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選舉心得討論

看板NTU作者 (科科)時間12年前 (2012/05/25 00:09), 編輯推噓22(22020)
留言42則, 2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我在過去幾屆會長選舉時都有稍稍參與討論,到了現在, 有一些關於選舉的小小心得感想,想和各位分享。 ------------------------------------------- 過去,我注重政見是否正確,是否抱持理想, 但到了現在,已經逐漸轉變為,「這個政見,真的會實踐嗎?」 這個轉變,我不否認,也和過去幾屆的學生會作為有所關聯。 「政見真的不一定會實踐」。 講起來很平凡,但真正認識到這一點,卻是最近的事。 有人曾告訴我,學生團體是擁有自身立場的,學生會也是如此: 而環境卻是選民需求無窮,執政資源有限; 換句話來說,就是資源有限,慾望無窮。 不管選前有沒有天花亂墜,選後就是不可能面面俱到。 而我們做為理性選民, 也不該強求學生會必須參與所有議題, 或是要求學生會長一年之內得改革一切的不平等。 因為,我們根據政見投票, 是建立在我們相信學生會長能確實帶領學生會, 完成選前政見所承諾的支票; 而不是選舉時講了許多,卻因為各種理由而跳票。 我們若要求會長候選人在所有議題上表態,並提出政見, 很顯然的,以現在的狀況來看,一年後必定有部分的政見不會被實踐。 而以我來看,如果學生會必須承諾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才能當選, 這真的是大多數選民的責任。 換句話說, 選民必須要判定哪些政見是有可能做到, 對於有疑慮的部分,則需要質疑並要求回應。 這也是我最近在各候選人文章下推文的思想主軸。 (雖然有些部分尚未得到回應) 確認了可行性之後,我們才能根據這些確實很可能被執行的政見, 來檢視資源的分配是不是我們想要的。 這次兩位候選人的議題選擇之中, 有些雷同,有些迥異。 但,正是對議題的不同選擇,指引了我們投票的方向。 根據前一段的論述,資源有限,而選民要求無窮, 又要這個政策,又要那個政策的結果, 就是互相擠壓資源,要馬兩個政策都做不好, 要馬就是專注一個,另一個做做樣子。 總之,我不認為強求二號或一號推出他們本來就無意願參與的政策, (比如要求一號推出性平課程、或要求二號推出人才網路) 有太大的好處。 這是他們的立場選擇, 我們可以詢問他們如何思考這個問題, 但如果我們要求他們多做什麼, 一定要回頭考慮可行性,然後確定不會有資源擠壓的問題。 否則,承諾八成也只是幾句空話,不會真的被實現。 總結一下我的心得吧(給End的人): 1.政見能否執行在過去幾屆被忽視的很嚴重, 但政見執行率低的後果,可能比政見不夠廣泛更為嚴重 因此我們可以事先預防,把執行上有疑惑的部分提出質疑, 並根據回應以及各種狀況,判定這個政見執行的可能性。 2.確定政見的可行度之後, 我們才能根據這些確實可行的政見, 來判定這樣的資源分配合不合理。 而要求候選人進一步提出政見的時候, 必須要重視資源擠壓的問題。 總歸一句話, 沒有被實踐的政見,什麼都不是。 感謝收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51.158

05/25 00:12, , 1F
推 不過我覺得你一二號的政見摘要有點怪~
05/25 00:12, 1F

05/25 00:13, , 2F
原PO單身。
05/25 00:13, 2F

05/25 00:13, , 3F
推原PO也推一樓
05/25 00:13, 3F

05/25 00:14, , 4F
另一方面,我覺得有時候提出有意思的想法也不錯!
05/25 00:14, 4F

05/25 00:14, , 5F
這篇不錯,但摘要政見將影響選情,請斟酌。
05/25 00:14, 5F

05/25 00:14, , 6F
雖然這不是對候選人的要求,但長遠來看,發現問題
05/25 00:14, 6F

05/25 00:15, , 7F
也是很重要的!
05/25 00:15, 7F

05/25 00:15, , 8F
05/25 00:15, 8F

05/25 00:16, , 9F
感謝樓上,我把摘要部分拿掉
05/25 00:16, 9F
※ 編輯: dsmwang 來自: 140.112.251.158 (05/25 00:18) ※ 編輯: dsmwang 來自: 140.112.251.158 (05/25 00:21)

