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台北藝術大學在社活地下室《失格裂縫》展覽

看板NTU_ART作者 (一秒鐘上下幾十萬!!)時間20年前 (2004/06/02 09:0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現在因為時間不能配合 展場開放時間只到五點 所以請大家一定要白天抽空去看~ 吳帥老師也是... 不知道你有沒有空看了之後再談一談 ※ 引述《ursule (Ursula)》之銘言: : 您好 我是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史研究所藝術評論組研一生陳俞瑾 : 得知你們要周三晚上集社時間要來觀展 : 因為我當天要上課 沒有辦法現場導覽 所以張貼相關展覽報導供大家參考 : 也請吳俊先生批評指教 : 文/陳俞瑾 (嚴禁轉載) : 目擊「失格裂縫」 : 當巴特(R.Barthes)的此曾在(ca a ete.) 論述因「再現」事物能力而影響觀者 : 觀看方式,當再現中出現失軌而在斷裂間以失格的方式呈現,《失格裂縫》穿梭於 : 內與外的世界間,時空交錯錯置的場域裡,七位創作者由此領受而呈現作品。 : 行動的失軌 : 張博智的作品《另一面》,主要是利用web cam加上程式編寫,製造real-time的影像 : 與觀者互動。在觀者行動的展延間,影像慢速收縮,行動與影像間錯置而無法控制, : 互動中關係交錯著失衡裂縫。當畫面脫離了現實時,也譜出無意識的流動。 : 而王志文《行走的意象》和《熟睡的狀態》採用雕刻方式,以失格狀態呈現腰部以上 : 的人體,與桌子椅子等器物構成作品。作品裂解為不同屬性、人與物體的分割,卻 : 不斷地進行著交互式的闡述。失去雙腿行走的人型藉由與桌子的結合而有行走的意象, : 此時原本器具的使用性轉化為人類意欲前行的生命力。如同柏格森(Henri : Bergson)認為:「生命的最初衝動首先指向行動的自由,對物質的選擇決不會是確定的 : ,它將會以一種物質不確定性跳躍到另一種。」 : 「速度」在錄影裝置中和「快門」在攝影中的作用相似,不論是表現時空的凍結 : 或是運動的過程狀態,對觀看方式而言是一種對現實呈現上的再次擷取。《一刀兩斷》 : 朱瑞彬是採用錄影裝置,裂縫的產生是主體意願性地拿起剪刀剪斷綁縛於繩子上的玻璃瓶 : 。當玻璃瓶墜落,失衡的速度筆直向下墜落,客體從完整的瓶型到濺落一地的碎片,如同 :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刺點(Punctum)說法, : 並非是由觀者去尋找它,而是從景象中,彷彿箭一般飛來 : 射中觀者。從單一的空間裏,刺點如同一個細節吸引住觀者,讓觀者感覺它的存在便足以 : 改變整個觀看。而落地後碎裂的玻璃,脫離原先的樣態,是另一段失格裂縫的存在。 : 疏離、錯置城市 : 周文欽的作品,則以窺視都市建築間的裂縫為主題,包含視覺的影像和聽覺的紀錄 : ,以錄像裝置輔佐菱形鏡呈現藝術家表現自我對城市裂縫的觀感。 : 以大都市易忽略的灰色地帶,密集建築物中牆與牆、巷子與巷子的空間為題材,視覺上 : 天空因建築物環伺下從仰望中失去原有的視覺經驗;聽覺則身處於後巷般,百匯雜陳地 : 呈現各式各樣生活上常聽見卻常忽略的聲音。 : 蕭光文則以油彩為媒材,從乾濕厚薄疊抹中構建出畫中遊走於具象與非具象的空間, : 而人則穿梭在此建構的氛圍裡,錯置交疊出對世事不同的情感投射。人類思維因分歧 : 而斷裂殘存,從融入於城市景觀中,而疏離分割於內心世界。 : 剝開記憶裂縫 : 郭景捷《鱗剝城市》以黑白照片顯現出因道路拓寬而被拆毀的民宅。 : 從都市機能的新成代謝中,新與舊的交替失衡於城市間, : 攝影作品對台灣公寓曾盛行共用牆面而無防火巷歷史性的取景, : 從斷垣殘壁遺留與過去曾連接的痕跡, : 建築物剝離出的碎片突顯出過去與現在時空上的差距裂縫, : 靜止影像中凝結的是在此環境中曾有過的一抹存在與歷史時序的推移。 : 張賀榮則對故鄉土地因濫墾濫伐而遍體鱗傷的體會, : 選擇以人體的傷口膿腫結合土地的意象, : 讓土地從裂縫中吞吐出無法癒合傷口的悲痛。 : 從記憶中對過去的美好對比於今日自然環境的破壞, : 以人類肉體的痛覺身同感受投射於土地而形成自然擬像。 : 失格裂縫 : 展地◎國立台灣大學社團活動中心地下一樓展示室 : 展期◎2004.6.1~6.6 -- 問其為珍珠否?卻共夜露、答案,消失無蹤! ~~在原業平(夢枕貘/岡野玲子 陰陽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6.209.123
文章代碼(AID): #10lIUfpu (NTU_AR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lIUfpu (NTU_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