略就是跟 intel 不一樣,沒有強加 pipeline stage 。 : 所以才會有所謂「同時脈」比較快,但基本上同時脈沒什麼意義, : 時脈本來就是看你在一個 cycle 要做多少事來決定的。 : intel cpu 一個 cycle 做的事比較少,所以要用比較多的 cycle 才做完。 : amd 則反過來。但基本上做完一件事所需要的時間差不了太多。 : 真正決勝的點還是每一個 function unit 本身的設計, : 不過這些東西使用者是看不到的。 所以這就要看使用者的使用方式摟! : : CPU要快除了時脈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內部的構造與技術 時脈並不是關鍵 : : 但近來INTEL出了新核心(從core 2技術開始) 用了新技術 把整個局勢扭轉過來了 : : 也就是說 同時脈下 效能會贏AMD 30%左右 : : 又 INTEL製程比較先進 比如INTEL 是45奈米但AMD只有65奈米 : : 45奈米在相同時脈下 比65奈米省電1/3 當然溫度也低 : : 速度也會增快(因為電路間隙縮短傳遞更快) 所以現在都往核心數量發展.. 且CPU 3GHz左右已經是目前開發的極限了.. : 其實前陣子 core/core2 把 amd 搞得很慘的原因除了製程, : 還有很重要的是 intel 有把兩個 die 放在同一個 package 裡面的能力。 : 也就是所謂的非原生雙核心/四核心。當出 amd 在廣告上面嗆 intel 不是原生四核。 : 不過就是因為不是原生四核,所以四核需要的是兩個小 die 不是一個大 die , : die 的成本和面積平方成正比,拆開來作就便宜多了。 : 再加上非原生四核的缺點主要是差在 core-to-core 的溝通上面。 : 不過一來是實際使用平行程式的使用者不多,未必感受得到差異。 : 二來是,管理作得好一點,差別也沒有真的太多。 : 而可憐的 amd 因為沒有這種技術,所以硬要一次作四核, : 在製造過程中要保證一整個大的 die 都是好的,成本就上去了。 : 賣得貴又跑得沒快多少,誰要跟你買。 XD 炒新聞而已啦~~使用者在乎的並不是是否原生四核. 而是效能!! : 有人說 amd 搞三核心就是為了壓低售價,只壞掉一個核心的還是可以拿來賣。 : 不過我沒有去看過 spec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樣搞。 : 因為那麼產品連我的好奇心都沒挑起來。 這部分當時蠻多人討論的...因為以設計角度來看.. 方形的CPU 擺三個 切成一個方型的DIE 空那麼大的地方說不過去.. 所以當初會有很多人猜 他的CPU 不是壞了就是設計不良. 不過使用者在乎的還是 "效能" 而已.!! : : AMD最近完全是靠顯示卡在撐 : : AMD(ATI)的顯示卡蠻威的 : : 雖然我用INETL的四核 但我買AMD的顯示卡 : : ATI的顯卡最近很威 具有高CP值與高畫質 把Geforce整個打趴了 但市場差太多啦..一台電腦不能沒有好的CPU.但卻可以不用好的顯示卡. : 事實上再過一陣子, amd 可能都還是得要靠 gpu 來撐。 : 依照目前 gpgpu (general purpose gpu)的發展來看, : 獨佔鰲頭的應該是 nvidia 的 cuda 。 顯示卡部分我不太清楚.但市場未知數太多了.. 只能說你上游的設計商 有好的設計才有可能強.. nvidia 的 cuda缺點在於PC架構設計的問題.. PS:整篇都沒有 PDA版的"點"歐!! -- 翻開覆蓋在櫃台上的甜心卡 此卡效果:你必須再給我一杯檸檬紅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130.64
文章代碼(AID): #1ATmueDA (PDA)
文章代碼(AID): #1ATmueDA (P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