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價格正確效能具備 技嘉 Z390 GAMING X

看板PC_Shopping作者 (巴比布)時間5年前 (2019/06/13 22:31), 5年前編輯推噓7(705)
留言12則, 1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網誌好閱讀 http://cmhsu1987.blogspot.com/2019/06/gigabyte-z390-gaming-x.html ============================================================================== ============================================================================== https://i.imgur.com/ZEcUPYb.jpg
經過 COMPUTEX 2019 得知未來 AMD 大軍壓境,跳槽 AMD 陣營之前還是要玩玩 INTEL 目 前相對高階的平台 Z390 與 i7-9700K ,再搭配 NVIDIA RTX 2060 顯示卡的組合。會選 擇 GIGABYTE Z390 GAMING X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價格算合理,且配置與效能都有水準之上 ,該給的擴充以及支援都不會缺少,且 CPU 支援上都可以安定使用 i7-9700K 以及 9900K ,以 ATX 尺寸的主機板算是不錯的選擇。至於 CPU 散熱器就使用最近入手的 Scythe 虎徹II RGB 黑化版,還算不賴的散熱器,但是要應付 9700K 超頻可能稍嫌不夠 ,總之就是接著看圖說故事吧。 非 AORUS 系列的主機板外盒少了神鷹的 logo 就比較沒甚麼特別的設計風格,至少很清 楚知道是 Z390 GAMING X 。 https://i.imgur.com/VHGGlGi.jpg
註冊五年保固幾乎已經變成非入門板子必備的條件了,消費者務必要索取發票比較沒爭議 ,畢竟是自己的權益。 https://i.imgur.com/FZT7M0g.jpg
外盒後方就是 Z390 GAMING X 的特色介紹。 https://i.imgur.com/BlFuDNw.jpg
較為詳細的規格表,儲存部分提供兩組 M.2 的插槽以及六組 SATA 可以應用,可惜的部 分是沒有提供音訊光纖輸出。 https://i.imgur.com/v9OFPwo.jpg
驗明正身 GIGABYTE Z390 GAMING X ,標準 ATX 尺寸的大小,在配色、 IO 遮罩與 heatsink 造型上相較於 AORUS 比較樸素,說明這張板子是純粹的功能與效能導向設計 。 https://i.imgur.com/jbRfp2d.jpg
IO 遮罩部分設計就是用簡單的造型以及線條去設計,另外還有加入一小部分的 RGB 元素 ,造型設計上應不太會造成與下吹式散熱器干涉。 https://i.imgur.com/U2ouIyu.jpg
供電採 10+2 相位設計,並且都有使用 heatsink 去輔助散熱。 https://i.imgur.com/qWlZtkf.jpg
4 DIMMs 的 DDR4 插槽使用雙邊扣具,並且有兩組 DIMM slot 使用強化金屬的設計。 https://i.imgur.com/3A5zoqq.jpg
如果只上兩條 DDR4 記憶體的玩家,建議將記憶體模組安裝在有強化裝甲的 slot 上。 https://i.imgur.com/zV2xeWp.jpg
在主機板設計百花齊放的時代, Z390 GAMING X 的 PCH heatsink 的設計上就比較保守 一些,與 IO 遮罩一樣加入一點點的 RGB 元素。 https://i.imgur.com/OG8SVio.jpg
提供六組 SATA 可以使用,且插槽的都是平行於 PCB ,相較於九十度的插槽對於整線上 都會比較美觀。 https://i.imgur.com/9B8BTI2.jpg
擴充卡槽與 M.2 插槽一覽,兩組 M.2 、兩組 PCIe x16 以及四組 PCIe x1 。 https://i.imgur.com/e7rhSJ0.jpg
第一組 M.2 有附上 SSD 的 heatsink ,另外最上方的 PCIe x16 也是有強化合金插槽設 計,對於現在顯示卡比大張的時期也是個加分的設計。 https://i.imgur.com/41vXirJ.jpg
SSD 散熱片設計有提供導熱膠條在上面,長度可以支援到 2280 的 M.2 SSD ,如此可以 避免 SSD 過熱導致降頻而降速,有助於將廢熱排除。 https://i.imgur.com/8eBa6DB.jpg
下方的 PCIe x16 插槽只有提供 x4 的頻寬,而另外一組 M.2 就沒有提供散熱片給玩家 使用。 https://i.imgur.com/N5rgWSH.jpg
音訊設計的部分必備數位類比分開設計,然後挖槽也會發光。而音訊晶片是使用 Realtek ALC892 。 https://i.imgur.com/IQhbcN7.jpg
音訊電容是使用 Nichicon 音效專用電解電容,這種配置快變成經典的設計了。 https://i.imgur.com/bbieEJs.jpg
IO 擋板已經預裝在主機板上,並提供一組 PS2 鍵鼠 port 、兩組 USB2.0 、五組 USB3.0 、一組 USB3.1 GEN2 、 HDMI 、intel 網通晶片處理的 RJ45 以及音效端子。 https://i.imgur.com/6TO3PFQ.jpg
直接上機測試,只能說 Z390 GAMING X 是非光害取向主機板,會發光的設計並不多,討 厭 RGB 的玩家也可參考。 https://i.imgur.com/GcyWQNZ.jpg
開啟 XMP 之後,可以看到主機板這有個貼心小設計,得知是否有讀取記憶體 XMP ,成功 使用 XMP 就會發亮顯示。 https://i.imgur.com/lkMC9cY.jpg
測試平台一覽,這邊直接將 CPU 超頻至 5.1GHz 測試,以 Z390 GAMING X 還算是無腦 OC 就可以突破 5GHz 的門檻。 CPU: INTEL i7-9700K @ 5.1GHz MB: GIGABYTE Z390 GAMING X RAM: 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RGB DDR4 3000 32GB VGA: GIGABYTE RTX 2060 GAMING OC 6G SSD: OCZ Vector 150 120GB PSU: Cooler Master Silent Pro Gold 600W CPU Cooler: SCYTHE Kotetsu 2 RGB OS: Windows 10 x64 https://i.imgur.com/gb6fuIu.jpg
之後的測試都是超頻至 5.1GHz 的結果。 透過 CPU-Z 的 version 19.01.64 AVX2 的測試,單核拿到810分,而多核心拿到6476.6 分。 https://i.imgur.com/vkqakr6.jpg
超頻 5.1GHz 的條件下, CINEBENCH R15 在 CPU 拿到 1630cb ,單核心的部分得到 218cb 。 https://i.imgur.com/SjW0LdU.jpg
使用 intel XTU 的 benchmark 得到 3335 的分數,不過在 CPU 溫度就不太妙了,以虎 徹2是無法應付 5.1GHz 的 9700K ,但也無需太過擔心煩惱,並不會有熱當的情況發生。 https://i.imgur.com/0UUxuGD.jpg
搭配 RTX 2060 的 3DMARK Time Spy 得分可以得到8059分。 https://i.imgur.com/wVjJinR.jpg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得分可以得到9133 分。 https://i.imgur.com/tVjuq0D.jpg
GIGABYTE Z390 GAMING X 的價格介於中階甚至入門的等級,但是配置與設計絕對是中階 以上, CPU 供電採用 10+2 相的設計搭配 i7-9700K 輕輕鬆鬆都可以無腦超頻至 5.1GHz 並跑過 benchmark ,若選用更高階的 CPU 散熱器以及細部的電壓調整,相信絕 對可以超過這個頻率。由於手邊沒有頻率比較高的記憶體模組,只透過 XMP 將 HyperX Predator 提升頻率到 DDR4-3000 ,但從別人對 Z390 GAMING X 的測試中可以看到還可 以提升到更高的頻率。 除此之外, 用料上也算有誠意,在 DIMM 與 PCIe slot 都有加入合金強化的設計,並且 也有提供 M.2 的散熱片,對於高速 M.2 SSD 越來越熱的情況下一定有絕對的幫助。相較 高階主機板缺少了 debug 燈號指示以及電源和重開 key 的設計,是較為可惜的部分。整 體而言 GIGABYTE Z390 GAMING X 配置完全對得起自己的價格定位,良好的擴充性以及設 計,對於進階使用者也可以又不錯的體驗,而且沒有嚴重的光害,討厭 RGB 的玩家可以 考慮看看。 AMD ryzen3 快來RRR Thank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169.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560436318.A.18C.html ※ 編輯: j081257 (118.166.169.59 臺灣), 06/13/2019 22:32:55

