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財富執行力讀後感

看板NDHU_ACC_4TH作者時間15年前 (2008/09/21 22:59),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hihnan (強壯又低調)》之銘言: : 上週豬哥丟了這本書給我 說是要讓我思考一下理財的概念 : 結果等我讀完了才知道 連豬哥自己也沒看過這本書 : 這本財富執行力 是富爸爸系列的第五本書 : 有別於前四本講述的現金流概念 這本書在講述財務槓桿 : 一開始 羅伯特 T 清崎 就用聖經中的故事 大衛與巨人哥利雅 來說明槓桿的重要 : 大衛用投石器擊敗了巨人哥利雅 我們若會使用槓桿也能產生莫大的力量 : 羅伯特與妻子金因為使用了財務槓桿而在九年就得到財務自由退休 : 使用槓桿可以加速妳的財富增加速度 不要怕負債 只要妳可以套利 : 用別人的錢來使自己更富有 才是明智之舉 : 書中將收入分成了三種 分別如下: : 50%的錢 工作收入:妳每日生命所消耗在上面而換取的工資 : 而這種收入在美國會被課約一半的稅 : 20%的錢 組合收入:主要是基金 股票和債券 因為美國有證券交易所得稅 : 所以這種收入被作者列為20%的錢 也就是會被課五分之一的稅 : 但依照台灣的稅法 海外基金和證所稅是不課的 : 所以我把它當作是0%的錢 : 0%的錢 被動收入:主要是房地產 專利權和著作權 作者就是做包租公致富的 : 因為美國政府對房產的種種保護 包括稅法 融資 租稅減免 : 所以在美國投資房地產 是一項不錯的投資 : 可是作者在寫這本書時還沒發生次貸和二房危機 : 所以我覺得這部分 大家看看就好 : 作者一貫以講故事的方式寫書 第一部分是先確立心靈的槓桿 自己為何要快速致富? : 為何不跟多數人一樣辛勤工作一輩子 努力的爭取加薪 進大公司爬高位 : 然後再快也要五十五歲退休 作者於四十七歲退休 其妻子三十七歲退休 (老牛吃嫩草) : 也提出了有別一般人的觀念 作者覺得一直辛勤的工作到退休 : 最後卻只能領到政府微薄的勞保退休金是極度危險的 不如自己投資來得安全 : 這裡所指的投資延續前四本現金流的概念 投資的價值決定於買入時而非賣出價 : 這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觀念一致 也就是買股票就像買牛 買田 : 著眼於未來每年的產出 而非增值 要做農場的主人 而不是為了短期獲利的屠宰商 : 第二部分是利用財務槓桿來加快速度 等妳確定要走這條路後 : 要懂得利用槓趕來加快速度 主要分成OPT(其他人的時間) 和 OPM(其他的人錢) : 利用OPT就是成為企業主進入B象限 成立自己的企業 讓其他人來幫你賺錢 : 而OPM就是變成投資者進入I象限 讓其他人的錢來幫你賺錢 這裡作者問了一個問題 : 自己存一百萬要花多久時間? 三年 五年 甚至更久 那跟銀行借一百萬要花多久時間? : 只要妳確立了自己的獲利模式 可以借3%的錢來賺5%的錢 那就可以大幅加快妳的時間 : 讓妳更早退休 記住 早十年退休 和晚十年退休 這中間差的十年 可是無比珍貴 : 第三部分是有關於避險 投資股票其實跟房子車子一樣是可以保險的 : 怎麼保險? 就是期貨 和 選擇權 (其實還有融資融券) 前陣子股市大跌 有人慘賠千萬 : 就是因為她們只是一般投資者 不懂避險 熟練的投資者絕不會讓腰斬這種事情發生 : 財務智商對一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 但這也是學校完全不教的 : 學校只教妳成為一個好雇員 進入E象限 或成為專業人士 進入S象限 : 這兩個象限的收入都是無法複製的 每天的時間也都全都耗在工作上 : 最後賺來得錢被BI象限的人拿去運用 而BI象限的人可以年輕富有的退休 : 試著想一個問題一億元比較重要還是妳現在做的工作比較重要? : 那妳現在做的工作到你退休時可以帶給你多少錢? 