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Re: 狂快閱讀.....

看板NTUND90作者 (團報幫侯冠群驗屍)時間20年前 (2004/03/27 03: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CSCommunity 看板] 作者: ricebug (赤貧) 看板: CSCommunity 標題: Re: 狂快閱讀..... 時間: Fri Mar 26 03:55:19 2004 ※ 引述《aswing (劉屏殺手)》之銘言: : 高格孚,風和日暖(台北 允晨: 2004). 不用懷疑,我的確是要寫關於這本書的感想。(笑) 我當貓大政治版版主,最近吵的正熱時有人講到外省人, 就有人講到高格孚,反正我對於現實政治已經裝聾作啞之時, 寫點這種東西也好,證明我從頭到腳都不合時宜(  ̄ c ̄)y▂ξ 據某位在政大國關中心當助理的人說, 高格孚告訴他這本書並未全部完成,我認為也是, 這畢竟是博士論文的精華改寫,而其內容我也認為是意猶未盡, 如果他能繼續寫下去,的確是好事。 我的一個好友,曾經告訴我:"以人口學的角度,本土化/臺灣化的傾向是很正常的" 另外,一個軍事版常客,在我管的版面也提出了這一段話: "族群大小相距太大,鄙視本土意識的藍營基本上是自找麻煩" 基本上都呼應了高格孚所言,"最虧待外省人的其實是某些外省籍政治人物"(p.143) 我把他同一頁的結論用一句話表達: "外省人臺灣化的傾向是大勢所趨卻又備受干擾的", 我自認為,這個干擾在政治上比較頻繁,反而社會上已經開始在消退, 某些對族群操弄的言語只存在於政治人物之口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復見, 就好像我現在是一邊聽陳昇的"歡聚歌"一邊寫這篇文章,外面很安靜, 那種法國大革命似的混亂場景彷彿只是電視裡的一齣戲劇。 再者,我佩服他能用比較簡單但有條理的文字敘述本土化的某些必然。 也許這不是很罕見的事,可是我認為這樣的能力是知識份子應當都要會的, 我常以為學者們的缺點就是講的太高深而讓一般大眾理解不易, 不知是要賣弄學問或是隱匿什麼, (賣弄也者,某開口常引柏某說或亞某說的政論名嘴屬之...) 另外提兩個小東西: 他分析了某些電影裡的族群意識,我的感覺是"臺灣多數人不懂,外國人卻懂,異哉..." & 他輕輕的批了一句: "政治性的學術論文,多半針對族群的投票行為, 卻缺乏對國家認同的一針見血的研究"(p.48) 我只能祈禱在這次出口民調栽了個大跟頭的某人不會看過這本書, 但也很好奇他那種人會怎麼看待高格孚這本書。 總之我讀到這裡時,眉批是"damn it, you got it!" 最後, 我還是要從他對將外省人的認同描述為"多元的",來檢視自己的立場。 這裡的各位都知道我的立場偏, 我在這裡要講一個我自認為是矛盾的東西:站在藍色這邊, 我認同臺灣,而支持的是"中華民國", (高格孚說,他可以分析什麼,但不能描述是什麼) 但事實上,"愛臺灣"的論述權、以及政治立場接近臺灣主體性的,卻是偏的一邊。 也就是說: 我不是,可是我認同臺灣的立場與的立場(偏向中國)有矛盾存在。 進一步來說, 我不喜歡的政治人物而自己選擇站在這一邊, 然而,同時我認同臺灣,且支持臺灣主權獨立,等於可以認同的主張, 而與的立場拮抗,這不也是一種矛盾? 高格孚認為這是外省人認同的多元化,也是矛盾, 其實何嘗不是某些非外省族群的處境? 支持的一邊輸了這次,大多數人選擇了繼續過日子, 但是當他們再次面臨政治時,不會覺得茫然嗎? ("我可不可以認同臺灣,但是不要支持陳水扁也不要替國民黨辯護?") 高格孚給外省人的建議是,放開心胸享受風和日暖。 我則期待,高格孚提到的,對於臺灣認同成形的干擾,可以消逝。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7.192.139 ※ 編輯: ricebug 來自: 61.217.192.139 (03/26 03:56)

推140.112.155.236 03/26,
i can't agree more
推140.112.155.236 03/26

推 61.62.13.231 03/26,
借轉ND90
推 61.62.13.231 03/26
-- 我的簽名檔有八個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3.231
文章代碼(AID): #10P8DTO7 (NTUND90)
文章代碼(AID): #10P8DTO7 (NTUND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