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DoS 與 DDoS

看板NetSecurity作者 (愛情是生活的元素)時間16年前 (2008/09/03 00:10),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JannKwang (小寶)》之銘言: : 日前有稍微讀過一些關於 DoS 與 DDoS 的文章 : 小弟才疏學淺 請教各路高手 : ping 61.227.XXX.XXX -l 65500 -t : 回傳數據如下 : Reply from 61.227.XXX.XXX: bytes=1464 (sent 65500) time=52ms TTL=96 : Reply from 61.227.XXX.XXX: bytes=1464 (sent 65500) time=52ms TTL=96 : Reply from 61.227.XXX.XXX: bytes=1464 (sent 65500) time=67ms TTL=96 : Reply from 61.227.XXX.XXX: bytes=1464 (sent 65500) time=53ms TTL=96 : Reply from 61.227.XXX.XXX: bytes=1464 (sent 65500) time=53ms TTL=96 : Reply from 61.227.XXX.XXX: bytes=1464 (sent 65500) time=64ms TTL=96 : Reply from 61.227.XXX.XXX: bytes=1464 (sent 65500) time=53ms TTL=96 : 省略最後總計數據 : 試問 : 以上是否有達到DoS目的? : bytes 後面是什麼意思? : 我所傳送的封包該位置是否有接收到? : 如果該位置有設定防火牆或該位置為網路主機 : 是否會造成 Request timed out : 或者有其它方式可達成DoS目的? : 爾後該利用何方式達到DDoS目的? : 以上,如有不妥請板主刪除。 再發信告知! 只要你有辦法耗盡目標的服務資源(CPU/Memory/bandwidth) 使得目標無法提供服務即達成 DoS 目的. 用 ping 的要達到這目標是很困難的, 一來 ICMP rate-limit 不是很難作, 二來以一個 10Mb 的電路來說, 你要用 ping 把電路塞爆, 你的電腦需要有能力每秒送 10000000/8/1500 ~ 833 個 ICMP 封包, 這挺難的. 常見的 DoS pattern 是 TCP sync-flooding. 沒有 sync-flooding 保護的 server 碰到 TCP sync-flooding 大概很快就掛了. 但是受害者也不是白白挨打, 他們可以添購網安設備, 增加 server 數量, 擴充網路頻寬, 這樣會使得你想用傳統 DoS 方式打掛對方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於是 criminal 就嘗試控制 Internet 上的電腦, 集合力量來打你; 一台打不掛你, 那一千台? 一萬台? 十萬台呢? 這就是 DDoS. 以下是一些參考資料: http://www.cert.org.tw/document/column/show.php?key=73 http://opm.twnic.net.tw/9th/doc/r3.pdf 規模大的 DDoS 是可以把一個國家的網路整個打掛的, 你可以用 "Estonia" & "ddos" 當 keyword 去 google 找一下參考資料. 有人估計打掛 Estonia 大概動員了一百萬台電腦: http://www.heise-online.co.uk/security/DDoS-attacks-on-Estonian-web-sites-using-one-million-hijacked-computers--/news/89912 還有, 就以上 ping 的結果, 如果你還搞不懂 bytes 後面數字的意義, 勸你先忘了 DoS, DDoS, 趕快把網路基本功夫練好了才是. -- 怎能忍受 我的離去 為妳帶來的憾事與傷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46.157

09/03 02:24, , 1F
謝謝提供詳盡的資料 小弟虛心受教 bytes後面數字意義
09/03 02:24, 1F

09/03 02:26, , 2F
我已經知道了 再次感謝您!!
09/03 02:26, 2F

09/17 10:50, , 3F
用Cisco Guard擋分散式攻擊還蠻有效率的
09/17 10:50, 3F
文章代碼(AID): #18lMLz7X (NetSecur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8lMLz7X (Net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