還是妳想像依賴父母一樣 : 退休後依賴政府 如果政府有能力照護妳的前提下 : (組合收入+被動收入)/總支出 > 1 基本上 達到財務自由 可以退休 : 而工作收入無論妳願不願意遲早會消失 倒不如快速增加妳的組合和被動收入早早退休 : 而加快的方法就是利用財務槓桿 努力地想要加薪升值 不如拿來多增加財務智商 : 常常聽到有人中了大獎 沒幾年就花光了 因為這些人的財務智商不夠 留不住錢 : 就像小水杯 就算加再多水 還是只能裝滿一小杯水 : 所以從今天起妳可以做的就是擴充妳的財務智商 成為一個大水桶 : 擬定妳的退休計畫並且努力去做 如果妳想趁妳還年輕時就環遊世界 : 我覺得自己還蠻幸運地 雖然第一份工作不是很順 誤打誤撞之下跑來銀行 : 雖然是做第一線的櫃員(下個月就會補菜鳥了 喔耶) 可是這樣也更貼近金融市場 : 而且最大的福利就是自己的時間 可以去綠島 去爬玉山 去聯誼 : 這是以前在事務所都不敢想的 而且台銀提供很多語言補助費和證照考試補助 : 更別說行員優利存款和低利的消費性貸款 雖然櫃員工作的本身是差強人意 : 或許我還會換工作 不過也會等到把這裡的好處都用一用之後了 : 現在我每個月的組合收入大約有三千多 下個月就可以借消費性貸款 : 這樣下去預計大約十年可以完全以被動收入過活 可以跟我爸一起退休 : 那時候我就會不工作 三十五歲開始環遊世界 這是最終目標 : 不過出發總要有個目的地 祝大家心想事成 哈 這書一本很貴快三百吧 一直抽不出時間看 所以請你幫我看再濃縮一下心得給大家分享 我相信這樣寫出來 一定比你記在心裡會更有感覺 吸收的也更好 PO在這裡當做練功的地方 反正這裡不太會有雜音 版面隨我們PO 不過還是很期待其他人也講講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我看完你的心得後的心得 -- 我簡單講一下 財務桿槓的概念 財務槓桿乘數=資產/自有資金 簡單得來說 假設今天我自有資金一百萬 可是我卻可運用兩百萬的資金 那就是說有其中一百萬是從外部借來的 對於個人來說 基本上財務槓桿的運用不太普遍 對於公司來說 其實很多公司都有運用這點來美化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簡單的講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資產多由債舉而來的,並用借錢買來的資產賺錢 負債增加 股東權益比例自然下降 那麼相對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 淨利/股東權益 就會提升了 這也常是我們看一間公司漂亮ROE時 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介紹完這個概念 我想說的是 財務槓桿是個很好的工具 但對於對投資無知的人 卻有著無比的風險 我認為與其要強調財務槓桿 更該著重的是財務的智商 就是說 我們為了投資付出的是多少的心血與努力 如果說簡單的幾句話 一瞬間的直覺 一本暢銷財經書 一份利多耀眼的新聞 我們就可以把身家投入 甚至舉債投入的話 那麼不僅達到財富自由的機會不會有 落入破產的地步可能性反而較高 投資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錢放定存 儲蓄險 也許不會讓你快速累積財富 也許還會被每天往上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吃掉你的利息 但肯定的是 你不會血本無歸 我認為在投資的領域 多數人小看自己的能力 或是說不太願意花時間為了學好投資 認真的看完幾本書 多數人只希望速成 只要新聞開始介紹 市場一窩蜂 理專狂推 周遭親友有小賺 大多數人會從這樣的模式 完成人生中的第一筆投資 老實說 我也是一樣 XD 不過經過數十本書的洗禮,漸漸的會開始了解 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從來就不是靠別人教他怎麼做 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想法 這一套想法源自於自己的學習、觀察,下的功夫絕對比我們多的太多了 理所當然 人家可以靠著財務槓桿得到財富自由 我們靠財務槓桿卻很可能 落得青山不在沒柴燒 所以結論是 當我們真的想要投資某樣證券、商品 如果你沒有下過苦功 也沒有要啃幾本書的準備 那不如不要投資 更遑論財務槓桿了 以上與大家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8.64.229

09/22 12:55, , 1F
推~謝謝你們,一個出錢出書,一個花時間擠心得^^
09/22 12:55, 1F

09/22 19:56, , 2F
別怪我把班板轉型成投資練功版就好了 XD 叩謝板主
09/22 19:56, 2F

09/23 09:30, , 3F
你要叫阿輝"哥哥"~~懂嗎!!
09/23 09:30, 3F
文章代碼(AID): #18rc53LU (NDHU_ACC_4TH)
文章代碼(AID): #18rc53LU (NDHU_ACC_4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