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樂聆賞入門]-後記

看板NTUWindBand作者 (陽光依舊燦爛)時間21年前 (2003/05/29 01:3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後記 十年前開始接觸管樂,在建中樂旗隊的兩年,坦白說對管樂的認識及成長 很少。真正開始接觸管樂合奏的學問,應該要從加入臺大管樂團開始算起。在那個 影響我至深的環境裡,遇到了一些對音樂有著嚴格要求,而在音樂及管樂知識及經 驗上都相當豐富的學長姐,對我來說可以說是種啟蒙。在學長姐的刺激之下,自己 開始循著他們提供的資訊去學習和管樂相關的知識(包括合奏、曲目、樂團、錄音 、詮釋等等),也逐漸懂得自主的去找尋需要的資訊或是錄音等等。然而儘管在這 種情形之下,到後來擔任學生指揮的時候,還是和首席們常常面臨著「為什麼沒有 好曲子吹?」的疑惑,才發現,其實所知還是太少了。 2001年的時候在美國Boston的Harvard University擔任短期的交換學生, 機緣巧合,開展了我在管樂上的第二次啟蒙。藉著參加於New England Conservatory舉辦的管樂的學術研討會的機會,不僅開始接觸在美國最新的管樂發 展,也有機會和以管樂為志業的人士交流。從此我開始接觸美國管樂界目前核心的 知識和概念,而最大的收穫是在管樂歷史及repertoire上的探索及學習。從此邁入 了一片新天新地,豐富的資訊紛至沓來,彷彿自己又回到數年前懵懂的狀態,但這 次感覺更為踏實,因為在這片學習不盡的天地之間,我比較清楚的知道自己目前所 在的位置,以及,還有什麼有待去學習。 回過頭來看自己以往走過的路,發現竟是如斯迂迴。處在資訊如此發達流 通的年代,在管樂的知識上台灣的學生較之美國或是日本還是匱乏。這是非常可惜 的一件事。於是想想,雖然自己對管樂的了解還是相當的初步,不過若能把已經知 道的關於管樂的基本知識傳遞出來,對學習管樂的學生或多或少能有些眼界上的開 展。於是,頗為粗糙的把自己近年來資訊的累積稍微整理,便構成了這篇文字。最 大的願望,還是希望它可以幫助初學者們不要走冤枉路,在管樂的學習上能夠藉由 這篇文字的幫忙,有效率的貼近知識的核心,在眼界上先建立基本的架構,以後進 一步學習的時候才能夠有個脈絡可循。 要特別說明的是,這篇文字的大部分觀點來自美國的管樂界。在歐洲各國 、日本、東南亞、中南美等地,管樂的發展其實各有它們特別的脈絡及特色。但是 這些資訊的提供卻不是我目前能力之所及。美國不是世界,我想這是讀者在閱讀之 時要謹記於心的。 最終的盼望,還是希望這篇文字能夠為讀者打開一扇窗,看到管樂世界的 豐富多彩和源遠流長。對音樂及管樂的學習、探索與創造,還有很長的路可以走。 我知道我會走得幸福,走得踏實。希望你也可以。 2003年5月,台北城 SARS蔓延時…… ◎ 賴孟泉,建國中學、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曾任建中樂旗隊第十一屆法國號組 組長,臺大管樂團譜務、法國號首席、學生指揮,建中校友管樂團團員,雅頌合奏 團團員。目前擔任建中樂旗隊指導老師、雅頌合奏團助理指揮、及建中校友管樂團 客席指揮。現任職於臺大醫院精神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125.74
文章代碼(AID): #-rFANW_ (NTUWindBand)
文章代碼(AID): #-rFANW_ (NTUWind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