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探索] 英國為什麼要廢除死刑?

看板NewAge作者 ( 飛 羽)時間15年前 (2009/04/23 16:41), 編輯推噓7(701)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不知道是不是我用詞的精準度,造成文章閱讀時的誤解。 基本上,「『不需要過度』關心或觀注」是體恤現今人類生活的慣性, 要完全不關心負面新聞、或消息,似乎很難。因此用較弱的詞來表達。 如果純脆站在知識、賽斯資料的角度,那我會說:完全不需要關心或觀注。 注意力在哪裡,創造力就在哪裡。 對於個人的負面事件,每觀注一次,就給予事件一次負面力量。 當能量堆積得夠多,夠壯大,便足以使事件實相化,或實相化的程度擴大。 在佛法中,這稱為「著相」,著了不好的相,並且著得很深。 既然人是活在著相中,那就該著好的相。 反之,舉另一個例子,一個人將因完全的忘記童年 因玩耍而受傷留下的疤痕,以致於最後疤痕消失。 對於這個人而言,疤痕不但消失了,童年受傷的事件,甚至不曾存在過。 只因為他沒把焦點放在上面,反之,他忘得很徹底。 然而,類似這種生活上的小神奇,卻是很少被人發現的,更別談被運用了。 在正面、負面的例子中,力量是一樣的。 創造力是兩面刀,既可載舟,亦能覆舟。 這也解釋了賽斯資料中,個人的自由意志:每個人都選擇上自己要走的路... 每個人都用了相同的力量,卻走上完全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賽斯資料提到的:個人實相。 個人實相是如此,集體意識亦然。 因此更不需要去觀注不屬於自己遭遇的負面事件。 這樣的精神並不是逃避。「逃避」的背後仍有情感著墨, 焦點始終沒離開負面事件,以此也始終沒有跳脫,這個創造性架構的窠臼。 不觀注負面,甚至連情感都沒有。只因對負面的事件絲毫不感興趣。 情感和焦點甚至完全不著墨,不參予創造。 逃避負面 (情感:逃避,焦點:負面),情感將催化一個負面事件而成為願望。 不觀注負面 (沒有情感,沒有焦點),個人絲毫不受負面事件影響。 注意力在正面、開心的、喜悅的事件上,生活情境遲早走向順遂情境。 (情感:正面的、開心的、喜悅的,焦點:正面事件) 以上,共勉之。 : 這也說明了,在現實生活中,對於負面的新聞或消息, : 不需要過度關心或觀注。只要常將注意力放在 : 正面的、開心的、喜悅的事件上,認真的去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5.207

04/23 17:46, , 1F
這篇寫得很好哦,推:)
04/23 17:46, 1F

04/23 19:13, , 2F
感謝
04/23 19:13, 2F

04/23 20:20, , 3F
感恩你的補充。
04/23 20:20, 3F

04/23 21:08, , 4F
0.0我只是想強調一下..因為好像有人誤解..不過還是推夢的
04/23 21:08, 4F

04/23 21:08, , 5F
解釋
04/23 21:08, 5F

04/24 00:57, , 6F
推啊 !非常感謝補充。
04/24 00:57, 6F

04/24 11:50, , 7F
就是這個 好好,切中要害
04/24 11:50, 7F

04/24 20:51, , 8F
一逃避不就等於把某件事情假戲真作了!?是不是這個意思?
04/24 20:51, 8F
文章代碼(AID): #19y2dJHr (NewAg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9y2dJHr (New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