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藝術外一章-紀律是藝術工作者的基本功

看板NTUWindBand作者 (施目魚)時間13年前 (2011/01/16 00:3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122400404,00.html 藝術外一章-紀律是藝術工作者的基本功 2010-12-24 中國時報 【朱宗慶】 一般人會以為藝術家講究靈感、創意,充滿感情,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與細膩的心思,重視 精神層次的追求,才得以創作出動人的作品。感知雖然是藝術工作者必備的能力,感性也 成為他們形塑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所必備的特質,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沒有理性的思維,缺乏 紀律的規範。  以音樂表演為例,掌握好技術層面是首要條件。音樂也是一種時間藝術,一秒鐘細 分為四等份、八等份,甚至三十二等份,都是常有的事,對於各種不同節奏變化,應能精 準掌握,不能受到心情、情緒的影響,不管是一個人的演出,或是百人合奏,都必須遵循 一定的規範後,才能去談音樂詮釋和情感表達。此外,在理性的介面上,表演者上台前的 焦慮或在舞台上的緊張,必須面對和克服,想辦法轉化這種生理上的阻力成為鍛練基本功 的助力,也就是紀律的養成。  表演藝術工作者在劇場內工作,除了必須對其環境和軟硬體設備熟悉外,因為劇場 有舞台、佈景、燈光、道具、人員動線等要素,需有科學和專業為依據,來確保節目呈現 內容,以及工作或演出人員的安全性。所以,紀律和規範的嚴肅性就等同作戰一般,都是 為了讓演出盡善盡美,並對自己和觀眾負責。  法國陽光劇團、加拿大太陽劇團和台灣雲門舞集這些著名的表演藝術團體,雖然藝 術表達的形式和載體不同,但他們都有令人崇敬的專業度,而這「專業」的基礎就是來自 團隊紀律與對細節的要求,所有看似自然卻精準的呈現乃出自於平日嚴謹的排練,並將之 內化成身心狀態和生活態度。表演藝術是勞力密集產業,講究專業分工和標準作業流程, 無論是幕前或幕後人員,皆必須各司其職,以達到最好的演出品質。  我長期與藝術家一起工作,看到許多藝術家對工作投入,自我要求高,表達方式有 時非常直接,毫無修飾,常常前一秒辯論爭執,但為完成作品、完美呈現,後一秒鐘拋開 情緒,立即投入協作。這樣的執著和真性情放在舞台上時,就是豐沛的感情流露,但若沒 有平時的自我要求與投入,我們又何能見到充滿感性的動人呈現。  不只在表演藝術,各行各業的佼佼者也把紀律視為生活的一部分。上個月辭世的廣 告才子孫大偉,打破創意人生活作息不定的刻板印象,他認為做為一個創意人需嚴守紀律 ,有了紀律,人生的彈性才會大;他把生活體驗當做一種滋養心靈的生活習慣,因而做出 許多雋永的廣告。  蘋果公司執行長賈伯斯,是一位深諳表演藝術精髓的演說者,每次的新產品發表簡 報,就像一齣精心編排的舞台劇。永遠是黑色上衣配牛仔褲,賈伯斯知道產品才是主角, 由他來「說故事」無疑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這位極具表演魅力的企業家為了五分 鐘的簡報,至少要花兩天排練,說穿了基本功只有一個,就是不斷地練習再練習,最後達 到理性與感性完美交融的結果。  或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藝術家會有源源不絕的創意和想法,其實那些是來自平日 廣泛涉獵、用心生活所產生的收穫,也就是一種紀律。當生命有了適當的習慣和管理,少 了紛亂和繁雜,靈感就會在適當或不預期的時候出現,有時甚至看似無關的事,反而有最 大的啟發;當基本的工作能力可以自動發揮出來,我們內心會有多出來的空間和自由,去 做更有挑戰心智的發想。  作曲家陳茂萱教授說過一句讓我至今仍十分受用的話:「要讓音樂變得精采,必須 先準,然後再不準。」意思是說,演奏者必須先全然掌握作品的每個細節,再去談詮釋和 情感表達,也就是要先有嚴謹的理性,才能有絕美的感性,進而從技術躍升到藝術。陳教 授為「紀律」和「藝術」下了精闢的註腳,也為藝術工作者的任務提供更清明的視野。  (作者為臺北藝術大學校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48.141 ※ 編輯: sam6808s 來自: 111.240.48.141 (01/16 00:37)
文章代碼(AID): #1DCSqPTZ (NTUWindBand)
文章代碼(AID): #1DCSqPTZ (NTUWind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