05/25 00:24, , 10F
推實踐才最重要
05/25 00:24, 10F

05/25 00:25, , 11F
推 633表示:
05/25 00:25, 11F

05/25 00:40, , 12F
05/25 00:40, 12F

05/25 00:50, , 13F
05/25 00:50, 13F

05/25 00:52, , 14F
05/25 00:52, 14F

05/25 00:54, , 15F
推本篇
05/25 00:54, 15F

05/25 01:03, , 16F
推!!
05/25 01:03, 16F

05/25 01:10, , 17F
推推
05/25 01:10, 17F

05/25 01:12, , 18F
中肯
05/25 01:12, 18F

05/25 01:36, , 19F
推這篇
05/25 01:36, 19F

05/25 01:39, , 20F
05/25 01:39, 20F

05/25 02:21, , 21F
順便呼籲一下候選人回答我的推文
05/25 02:21, 21F

05/25 02:26, , 22F
糟糕迷失在原po的字字珠璣裡了,原po要不要再把詢問的內容寫
05/25 02:26, 22F

05/25 02:26, , 23F
出來一下提醒兩位候選人?
05/25 02:26, 23F
字字珠璣不敢當,倒是真心誠意出自肺腑。 我整理一下對兩位候選人的問題吧, 有些是今晚仔細看過才問的, 有些則是以前就有問沒有得到回應,可以翻一下前一陣子的文章。 另外,政見中沒有提及的,我是不管的, 就如此篇主旨,我認為這是候選人的立場偏向,以及之後資源的分配問題。 為了這一篇,我又特別去仔細翻閱兩位候選人的政見, 若沒有得到答覆,我明天晚間會另行專文詢問。 我自己對兩位候選人分別的疑問如下: to 1號 不得不說FB圖很不錯 1. 學生議題的政見中,邏輯很清楚, 似乎是要從現有找出問題,然後藉由經費分配預算來補足。 不過問題是當學校不接受學生之意見時,該如何? 學生如果要一起審預算,那出問題時會一起承擔責任嗎? 我相信權責相符,但在學生審預算上似乎關卡不少, 並非一蹴可及,而我並沒有辦法想像出這其中的過程。 另外,要求學校公開經費使用細節,我也覺得不太可能辦到, 倒是想要某種經費運用指標我覺得很不錯, 於是我更在意的問題變成何種指標,以及如何衡量? 2. 週報的人力問題我已經有得到解釋,我也接受並希望能真的做好, 不過廣設服務點這個部分人力似乎消耗更多, 並且似乎也沒有提及服務點的功能是什麼, 不知這個服務點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3. 人才網路這個重量級的政見,吸引很多人注意, 集合人才,讓有需要的人自行去聯繫,很不錯。 但不論怎麼說,我認為這個平台網路自動化是必須的, 不然都要透過學生會找人,不但負擔大,需求和被需求者都很麻煩。 我知道中長程目標中有隱含這個概念, 但我想更清楚的知道這個東西你們打算何時把他搞出來, 也就是台大人才網這個東西。 4. 資源共享的部分短程可行性極高, 我想要稱讚一下這一點, 製作借場懶人包和SOP,確實是不會讓人有如何執行的疑惑。 而雖然比較不重要,但中長程顯然一兩學年之內無法完成, 我沒有強求馬上就要開始,SOP和懶人包已經很有幫助, 我只是有點好奇中長程的遠大理想,要如何始於足下? 5. Common Place的政見似乎不是很清楚, 比較沒有具體目標,比如說哪裡要增設CommonPlace、哪邊有機會修改動線等。 因此我對能否實現也是有個問號,希望有更多的解釋。 To 2號 在Ptt上發文眾多很有誠意 ㄜ,不過問題略多一點, 1. NTUWiki方面 就算維基百科不是台大專屬,台大生也依然可以增修上面的資料, 為何不鼓勵大家上維基百科增修條文, 把教授獨到的見解上在上面,而是要自己開一個Wiki? 其中的差異只可能存在於,我們Po的東西,只有台大人才能看, 不然維基百科可以完全的取代掉NTUWiki。 所以問題在於,到底有哪些東西是只有台大人才能看的? 這些東西,值得我們使用一個NTUWiki來取代眾多NTU-relate版,專門處理嗎? 2. 公布教授評鑑的填寫內容, 這可以做為NTUCourse版的補遺,以及容易取地的第一手資料, 我覺得立意良好,有一些在意自己教學教授自己會做。 但現在決策校方和教授把握大部分權力, 把它直接公布,過的了教授這一關嗎? 我看不出這點成真的可能性,可否透漏一下這個議題要怎麼下手? 3. 通識課程廣泛納入性別議題, 承襲幾年來性別平等的風潮, 我相當喜歡這個政見,我覺得他起碼比開學典禮上丟保險套實在。 但希望他成真之餘,我想問一句, 這一年之內,有把握多開幾門性別方面的通識課? 找教授、找教室、和現有課程的衝突等,都令我有點擔心。 4. 教學意見調查改善這部分,我覺得教學評鑑確實無法反應教學品質, 問題確實存在,但我覺得把他歸因到刪除不理性值有點奇怪。 不理性值刪去是統計上常使用的手法, 不否認確實有些教授超爛,但他們的分數肯定也不是後5%刪除能夠挽回的, 或許刪除不理性值不是很正確,那確實可以請他們不要刪除, 但這邊真正的問題是手段和目的不一致。 就算我們找回不理性值,而這5%都是平均1分, 於是這些教授教學分數平均多掉了0.2,那...我們找回教學品質了嗎? 找回不理性值,對我們衡量教學品質基本上無幫助, 所以,我不明白找回不理性值的意義何在, 除了幫某些較極端的教授減一點點分之外。 5. 系外選修依照領域充抵通識,我超愛,因為我本身選修太多通識太少, 而這也的確可以讓有興趣的人學的更深入一些。 但問題還是要問, 這一年之內,有把握讓幾個系增加選修充抵通識的數量? 6. 簡化申請活動窗口,這個跟一號的問題一樣, 千里之行,從何起始? 7. 學生回協助社團辦理活動, 講起來很棒,但是學生會若真的贊助金錢給社團,我反而覺得有問題, 憑什麼學生會費繳去,被特定社團拿去辦自己的活動? 何況學生會也是資源有限,要幫助那些社團,如何篩選, 有人推文有提到,「除了討好學校之外,連學生會也要討好了嗎?」 這些部分很值得討論,但政見中絲毫未提, 所以我認為這邊論述需要再解釋多一點。 8. 另外也跟一號一樣,有提到經費透明化, 但這邊解釋的沒有很多,透明化是指要看到一切收據,一切數據? 我不否認透明化確實有些好處, 但是就算我們知道了一切數據,我們知道經費沒有被妥善運用, 問題還是存在,而解決的方法並不是經費透明化。 經費透明化,只能幫助我們找出問題,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我想知道「如果確認經費沒有被妥善運用」之後,學生會會怎麼做? 而萬一,如果「經費運用的很正常,沒有大問題」,學生會又該怎麼做? 9. 校園民主牆效用我質疑, 而退一步來說,就算民主牆上面有許多意見, 「校園意見基礎」仍然沒有被找出來, 「校園意見基礎」到底要如何得到? 這篇文章似乎算新,所以我就不多提了,有興趣可看原文。 (椰林會談和活大二活我有看到解釋, 而多元文化季我也相信明年會有人手舉行,因此不再提出。) 順便再提一次,明天晚上沒有回應的話我會專文詢問 =) ※ 編輯: dsmwang 來自: 140.112.251.158 (05/25 05:12) ※ 編輯: dsmwang 來自: 140.112.251.158 (05/25 05:26) ※ 編輯: dsmwang 來自: 140.112.251.158 (05/25 05:34)

