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求勇者

看板NCCU_PubLaw作者 (immer zur Rede)時間14年前 (2010/02/28 00:12),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幫我看看這個老師上些什麼。順便看有沒有讀本。我對這門課頗感興趣。 (好像也只能作為一種學問的趣味了orz) 學年學期 98學年度第2學期 開課單位 社會三 課程名稱 (中)愛情與社會 (英)Love and Society 授課教師 高國魁 職稱 專任 助理教授 學分數 3.0 修別 選修 先修科目 課程目標 本課程旨在研討愛情與社會的理論和經驗性關連為何。課程規劃不但將側重如何應用(類) 社會學方法來分析愛情的概念和現實邏輯,同時也會強調愛情作為獨特事件的發展,回過 頭如何影響社會學理論及其開展出來的經驗視域。 本課程目的希望培養學生廣泛閱讀和觀察愛情和社會的興趣。藉由文本和脈絡、概念和現 實的互為參照,課程企圖啟發同學主動拆解理論邏輯、分析歷史現象,進而能獨力思考及 判斷大我和小我環境中相互衝突的愛情論述與實作背後的虛實。 課程大綱 愛情似乎構成了人類知識和生命中永恆的好奇。無論是神學、哲學、文學或科學 (自然、 歷史和社會類等學科),各項領域未曾停止過愛情書寫或創作。然而,本課程將從社會學 思想史的特殊觀點考察愛情與社會的辯證關係,於是需要預先排除過廣和過狹的研究取徑 ,縱然在課程內容中不免將多少涵蓋到這些被排除的取徑經常會探討的議題。 首先針對廣泛的那端,本課程必須排除愛的神學、愛的哲學 (e.g. Irving Singer John Armstrong Alain de Botton Christopher Philips)、愛情生物或生理學、愛情自我或社 會心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取向的女性主義哲學 (e.g. Julia Kristeva Luce Irigaray H élène Cixous)。這些取徑雖然能對愛情的本質和功能提出開創性的發現和解釋,但是 容易忽略社會倫理、存有、認識和實作等層面,與本課程宗旨不符。 其次針對狹隘的這端,本課程名稱不是愛情社會學,所以將會排除相關的新興研究,其中 包括像是 Randal Collins Viviana Zelizer Eva Illouz Francesco Alberoni等學者的 研究。無論從行動/結構或者巨觀/微觀的社會學方法論出發,這些研究經常將愛情聯結到 社會運動、資本主義、法律道德等文化和制度的面向。在豐碩的經驗研究成果背後,政治 光譜卻仍侷限在新左派的意識形態之中。可是,在全球自由民主社會的全面啟蒙和反思下 ,新左派和右派的差異似乎早就難以區辨。 為了擴大呈現愛情政治意識的差異光譜,本課程將愛情與社會的關係再現於社會科學、社 會學及社會理論的歷史演化與轉型中。綜言之,課程將一方面論證愛情與社會的隸屬關係 如何在人本和科技現代性的雙重觀點下被反辯證式地翻轉,另一方面針對愛情本身及相關 現象進行實質觀察和分析。前半學期課程將集中考察從古典社會科學到社會學、再轉到第 二現代性社會理論如何刻劃出從他者到自我的認同理路,最後達到個人化愛情可以轉化社 會結構、開創新世界秩序的結論。後半學期則將著重研究反精神分析馬克思主義和後馬克 思主義精神分析的符號化和主體化等反認同理路。很諷刺地,在主流社會學之外,這些新 社會理論反而更能強調愛情主體如何在社會性及普遍性的矛盾缺口下存活。 最後,側重文學、藝術等策略以表現人類情慾重要性的社會理論也將被排除在授課專題外 。這裡指的是牽連到超寫實主義的後涂爾幹社會思想,亦即從Georges Bataille到 Gilles Deleuze的流派。雖然介於愛情和性慾之間的準社會領域很難完全避免被提及,更 別說部分的特性將反映在替代主題論述中,但是由於性別、情緒或情慾社會學之類的課程 是更適合的討論場所,因此本課程沒有另闢專題討論此重要流派,請同學有興趣日後自行 研究。 -- 瞄了一下參考書單,真是太有趣了。鄭光倫可以考慮一下XD 或是允鍾學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3.175.204.11

03/01 00:50, , 1F
好像還不錯~
03/01 00:50, 1F

03/01 00:53, , 2F
但我還有羅蘭巴托沒看完,加上這個就太熱鬧了~
03/01 00:53, 2F

03/01 05:07, , 3F
樓上你在看戀人絮語嗎XD 如果是的話正好去修啊!!!
03/01 05:07, 3F

03/01 05:08, , 4F
如果是流行體系的話,去聽應該也是有收穫。只要不是硬梆梆的
03/01 05:08, 4F

03/01 05:08, , 5F
寫作的零度跟符號學體系。
03/01 05:08, 5F
文章代碼(AID): #1BYKI5gQ (NCCU_PubLaw)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YKI5gQ (NCCU_Pub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