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六個月寶寶點滴計算

看板Nurse作者 (herced)時間7年前 (2017/04/02 23:04), 編輯推噓8(801)
留言9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通常這種問病情的廢文根本不值得回, 但我實在不知道一知半解跟沒有解答哪種比較可怕。 所有關於體液的問題, 從出血到電解質失衡, 都必須要考量到進與出, 以及體內各個隔間(血液、組織間、解剖死腔、細胞內)的轉換, 今天的問題比較容易, 我們只需要回答人體與環境間的平衡問題即可。 一、水分需求 在回答補充多少水前, 我們必須了解到需求。 估計病人的需水量, 有幾個層面(以下所有公式針對兒科病人):   1.基礎需水量    人體在正常狀態下進行代謝過程中潛在的消耗水分,包含呼吸、皮膚逸散、糞便、    基本尿液產生等,估計這類耗水,我們通常可以用公式解決:    1-1.Holliday-Segar formula (也就是前篇的4:2:1)     Holliday-Segar在1950年代發現人體每消耗100kcal熱量,須耗用約100ml水。      修正後便得到Holliday-Segar formula。 weight water demaned <10kg 100ml/kg.day 11~20kg 1000+50*大於10公斤之體重 ml/day >20kg 1500+20*大於20公斤之體重 ml/day    1-2.基礎熱量法(Basal calori methed) 需要先估算出病人的基礎熱量(estimated energy requiment),每100kcal需要 100-120ml。    1-3.體表面積法(body surface methed) 需要查圖查表相乘開根號,十分麻煩。         三者中以Holliday-Segar formula最為方便準確。   2.現存脫水狀態的缺水量 計算完每日開銷後,下一個問題是,我們有多少財務缺口? 許多疾病可能造成脫水,舉凡腹瀉發燒,都會使體液容積減低,     2-1脫水徵候  評估脫水乃身評基礎中的基礎,尤其小小孩無法言語,身評便顯得更為重要。 下方舉例幾項常用的評估項目(不論成人或小孩皆適用): a.skin turgor:皮膚彈性 b.skin touch:皮膚觸感 c.mucosa:嘴唇、眼瞼、口腔       d.eyes:眼淚是否正常分泌?       e.fontanelle:是否凹陷?       f.mental states:警醒或昏睡?       g.pulse:與先前比較有無變快?變弱?       h.capillary refilling time:有無>2sec? i.urine output:有無寡尿?      2-2如何定量?      無關年齡層,無特殊狀況下,短時間內水份平衡最可靠的指標就是體重。      即:       缺水量=事件前體重-現在體重      最重要的是,體重幾乎總是比I/O更可靠,但有些成人真的不容易量。  3.其他狀態的潛在需求   舉凡發燒、嘔吐腹瀉大量活動等等狀況,都可能使需求水量增加。尤以發燒最容易被   忽略,發燒時體溫上升,呼吸道及體表失水亦會隨之增加,根據台大醫院住院醫師手   冊,體溫每上升攝氏一度,需水量可增加12%(我並未找到文獻支持此數字,但發燒會   增水量流失是不爭的事實 ),退燒時的出汗亦是直接流失水分,尤其一般感染常以恆   常熱 (Continuous feve)表現,急性期經過退燒後體溫恢復正常,藥效退去後便會再   度發燒,如此反覆過程常常出得一身是汗,這樣變更增加水分需求。   也就是說,這類需求通常難以估計,須按照臨床狀況而定。 二、水分補充   討論完需求後,接下來要回答該如何補充水分。   水分補充不外乎點滴及從口攝取,要達成水量平衡,則:   流失水量 = 點滴量 + 從口攝取量      除特殊狀況外,從口攝取常是最佳選擇。小孩生病最通常的徵象,乃活動力及進食量   的下降,哺乳期幼童的水分攝取與進食量掛勾,一旦食慾降低,水分攝取量便隨之下   降,這也是為何住院病童通常需要營養性輸液支持,一方面提供熱量,一方面補充水   分。因此臨床上病童的主要問題,往往是水分缺乏而非過量。反之,若是病童已復原   至平常進食量,沒有體重持續下降、發燒等脫水徵候或危險因子,則點滴補充便沒有   必要。      而公式算出來的,也僅僅是流失水量的一小部分,但除非攝食量極少,仍是不需要給   到足量。   那麼,點滴多給會如何?   只要量不誇張,通常不會怎樣。嬰幼兒腎絲球過濾率較低,所以尿液產生效率較差,   若只有攝取純水,容易造成血中溶質濃度不足,水分移向周邊組織,也就是俗稱的水   中毒,故不適合大量飲水。然而點滴通常是等滲透壓溶液,意即總溶質濃度與血液相   仿,所以點滴補多了就慢慢尿出來,如此而已。另外,點滴是否會造成攝食量下降?   若是含糖點滴或許有機會,但我並未找到文獻支持。   回到問題,要了解原原PO的女兒,點滴量是不是有問題,就必須先解答:   1.有沒有脫水徵候?   2.還有沒有發燒或其他潛在失水因子?   3.活動力有無恢復?   4.進食量與病前相比是否較少?少了多少?   5.換尿布的次數與病前相比較多或較少?   6.抗生素合適的稀釋量該是多少?   講了這麼多,我其實只是想說,只憑兩行字,沒有人能知道點滴量是否太多。   另外回答原原PO真正的問題,為甚麼沒有機器? 機器的目的主要在於控制流速,越小的小孩對藥物耐受性通常越低,劑量與輸注速度   與越是需要精確,然而什麼情況需要用機器打,並沒有標準答案,具體規範隨各醫院   有所不同。如果點滴開立只是為了給予抗生素過程能夠稀釋,那麼用點滴套組上的加   藥瓶控制總容量便很足夠。   最後我想呼籲,請不要在本版回覆這類文章,你我永遠無法知道如此是在緩解或增加   他人焦慮,隔著螢幕更無人能看清病況全貌,片面的資訊可能導致錯誤的建議,進而   造成錯誤的醫療決策,畢竟會來本版PO文,就是相信本版版眾是專業的,然而隔空抓   藥一點也不專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4.82.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urse/M.1491145486.A.C4D.html

04/02 23:37, , 1F
推用心
04/02 23:37, 1F

04/02 23:45, , 2F
中肯
04/02 23:45, 2F

04/03 01:02, , 3F
推中肯
04/03 01:02, 3F

04/03 01:04, , 4F
04/03 01:04, 4F

04/03 01:50, , 5F
有問題,不去問現場的醫師護士,這才奇怪,他們又不會吃
04/03 01:50, 5F

04/03 01:50, , 6F
掉你。
04/03 01:50, 6F

04/03 03:33, , 7F
所以才說上一篇回文的人很熱心啊XD
04/03 03:33, 7F

04/04 13:10, , 8F
中肯。臨床上也是有六個月10公斤的寶寶,點滴量還是要
04/04 13:10, 8F

04/04 13:10, , 9F
看病人狀況、食慾、有沒有嘔吐、體重、體溫,去調整。
04/04 13:10, 9F
文章代碼(AID): #1OuHCEnD (Nurse)
文章代碼(AID): #1OuHCEnD (N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