05/25 08:44, , 24F
維基百科不能有主觀訊息
05/25 08:44, 24F

05/25 09:24, , 25F
再推
05/25 09:24, 25F

05/25 11:09, , 26F
05/25 11:09, 26F

05/25 15:10, , 27F
回tw,那是因為不客觀的會被其他人改掉,但NTUWiki也一樣
05/25 15:10, 27F

05/25 15:17, , 28F
希望ntuwiki可以提供查詢數學方程式的服務~
05/25 15:17, 28F

05/25 15:18, , 29F
(指像是輸入積分符號直接查詢的方式)
05/25 15:18, 29F

05/25 15:23, , 30F
hmm,維基百科中不能建置相關條目嗎?
05/25 15:23, 30F

05/25 15:47, , 31F
系外選修依照領域充抵通識!!!
05/25 15:47, 31F

05/25 15:51, , 32F
樓上那件事很了不起,但目前似乎無法說服我那件事會成真。
05/25 15:51, 32F

05/25 18:18, , 33F
但是像是課程評價文這種東西就是主觀訊息:|
05/25 18:18, 33F

05/25 18:19, , 34F
基本上維基百科不鼓勵原創內容 都會要求有其他來源
05/25 18:19, 34F

05/25 21:48, , 35F
所以除了整理course和exam之外有沒有其他用處?
05/25 21:48, 35F

05/25 21:48, , 36F
至於那些獨到見解我都認為可以再wiki的老師條目內建立。
05/25 21:48, 36F

05/26 00:10, , 37F
給箭頭 要問就直接貼文出來問 在這邊偷偷摸摸要給誰看??
05/26 00:10, 37F

05/26 00:12, , 38F
呵,5/26晚上沒有回應的話我的確會另文詢問的。
05/26 00:12, 38F

05/26 00:18, , 39F
只是建議以後直接貼出來請問兩位候選人 可以讓更多人看到
05/26 00:18, 39F

05/26 00:18, , 40F
討論的脈絡
05/26 00:18, 40F

05/26 00:18, , 41F
否則直接看到候選人的答案 卻不知道問題的來源 有點奇怪
05/26 00:18, 41F

05/26 00:29, , 42F
確實有道理,若要另PO文的話我會順便解釋一下。
05/26 00:29, 42F
文章代碼(AID): #1Flbqlej (NTU)
文章代碼(AID): #1Flbqlej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