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CIA推薦的《交響情人夢》裡的法國觀點

看板Ninomiya作者 (該不會是在過人生的暑假?)時間17年前 (2007/04/03 14:14), 編輯推噓8(8025)
留言3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IBMbuyer (賤鵝一隻)》之銘言: : ※ 引述《bake088 (^p Ricky Martin)》之銘言: : 那種觀念派撞到漫畫的生產時會顯得十分唐突,事實上,想要瞭解交 : 響情人夢為什麼會這樣畫、那樣畫,只要翻到最後一頁「謝謝這些人 : 協助取材」的部分就可以掌握一半了。這裡需要一個「由下而上」的 : 視角。實情是:二之宮老師對於古典音樂這個範疇作了許多取材(創 : 作中也會有不少人寄各式各樣的「業」內資訊給她),然後把這些材 : 料適當地應用在漫畫中。像她遇到了日本巴松管協會的小山清,所以 : 就有迪伯瓦那段。簡單地說,二之宮老師不是在瀑布之下苦修十年, : 悟出了一套法國觀點的內心小小世界(在 psycho 心中的「漫畫家嚴 : 謹取材」大概會是那樣一回事),然後從事創作的;她只是一邊喝著 : 酒一邊在創作過程中取材並遭遇到各式各樣有趣的人事物(漫畫家實 : 際上的嚴謹取材就是到處去取材),然後將這些素材放進她的作品世 : 界裡(管它是什麼觀點)。 如果看過二宮老師前面幾部作品,比方說綠色心情(連續劇版稱"農情芳心") 天才家庭等等,就知道二宮老師是個很直接很爽快的人 尤其綠色心情第一集的後記,你看過就知道 會做出這種事情的人是不會想那麼多的啦 (二宮的先生"老婆,我們是來做喝酒的取材還是漫畫的取材啊。。。。。。") 他參考資料用的很兇,但是選擇上也滿直接的 並不會特別想說這要表現什麼"日本古典和法國古典的觀點衝突" 或是"背負日本人名號改變日本樂壇使命的青年"之類的 他只是想表現一個天才逐漸融入生活當中,面對自己面對社會的過程而已 天才家庭的夏木可以說是這個主題的原形 而千秋則是更完整的更像人味的一個天才型主角 (人味→"千秋:D罩杯啊") 就是這樣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P兄講的話很像0099剛蛋兄 因為兩個都一樣只是在作品上作思考,卻不去理解作者本身可能沒想那麼多的現實 : 漫畫創作,尤其是一些少女漫畫的創作,是交往的過程,不是冥想的 : 結果。是外在意義世界溝通的發散激迴,不是內在意義世界構築的內 : 斂積澱。是游移在多語之間的潮戲,不是持守著某種單語的淬鍊。 簡單來說,就是作者和主題的碰撞和資料收集的緣分 如果作者沒有遇到這個主題、或是沒有收集到相關的資料 他也不會想那麼多去弄一堆有的沒的 就是"在連載的壓力下,所有的創作者很難去對故事內的隱喻和小動作作設定" 除非這是原來就擬定好的,否則就會如炎尾燃所說 "人物自己跑出來了,我什麼都沒有做" 就這樣而已 當年赤松健在連載LH的時候,也是被像挑EVA隱喻一樣挑他的問題點等等 不過,當連載結束出版單行本時,卻發現當初很多莫名其妙爭論已久的隱喻 其實都只是作者的疏忽或是取材的方向性問題 並不是特別有所表示,或是伏筆,他沒有想那麼多 如果是赤松老師,可能會這樣講"阿?我沒想那麼多呢"(抓頭) : 我希望你別太把那樣的文章當作「音樂專業」的理解。事實上,專業 : 的音樂工作者看到那樣的文章大概也是一頭霧水,就跟看到佐久間學 : 的樂評時一樣(雖然一頭霧水的原因會不太一樣)。反倒是他們看到 : 交響情人夢時會笑語不斷,因為那裡頭片片段段地反應著他們在真實 : 生命歷程中的一些回憶碎片。 沒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243.241

