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到自己,《乘願再來九百年》

看板NewAge作者 (貝夫洞)時間7年前 (2016/07/22 09:14), 編輯推噓8(803)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昨天看了《乘願再來九百年》,雖然是以佛教為主題的片子,但內容卻很不佛教。嗯,或者更準確的說,佛教不再我印象中的佛教。 我覺得片中的內容對於在看新時代的我啟發不少,於是來 NA 板分享一下。 —— http://bit.ly/yulu-17th-journey-of-compassion 最近在研究藏族文化的關係,所以下午進了台北光點觀看《乘願再來九百年》。先說結論,這部片跟宗教關係不大,有信仰、無神論者都可以看看,片子不長但可以思考的點非常多。 我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有接觸新時代或身心靈領域。佛教我只懂個皮毛,未曾感到興趣。 先說說這部片的整體感覺吧,私以為整體拍攝的流動感我覺得不夠好,剪輯技巧是還不錯,但故事感不好。除此之外,大寶法王講述的部分約 60%~70%,沒有想像中的多,所以有些概念性的東西是由其他上師來完備的。這樣的呈現在一般片子可能還好,但就一部談論精神層面的影片可能會讓焦點稍微走掉一些。(大寶法王很有智慧,好想再多聽一些啊XD) 這部片的精神,脫離不了兩個詞,也就是「自己」和「慈悲」。片中,大寶法王沒有講佛經的典故,這跟以往印象中的佛教電視台很不一樣。他沒有一再詮釋佛經怎麼說,誰誰又怎麼說,卻反而提到一個人的「內在」的重要。舉例來說,當遇到了一件事情,你很憤怒,你有沒有辦法在當下察覺的這個情況?如果讓你造成了困擾,能不能去作出改善,去除根源或者發誓下次不再發生呢?(些許類似 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後來他補充道,學佛不是一種信仰還是儀式而已,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透過佛法的態度來解決問題。這一點對有信仰的人格外重要,很多人忽略了思索背後那真正價值,卻把儀式性的動作、經文奉為圭臬,繞了好一大段路,甚至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意義之所在,對於想自我成長的人甚為可惜。 而除了自身的成長外,慈悲也是本片的重點。 其實我在接觸身心靈領域的時候,我知道了「愛自己」,和「為自己的一切負責」,但我很難想像「慈悲」的感覺。我知道慈悲是愛的一種,但究竟是怎樣的愛才叫做慈悲呢?透過片中的引導和法王的話語,我算是有了一些概念。其實說到底,慈悲就是一種「同情心的擴散」——站在對方的角度上,你希望怎樣被對待呢?看到有人煩惱,如果那個人是自己,是不是也希望獲得別人的幫助? 當然,僅在人世間行走的我們,可以選擇不用太在意有沒有做到慈悲。但作為發願的大寶法王,噶瑪巴在一世一世的轉世之中,如何透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慧,去協助一個又一個身心受苦的凡人呢? 身為佛教徒的哥哥曾說過,菩薩能聽聞所有生命的煩惱,來協助他們。大寶法王雖貴為一派宗師,但終究還是個「人」。是人,就會有人的煩惱,他如何在推崇和責任之中走出自己的道路呢?想必這也不是凡人能擔當得起的一條慈悲航路吧!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雨露 Yulu 沒事說說話,雨露沾點襟。 http://bit.ly/1s0Ekq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77.1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ewAge/M.1469150044.A.D66.html

07/22 09:31, , 1F
欸剛剛才在電影板看完你的分享XD 感謝推薦!
07/22 09:31, 1F

07/22 10:56, , 2F
07/22 10:56, 2F

07/22 11:53, , 3F
未看先推~
07/22 11:53, 3F

07/22 13:15, , 4F
佛法,最終目的,要成為覺者,其他都是附屬品
07/22 13:15, 4F

07/23 03:38, , 5F
預告片不錯 其實我想問背景的配樂是啥? 絕得旋律好好聽XDD
07/23 03:38, 5F

07/23 15:26, , 6F
慈悲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的相反視角 例如一個老人
07/23 15:26, 6F

07/23 15:27, , 7F
被棄養很可憐 原來是他年輕時拋家棄子不負責任造成的
07/23 15:27, 7F

07/23 15:27, , 8F
他過去的可惡造成現在的可憐 但再在那個可惡之前呢?
07/23 15:27, 8F

07/23 15:29, , 9F
可能偏差行為和小時候的創傷有關 可惡又是可憐造成的
07/23 15:29, 9F

07/24 18:47, , 10F
07/24 18:47, 10F

07/25 19:44, , 11F
謝謝分享
07/25 19:44, 11F
文章代碼(AID): #1NaNDSrc (Ne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