06/13 22:35, 5年前 , 1F
intel CP值真的高多了....
06/13 22:35, 1F

06/13 22:36, 5年前 , 2F
無誤
06/13 22:36, 2F

06/13 22:38, 5年前 , 3F
不錯
06/13 22:38, 3F

06/13 22:51, 5年前 , 4F
ELITE才是首選吧@@ 價差跟規格 超級划算
06/13 22:51, 4F

06/13 23:16, 5年前 , 5F
這定位尷尬,差不到500就有AORUS鳥頭牌
06/13 23:16, 5F

06/13 23:25, 5年前 , 6F
這板子把美化面板拆掉,可以再賣便宜點。
06/13 23:25, 6F

06/13 23:34, 5年前 , 7F
Intel 吸$真的高
06/13 23:34, 7F

06/14 00:06, 5年前 , 8F
好了啦
06/14 00:06, 8F

06/14 04:21, 5年前 , 9F
好了啦
06/14 04:21, 9F

06/14 09:09, 5年前 , 10F
配沒HT的糞U
06/14 09:09, 10F

06/14 10:46, 5年前 , 11F
時脈高
06/14 10:46, 11F

06/14 17:01, 5年前 , 12F
反而覺得ht沒有特別好用, 尤其EDA tools都不太支援
06/14 17:01, 12F
文章代碼(AID): #1T0bvU6C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