04/03 17:24, , 1F
推,瞭解音樂的專業和瞭解漫畫創作究竟是不同的世界
04/03 17:24, 1F

04/03 20:26, , 2F
二之宮老師說過她並沒有想太多。只是想畫好笑的漫畫罷了
04/03 20:26, 2F

04/03 20:28, , 3F
剛好音樂又是很有興趣的一塊範疇。
04/03 20:28, 3F

04/03 20:29, , 4F
甚至真人版拍得這麼搞笑她很高興,覺得表現出她想做但
04/03 20:29, 4F

04/03 20:30, , 5F
平面漫畫做不到的搞笑部分.但我覺得漫畫非搞笑的部分很棒
04/03 20:30, 5F

04/03 21:41, , 6F
嗯,我也覺得看過二之宮老師其他作品比較能掌握她的節奏
04/03 21:41, 6F

04/03 21:43, , 7F
漫畫家的確每天都是截稿日的倒數計時呀(菸)
04/03 21:43, 7F

04/04 00:14, , 8F
但以文本的觀點來看 作者和作品是可以分開來討論
04/04 00:14, 8F

04/04 00:14, , 9F
知道作者其實沒想那麼多是一回事兒
04/04 00:14, 9F

04/04 00:15, , 10F
發現作品有多變的詮釋 是另外一回事
04/04 00:15, 10F

04/04 00:15, , 11F
作品本身是活的 so我想分析不算壞事 但別以為是作者想的 XD
04/04 00:15, 11F

04/04 01:04, , 12F
作品本身的意義當然可以討論,但是推到作者想那麼多....
04/04 01:04, 12F

04/04 01:04, , 13F
甚至認為作者有意無意在推廣怎樣的東西,那。。。。
04/04 01:04, 13F

04/04 01:05, , 14F
當然可以解釋說作品這樣的發展是因為如何的背景影響
04/04 01:05, 14F

04/04 01:06, , 15F
但是要說到作者是否知道這些東西就。。。
04/04 01:06, 15F

04/04 01:21, , 16F
我很推I君與L君兩位的解說 提到文本算是題外話啦 :p
04/04 01:21, 16F

04/04 01:24, , 17F
畢竟作品不全然是被作者意志所主宰的 文本還要靠讀者完成它
04/04 01:24, 17F

04/04 01:34, , 18F
然後我終於看了P君的原文: 談東方人因應西方古典音樂的現象
04/04 01:34, 18F

04/04 01:34, , 19F
那個... 能不能請兩位回覆一下作者從來沒"主動"置入觀點
04/04 01:34, 19F

04/04 01:35, , 20F
只是呈現協助人員的觀點 以正視聽一下
04/04 01:35, 20F

04/04 01:36, , 21F
雖然P君寫得是算深入 但他顯然不太瞭解作者背景
04/04 01:36, 21F

04/04 01:36, , 22F
e.g. 名字用了很多足球相關名 是因為她自己喜歡足球
04/04 01:36, 22F

04/04 01:37, , 23F
絕非某網友所回的譯者因素
04/04 01:37, 23F

04/04 01:38, , 24F
否則看似專業的文章卻以訛傳訛實在不太好...
04/04 01:38, 24F

04/04 01:39, , 25F
結語應該寫: 作品能反映出多種觀點恐怕也是作者始料未及
04/04 01:39, 25F

04/04 01:40, , 26F
呼呼,沒關係啦 :) 就是各種討論區的各種閒聊咩
04/04 01:40, 26F

04/04 01:41, , 27F
psycho 作為哲思派的步伐一直蠻堅定的呀,以前也有很多
04/04 01:41, 27F

04/04 01:40, , 28F
他卻在結語預設故事走向取決於作者的研究成果?! 缺乏根據
04/04 01:40, 28F

04/04 01:42, , 29F
討論,記得九年前大家也都討論過那類話題,結果是,
04/04 01:42, 29F

04/04 01:43, , 30F
我的手上多了一本艾柯的詮釋與過度詮釋(笑)
04/04 01:43, 30F

04/04 01:44, , 31F
(當時某位醫生對我這位小朋友的贈書,感激不盡)
04/04 01:44, 31F

04/04 01:45, , 32F
我是覺得像這樣與那樣的語境一代代傳下去也不錯
04/04 01:45, 32F

04/04 02:13, , 33F
呵呵 結果 我還是回應了一下 主要是更正足球名由來
04/04 02:13, 33F
文章代碼(AID): #164V3RzW (Ninomiy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4V3RzW (Ninomi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