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Iometer v1.1.0簡單操作說明

看板PC_Shopping作者 (天空の夜明け)時間8年前 (2015/07/28 18:19), 8年前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網頁好讀版 https://goo.gl/b3jZFy 最近寫SSD推薦&懶人包有點想不到要寫啥了...來寫個Iometer使用說明好惹 === Iometer其實可以很簡單,但也可以很難 普通的end user要進行測試主要是卡在workload的設定檔不知如何設定 不會設定的話可以去網路找各種不同workload的設定檔 之前OCZ粉絲團有mixed workload的設定檔可供下載,很方便 不過最近要去下載時就發現檔案被刪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又會重新上傳 比較典型的一些設定檔可以從111alan大大在pceva發表的 "桌面與企業級的真實 Intel DC S3700/S3500詳解"文章的尾段來下載 (也有提供簡單的操作說明,如有直接使用的話建議可以註明是在那邊下載的唷!!) 首先將Iometer主程式開啟,會順便將Dynamo.exe開啟(正常現象) Disk Target http://i.imgur.com/HtarP9R.png
左側有manager和worker在多碟測試會有用處,在此不多提 *Pseudo Random的數據基本上是無法被壓縮的 Access Specifications http://i.imgur.com/u8eca0c.png
右側的New可新增access specification Edit可編輯現有的access specification Edit Copy會先拷貝原選擇的access specification再進行編輯 Delete會刪除所選擇的access specification 裡面的設定方法在此不多加贅述,有興趣的話可以找Iometer使用者手冊來研究 直接將workload的設定檔開啟就行 iometer1.1 4-2048KQD4 sequential reads 依序4K=>8K=>16K=>32K=>64K=>128K=>256K=>512K=>1024K=>2048K 進行QD4的循序讀取(各為一分鐘) iometer1.1 4-2048KQD4 sequential writes 依序4K=>8K=>16K=>32K=>64K=>128K=>256K=>512K=>1024K=>2048K 進行QD4的循序寫入(各為一分鐘) iometer1.1 4KQD1-32 random 80-20 以8K大小的要求(檔案名稱似乎有誤) 再依序QD1=>QD2=>QD4=>QD8=>QD16=>QD32的隨機混合讀取與寫入(R:W為80%:20%) 各一分鐘 iometer1.1 4KQD1-32 random reads 以4K大小的要求 依序QD1=>QD2=>QD4=>QD8=>QD16=>QD32的隨機讀取 各一分鐘 iometer1.1 4KQD1-32 random writes 以4K大小的要求 依序QD1=>QD2=>QD4=>QD8=>QD16=>QD32的隨機寫入 各一分鐘 iometer1.1 4KQD1 random read map 1000秒的4K QD1隨機讀取 iometer1.1 4KQD1 random write map 1000秒的4K QD1隨機寫入 iometer1.1 4KQD32 random read map 1000秒的4K QD32隨機讀取 iometer1.1 4KQD32 random write steady map 5000秒的4K QD32隨機寫入 這是比較典型來測"穩定態"的設定檔 考驗主控在高壓且[長時間]下情況下的性能 (常見的跑分如AS SSD是測爆發性能, 沒有考量到"時間"這個因素) 繪製成圖表另可觀察其離散度與consistency表現 個人現在看SSD測試文都會多留意這項, 其實挺有趣der Results Display http://i.imgur.com/PtYWinS.png
Test Setup http://i.imgur.com/drerMZb.png
進行好設定後就可以按下綠色旗子來開始囉 每做一個測試前建議將該SSD或裝置進行Secure Erase(ATA)或廠商規範的相關方法 能提供SE的方法會更好(請注意SE會清除該SSD上所有的數據) 且在進行時別做任何的操作,以免影響測試數據 更嚴謹的做法可以提供以下資訊: 測試時間、測試軟體的版本 跑iometer就和跑分那樣多少都會減少一些NAND Flash的壽命,如非必要可以不用跑 測試時的系統硬體: 製造廠商、主機板型號、CPU型號、記憶體、連接在哪個晶片組所提供的介面上、 主要儲存裝置(如系統碟)、周邊、作業系統版本、檔案系統(如NTFS) 測試硬體: 製造廠商、型號、韌體版本、容量大小、速度(如SATA 6Gb/s)、 儲存裝置介面(如2.5"或M.2)、顆粒種類(如TLC或MLC) 其它如AHCI和RST等驅動版本也可順便提供 桌面與企業級的真實 Intel DC S3700/S3500詳解(好文,建議可多花一些時間看內容) http://goo.gl/3QlpXz 文章尾段有workload的參考設定檔可下載 該篇文章的作者1111alan大大在pceva的個人頁面 http://goo.gl/jxXusy 測試可參考SNIA的PTS-C v1.2 http://www.snia.org/sites/default/files/SSS_PTS_Client_v1.2.pdf 與SNIA的PTS-E v1.1 http://snia.org/sites/default/files/SSS_PTS_Enterprise_v1.1.pdf Iometer使用者手冊(有點舊了,2004年時的文件) http://goo.gl/q9jQTT Iometer results可以將Iometer的csv檔輸出為簡單的表格 使用者也可利用試算表軟體來繪製圖表 http://vmktree.org/iometer/ 希望可以釣出更多高人來寫教學文~ --

11/08 20:06,
Yo~雙層純牛肉
11/08 20:06

11/08 20:07,
漩渦鳴人加佐助
11/08 20:07

11/08 20:10,
雛田內衣蓋上去
11/08 20:10

11/08 20:16,
好香過癮大奶罩
11/08 20:16

11/08 20:38,
同學 不好意思 完結篇了哦
11/08 20:38
文章代碼(AID): #1KNW6X_J (NARUTO) [ptt.cc] [ANSI]賀 火影完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7.175.2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38078751.A.514.html

07/28 18:23, , 1F
http://goo.gl/UhmE38 幫你補充最後一個
07/28 18:23, 1F
那篇也不錯

07/28 18:58, , 2F
推推
07/28 18:58, 2F
((推回去

07/28 19:33, , 3F
很懶得寫(?) 要準備改用vdbench了
07/28 19:33, 3F
vdbench ((款學寡聞, 馬上就去Google了一下, 哇靠感覺就超專業的!! Cubelia:轉錄至看板 Storage_Zone 07/28 19:50 ※ 編輯: Cubelia (59.127.175.203), 07/28/2015 22:59:36

07/28 23:23, , 4F
vdbench 不就 jedec 在用的 XDDD
07/28 23:23, 4F

07/29 20:39, , 5F
沒辦法啊 JESD219 QQ
07/29 20:39, 5F
※ 編輯: Cubelia (59.127.175.203), 08/19/2015 18:14:27

03/04 09:54, , 6F
請問誰有設定檔可分享呢? 謝謝
03/04 09:54, 6F
文章代碼(AID): #1LjrSVKK (PC_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