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貼文章--別忘了把照片洗出來

看板NTU-Archery作者 (little-boy)時間17年前 (2006/09/15 23:27),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NTU-Karate 看板] 作者: precession (little-boy) 看板: NTU-Karate 標題: Re: 轉貼文章--別忘了把照片洗出來 時間: Fri Sep 15 23:27:45 2006 感謝ReadOut網友提供相關的討論網頁,我把文章重貼在下面。 http://www.ettoday.com/2004/05/04/517-1625226.htm 網路追追追/數位存檔靠不住 17年就永遠消失? 2004/05/04 14:37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資訊時代,也有人說是位元時代,最明顯的表徵,就是將資訊,不管是音樂、 影像、文字,都以0與1的數位形式保存。不過網路上卻出現一篇文章說「數位 存檔靠不住 17年就永遠消失」--真的嗎? >>看原信:數位存檔靠不住17年就永遠消失? 這篇文章開頭就寫著「美聯社」,我們找了一下,果然很輕易在國外的媒體如 USA TODAY上找到原文「Digital memory threatened as file formats evolve」。也有媒體用了不同的標題,如Coming Soon: A Digital Dark Age? 中文翻譯的內容,大致和原文差不多,唯一的差別,似乎就在於「標題」,與 引起大家注目的這一段: 雖然學者仍可閱讀此一1086年所編撰而成的大部頭書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 然而,該書的數位版本,需要特殊訂製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來取代因為年代 過久而朽壞的原有的電腦軟體以及硬體。這意味著,只需要短短的17年,數位 資料就很快地消失了。 (原文:While scholars can still read the 1086 tome, the digital version needs customized software and hardware that are breaking down from old age, meaning records from just 17 years ago are rapidly vanishing. ) 可以注意到的是,兩篇原文的標題雖然並不相同,但沒有說,「數位存檔靠 不住 17年就永遠消失」。即使是原文裡,也沒有「永遠消失」,而僅是指 出「正在急速消失」(rapidly vanishing)。換句話說,因為檔案格式的變 遷與儲存設備的汱換,所引致的數位保存危機固然是存在,但,原文並沒定 出一個17年的期限。 簡單的說,關於「數位存檔靠不住 17年就永遠消失」的說法,是標題的誤 導,或誇大。但,關於文章內容呢?例如以下這一段: 英國廣播公司所搜集的「 1986 年的生活」照片以及文章、900 週年英國問 卷調查、以及英格蘭土地勘察紀錄等這些數位資料,目前 都已失傳,就是一 些例證。 感謝網友Jester的幫忙,原文的這一段所提出的「例證」,有對但也有要商 榷的地方,在2002年3月前,這一段話是對的(參見:Digital Domesday Book lasts 15 years not 1000,不過問題在當年的12月就已經解決了。 (參見:Digital Domesday book unlocked) 更進一步來談,文中提到「磁帶」的保存: 南卡羅萊納州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米勒,無法閱讀1976 年維京 號太空船登陸火星的電腦磁帶,因為沒人知道這些電腦磁帶格式化的 模式,所以他得設法找出昔日所列印出來的資料,再雇用學生將這些 資料重新打字。 這一個例子,是否可以用來指控「數位保存靠不住」呢?就電腦儲存設備的 發展來說,與其說這一段證明數位保存靠不住,不如說這一段點出數位資料 轉換的問題。閱讀磁帶機的設備汰換並不是一天之內突然發生的。就像音樂, 早期是用黑膠唱片,現在是用CD,資料還是存在的,只是儲存與解讀的設備 不同了,當市面都只剩CD音響時,黑膠唱片也無用武之地。 因此,在數位保存上,硬體與軟體是一體的兩面,有軟體而無硬體,或是 有硬體而無軟體(例如,保存良好的古老唱片機,但是沒有黑膠唱片)都 是不成的。換句話說,以現在大家常用的燒錄片為例,有沒有可能有一天, 儲存設備又大躍進,讓所有CD PLAYER都進博物館呢?有可能。但,在那 一天來臨之前,相信大家也會有充分的時間將珍貴的資料轉換到新媒體上。 另外,針對這篇文章所引發的,也最讓人關心的,當然還是:那麼,我們 現在所使用的儲存媒體如光碟、硬碟等,究竟可以保存多少年?我們在周 日已針對這些問題做了專題,給大家參考囉: 硬碟不受時間限制 記憶卡最多10年 光碟20年以上 備份檔案未來到底能不能讀? 快速備份裝置 燒錄器、外接硬碟的運用 後記: 磁帶機的故事,讓淡水河想起小時候在玩的電腦,第一次在朋友家碰到蘋果 2號,8位元的超級老電腦,我們玩打洞人,用什麼儲存軟體呢?像錄音帶式 的磁卡帶(7年級的小朋友應該很少看過吧,哈)。這個玩意兒已經消失了, 接下來正在消失的是5又1/4的軟碟片(拍賣網好像還找得到,一個50元), 很大一張,只能存1.2MB的資料。現在常見的3又1/2軟碟,也許在不久的將 來也會消失吧? 以上報告,感謝以下網友提供線索及參與討論: 智喜 ㄚ佑 小資豬 Simon 阿姆斯特丹人 Sean Lin Jester 2004年5月5曰補述: 感謝網友提供這一補充資料: The Myth Of The 100-Year CD-Rom --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 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 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觴勸侯贏 三盃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 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烜赫大梁城 縱使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閤下 白首太玄經 李白 俠客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217.2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217.22

09/16 00:58, , 1F
硬碟不受時間限制嗎?
09/16 00:58, 1F

09/16 14:13, , 2F
對呀,太奇怪了,我上一顆IBM 40G,大概三年多就有毛病了
09/16 14:13, 2F

09/17 21:45, , 3F
問題是設備會一直更新啊,10年前用的磁帶,現在都找不到
09/17 21:45, 3F

09/17 21:45, , 4F
可以輸出入的設備了,要接軌在現在所用的硬體設備中有問題
09/17 21:45, 4F
文章代碼(AID): #152iP_c_ (NTU-Archery)
文章代碼(AID): #152iP_c_ (NTU-Arch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