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新聞] 現撈仔 外國海洋學者拒吃!

看板Oceanography作者 (我要當個好老師)時間15年前 (2009/03/05 00:46), 編輯推噓4(407)
留言1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iamckf (我要當個好老師)》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 作者: OmegaWind (換季了) 看板: Gossiping : 標題: [新聞] 現撈仔 外國海洋學者拒吃! : 時間: Wed Mar 4 09:54:12 2009 : 【現撈仔 外國海洋學者拒吃!】 : 聯合報╱記者李蕙君、宋耀光 2009.03.04 : 「你講你的,我賣我的!」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研究員說,曾有一群海洋研究人 : 員到綠島海產街宣導禁吃珊瑚礁魚,話才剛講完,當天研究員用餐時珊瑚礁魚竟還上桌, : 「每個人都傻眼,筷子快拿不起來。」 : 台東綠島如此,屏東縣的墾丁愛吃珊瑚礁魚的饕客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墾丁大光里有條 : 海產街,被稱為「現撈仔」的珊瑚礁魚是老饕的最愛,還曾發生外國海洋學者看到珊瑚礁 : 魚上桌後「拒吃」的尷尬場面。一家海產店老闆說,客人最愛點的珊瑚礁魚是學名「黃鰭 : 刺尾雕」(俗稱倒吊)的魚,排名第二的是鸚哥魚,這兩種魚「價錢俗」、「肉質嫩」。 :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4年前曾委託學術單位調查,保守估計,光是墾丁指標性的海產店一 : 年吃掉的珊瑚礁魚超過3萬公斤,這些珊瑚礁魚來自何方?海產店老闆拍胸脯保證是「國 : 家公園外」及「遠自菲律賓抓來的」。 :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4768324.shtml 看到這則新聞,真的是勾起很多小時候的回憶, 特別是"倒吊"和"鸚哥",這都是以前餐桌上常見的食用魚, (不過我不喜歡吃魚,已經到了有點神經質的地步XD) 在網路上找了一下這兩種魚的敘述 "倒吊"學名叫做"刺尾鯛"或是"粗皮鯛", 因為尾鰭柄部有硬棘骨片,非常鋒利,如果被拍打到,往往皮開肉綻,疼痛異常, 所以在國外有"外科醫生(doctor)"的稱呼,也是"刺尾鯛"之名的由來。 另外因為鱗片細密,摸起來有如粗糙的砂紙,故稱為"粗皮鯛", 至於為什麼俗稱"倒吊"呢?可能跟牠們在海裡時常頭下腳上的漂浮著睡覺有關, 另有一說是因為牠尾部的硬棘是倒刺,如果被網捕獲時,常頭下腳上地吊著。 再補上一個八卦:還記得"海底總動員"中那條有點神經質的藍色魚Dory嗎? "她"也是倒吊的一種,學名叫"擬刺尾鯛",是海水水族箱當中常見的觀賞魚種。 至於"鸚哥",食性和倒吊相同,都是刮啃珊瑚礁上的藻類為主, 淡黃色的齒板相當獨特,有如鸚鵡的嘴,也是名稱的由來。 (讀到網頁上的說明,這兩種魚有很多共同的特色,其中之一是肉質細緻 看來我爸當年逼我吃的魚,都是高級食用魚,我居然只是歇斯底里的害怕, 一點都不知道父親的苦心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35.189

03/05 01:44, , 1F
變成海洋生物學版了嗎? XD
03/05 01:44, 1F

03/05 16:49, , 2F
海洋學不包括生物類的嗎 @@
03/05 16:49, 2F

03/05 17:25, , 3F
只是剛好最近很多海洋生物的新聞...有空也聊點海洋地質吧^^
03/05 17:25, 3F

03/05 19:42, , 4F
海洋學包括海洋地質、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
03/05 19:42, 4F

03/05 19:50, , 5F
如果要嚴格定義,應該把上面的詞反過來寫如:物理"海洋"
03/05 19:50, 5F

03/05 19:51, , 6F
就麻煩板主多找點文章來貼了~我記得科學月刊有不少海洋的
03/05 19:51, 6F

03/06 00:53, , 7F
印象中物理海洋與海洋物理不太一樣。
03/06 00:53, 7F

03/06 00:54, , 8F
的確是不一樣^^
03/06 00:54, 8F

03/06 00:55, , 9F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出一套海洋學叢書,其中就有物理海洋
03/06 00:55, 9F

03/06 00:56, , 10F
學與海洋物理學二冊,記得前者是海洋探勘原理、儀器
03/06 00:56, 10F

03/06 00:56, , 11F
後者跟大學的海洋物理學差不多。
03/06 00:56, 11F
文章代碼(AID): #19hh1vdP (Oceanography)
文章代碼(AID): #19hh1vdP (Ocean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