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母湯亂撿!海灘驚見大量「錢幣」…小心起貪念秒送醫

看板Oceanography作者 (夢圖的女兒)時間5年前 (2018/08/10 11:13), 編輯推噓-1(010)
留言1則, 1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母湯亂撿!海灘驚見大量「錢幣」…小心起貪念秒送醫 正值炎熱的暑假期間,許多人都會前往海邊戲水。不過,近日宜蘭外澳的海灘上出現 好多一顆顆顆的小圓點,一路綿延至3公里外的烏石港,望眼看去,彷彿整片沙灘全被錢 幣撒滿,形成了難得一見的奇觀。但專家提醒,萬一不小心碰觸「牠」,可能會引起皮膚 紅腫不舒服,應避免去撿拾,避免被螫傷。 夏天是水母大量出現的季節,每年都會有不少人被水母螫傷中毒的案例,導致傷口發 生紅腫發癢的不適。據《聯合報》報導,宜蘭外澳衝浪店「 Rising Sun Surf Inn」業者 表示,她從事衝浪業約8年,頭一次看到這種特別的景象,請教了其他人後,才知道眼前 的生物是「錢幣水母」。 「錢幣水母」的大小就跟銅板差不多,外觀呈圓盤扁平狀,直徑約如拾元硬幣而得名 ,周圍有許多淡藍色的觸手,則是用來捕食浮游生物以及小魚蝦,但由於壽命短,一經海 浪吹飄上岸,被太陽曝曬後,便會立即乾枯死亡。 此外,業者也提醒,台灣沿海還有一種「僧帽水母」是屬於神經毒,若不小心被螫傷 的話,嚴重會導致休克,並呼籲大家夏季下水時要記得穿水母衣或防磨衣,減少被螫傷的 機會。 喜歡戲水的民眾得多注意了!夏季海水水溫較高,是水母較多的季節,民眾如果上岸 後發現身體有一條一條的紅腫,像是過敏的痕跡,可能就是被水母螫咬了。不少皮膚科發 現這類患者的人數明顯增加了,醫師也提醒,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先用海水沖洗,再趕快就 醫。 水母咬傷的痕跡是呈長條狀的紅色腫脹,通常患者都要等到上岸後才會發現。一般來 說,夏季海水水溫高,是水母最常出現的季節,比起其他季節,夏季被水母螫咬的患者大 約會增加3成左右,皮膚科醫師提醒,第一時間要先用海水沖洗,再儘速就醫。因為水母 螫咬後的傷口奇癢無比,還會有刺痛感,如果不就醫或聽信偏方,可能會產生後遺症。 台灣海域最常出現的是藍紫色的僧帽水母,牠俗稱「葡萄牙戰艦」,又稱「水中虎頭 蜂」,含有劇毒,就算死在沙灘上也同樣很毒,台東的海域、墾丁海域、北部的龍洞都非 常多。 在高雄旗津曾有一個案例是一名男大生與水母共游後,視力竟然變模糊了,水母的觸 手有許多刺細胞內含毒液,人體若與水母觸手接觸,毒液會隨著射出的刺細胞注入人體, 由於這名男大生沒有戴護目鏡,左眼角膜與腿部都被水母刺細胞毒害,還好及時就醫,救 回9成視力。 https://news.ebc.net.tw/news.php?nid=125005 (東森新聞 2018-08-0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83.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ceanography/M.1533870799.A.CBF.html

08/10 20:59, 5年前 , 1F
10:51到12:44大量轉貼45篇新聞洗文章魔人.
08/10 20:59, 1F
文章代碼(AID): #1RRGBFo_ (Ocean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