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媒體中的兒童圖像:主流意識形態再現

看板NTUcontinent作者 (政蛋麟太郎)時間20年前 (2004/02/05 20: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轉自南方電子報) 媒體中的兒童圖像:主流意識形態再現 作者:甘惟中(政大廣告所研究生)    (g1452002@nccu.edu.tw) 最近電視中有幾則廣告引起了我的注意。 首先,是麥當勞的最新廣告。廣告片中有許多不同的小朋友身穿情侶打扮一起至 麥當勞消費,孩童之間或牽手或親吻,互動形式跟一般的大人幾乎沒有兩樣,廣 告的最後是一個小妹妹出現在櫃檯,拿著玩偶做成的花束向櫃檯的大哥哥「示愛 」﹔第二則是最近小有名氣的「麻吉弟弟」的廣告,廣告中那個年紀輕輕的「麻 吉弟弟」用饒舌的音樂顛覆、指導大人的價值觀,廣告中流行的音樂節奏、超「 炫」的手勢、充滿挑釁意味的 RAP 歌詞都讓人覺得眼前應該是一個「大哥哥」 而非「小弟弟」﹔最後是四個小朋友組成的團體「f4」,在其中一支廣告中一位 小女孩翻唱性感女星凱利米洛的「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裝扮、表 現的肢體動作的過度成熟,與實際年齡的完全不服,令人感覺驚訝。 不同的廣告、不同的商品,卻同樣地都是由兒童代言。本來兒童代言的廣告不在 少數,然而,上述電視廣告中的兒童圖像似乎與我們所認知的不太一樣了,令我 注意的是,廣告中的他們行為表現簡直像個大人一般──甚至比大人更像大人了 。於是我開始思考:問題到底在哪裡? 電視媒體作為社會論域的再現,自然而然地複製社會既有的意識形態,而廣告受 限於短暫的時間篇幅限制,也往往以刻板印象與符合優勢意識形態的方式進行角 色設定,以求在最短時間內讓消費者立即了解,以往電視廣告中的女性形象常為 女性主義研究者大加批判即是由於此因。電視論域複製主流意識形態,在此同時 也封殺了其他多元論述或非主流意識發聲的可能性,於是主流霸權遂確立,如此 情況在廣告中更加明顯。然而,對於純真的孩童世代而言,應是最涉世未深、毫 無偏見的新生命場域,不受社會既存權力運作的干擾,擁有發展自主空間的可能 ;但是電視廣告中所操弄的孩童圖像,卻是不斷複製成人世界的權力運作,彷彿 是成人世界的縮影。廣告於是透過商品美學的包裝,試圖讓消費者對廣告人物獲 得認同以促進消費,在此不知不覺中,也將社會既存的意識形態或權力角力下的 偏見灌輸給我們的下一代了。 因此,當麥當勞以「一男一女」的搭配方式暗喻著這樣的組合是獲得完美結局且 普遍認可的管道,異性戀霸權的意識形態事實上也同時壓迫了同性戀族群在性別 認同的其他可能性;而小女孩向大哥哥主動示愛的情節似乎也滿足了男性對年幼 女性主動現身的意淫與男性仍擁有最後主控權的重申;至於小 f4 團體中翻唱性 感歌曲、並模仿性感女星的小女孩,也是毫無疑問地為滿足男性意淫所再現的年 幼女體,重申父系霸權的宰制與女性的獵物角色;最後在麻吉弟弟的廣告中,麻 吉弟弟雖然似乎以平等(甚至更高)的姿態指導大人、顛覆傳統意義,但如此的 情節卻被設定在「商品販售」的廣告情境中,不但意味著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畢 竟在現實生活中,如此對待長輩的下場可能是受懲罰多於被認同),更強化資本 主義商業體系對關係平等性所賦予的合法性地位,不但是資本主義霸權的認同, 同時更蘊含了科技萬能的迷思。 廣告的普及與強大早已成為各種意識形態霸權的權力運作場域之一,當天真的兒 童圖像呈現在廣告中的意涵,竟是主流意識形態再現,面對廣告(或各種媒介文 本)時,我們是否更應該有多一點的另類思考與解讀? -- 給慈悲者權力,給智慧者責任。 (政蛋麟太郎隨筆集,◎※文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4.117
文章代碼(AID): #108ZikFY (NTUcontinent)
文章代碼(AID): #108ZikFY (NTUcontin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