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生命

看板NCCU04_CHI作者 (peu)時間19年前 (2004/10/23 20:51),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 引述《iraq1986 (莫愁)》之銘言: : ※ 引述《newevian (胡丁丁)》之銘言: : : 我今天跟雅凡和peu去看了 : : 3個人都哭了 : : 很好看 多個角度觸動人心 : : 可是看完以後我竟然想罵......他媽的 : : 原諒我不文雅 : : 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 : 可能是害我哭那麼多吧 : : 可惡 幹麻那麼感動阿 : : 搞什麼阿..... : : 我一方面討厭知道太多事情 : : 一方面又好奇這世界 : : 可惡可惡可惡 : : 竟然害我哭 : 連陳水扁都哭了 : 這年頭眼淚實在不值錢 : 不過總統加持過的紀錄片就是不一樣 : 票房活生生破了紀錄啊 .......陳水扁有沒有去我本來一點也不知道 不過不管他的反應如何 都沒有辦法掩蓋生命以各種不同角度給人的反思 就如blast的這段話: --------------- 這種感動既是透過觀影者的反省與同理心, 它連結著每個人不同的生命體驗與經歷, 有時候這感動可以清楚說出, 有時候又太過私密而無從說明, 這些感動其實具有多樣化的面貌與深度, 無法被輕率地解釋為僅是一種消費性的感動, 認為這種感動一定是膚淺的,毋寧是一種精英心態的傲慢。 ......... 其實只是媒體、政治人物與文化精英在消費「生命」所帶來的感動, 對於到戲院去觀賞的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觀影者來說,這樣的批判實在太過廉價。 因此,並不是對「生命」的感動有問題, 而是「生命」被單單地抽離出「全景映像季」的整體脈絡, 使得這感動掩蓋了全景對921的真實記錄, 全景其實是這「感動熱潮」的受害者, 而不是操作這個郭所謂的「感動論述」的始作俑者。 -------------- : 我看的生命還是導演場,意思就是,看完電影還要聽吳乙峰講話 :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片引起的熱烈討論中,有篇文章還滿重要的 : 就是本校郭力昕教授寫的文章 : 堪稱對本片最犀利的批評,也引來更多的回應,吵的沸沸揚揚的 我個人對郭教授的批評不太認同 他之所以有這些觀點 是因為他看這部片的角度太狹窄 侷限在紀錄片一定要如何 侷限在921地震 侷限在吳乙鋒是導演的單一角色 他在批評道德問題這點的同時 自己其實正是犯了自己套在導演身上的這種道德毛病 以自己的標準 數落吳不該介入被紀錄者的生活 數落吳讓自己站在鏡頭前讓自己成為道德指導者 其實我認為 在這部片中 導演不可避免也算是其中的被紀錄者 郭教授批評吳指責羅小姐這件事的失當 這點我認同 但這正也赤裸裸最真實的呈現 陷入絕望深淵中的人的周圍的人的反應 "在羅小姐聞畢淚流滿面、極為苦楚的鏡頭下,我感到難堪。" 的確 感到難堪的不只有郭教授而已 然而這也是這部片的一部分 這部片給不同的人不同的且不只一種的衝擊而不是只有不停感動感動又感動 正是它的可貴之處 郭教授從頭到尾把吳乙鋒界定在導演這角色 而忘了在在這部片中 吳乙峰也是被紀錄的一員 他在他自己的生命裡並沒有辦法做到十全十美 就像這段時間他和他父親的關係 郭教授也許可以指責吳乙鋒不該這麼做 但是他不可以因此就粗暴的論定這部紀錄片這樣處理是不好 : 我把網址附在下面,還有一個電影家族,收錄很多人對生命的回應 : ... : 我也有哭啦....開演不到10分鐘,我的眼淚就掉下來了 : 我自己就在南投長大.地震後才搬來,看到那些熟悉的鐵皮屋,不由得心酸 : 所以看這部片是從頭哭到尾的,哭的鼻子都快被衛生紙擦破皮了 : 連後來吳乙峰講話我都還是再度哽咽 : 真是濫情啊我='= : 不過我有個想法,以下文字是從我以前的文章裡引出來的; : ''我是南投人.但是我從來不會因為地震這件事本身而有什麼感動 : 因為就發生在眼前,每天都看著永無止盡的重建工作 : 對於"生命"能受到這麼大的迴響,我只苦笑吧 : 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被感動的能力 : 只是我也疑惑.當我掉眼淚的時候 : 究竟是被什麼感動呢 : 真的是裡面展現的生命力嗎 : 還是只是訴諸感性的濫情手法呢 : 這部紀錄片相當的"好看" : 即使當作商業片來看也無所謂 : 但是走出戲院的眼眶紅腫的觀眾們 : 真的能從中看到什麼,而重新認識那次的地震嗎 '' 嗯 其實我覺得這部片不只紀錄了921地震本身 也紀錄了吳乙鋒自己 我對吳乙峰和父親 以及和朋友對話那部份 比較有感觸 一開始 吳乙鋒不諒解他父親 拿他父親和受災戶罹難者者家屬作對比 我對此感到很反感 我可以了解他父親為何會這樣 當他父親說 阿 如果地震是發生在宜蘭就好了 全場都在笑 我卻笑不出來 他在給朋友的信裡 好像對父親為何會如此 為何父親不是以前的父親 感到很埋怨 我看到這裡 對吳很生氣 他朋友也好像很生氣 我本來還以為 吳是想以他父親和受災戶作對比 顯出他父親不懂珍惜 頓時覺得這部片很糟 但看到最後發現他朋友根本早已不在人世 而那些回信其實是他自己跟自己的對話時 才又發現吳是真真實實的紀錄了一切 包括自己的掙扎 對朋友的掛念 他曾經生氣的罵他朋友 為什麼不回信 為什麼? 阿 害我打到這裡又眼部線體發作了 罹難者家屬那段 有些孩子才兩三歲來不及體驗人生便走了 他們的父母痛苦 想自己孩子現在在另一個世界過的好不好 會不會被欺負 最後還寫信和孩子對話 其實我並不會因為那些孩子年紀輕輕就離開感到難過 反而還覺得他們有點幸福 真的苦的是活著的人 那些信 其實也算是活著的人自己寫給自己的吧 告訴自己 "我是愛我的孩子 我真的不是故意放他在這裡不管 我感到愧疚 我希望得到原諒 而他 應該會原諒我吧" 但是回頭一想 要是是自己的親人離開 真是一點也沒辦法覺得他們幸福阿 受不了自己深愛的人離開 還是會難過 人類的天性 果然是根深蒂固 而這個時候自己想要做些什麼 珍惜些什麼 卻又發現 好像根本不能做什麼 因為做了這些什麼 還是一樣的 感情面的另一面有現實面 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而這就是人生 然後活著的人再怎麼苦 不管怎樣還是會過來的 因為他沒死 如果沒死的話 看完這部片 我認為它在我心中很接近的呈現 生命是什麼 大於 是部生命勵志片吧 就像最後周性姊妹中其中一人看到自己孩子出生後 那不知道是不是開心卻又擔心的表情 以她的能力能不能給這個孩子一個幸福的生活呢 在年紀輕輕又不是收入穩定的當時 但是可能也有人是從另一個角度想 以生命離去做開頭 以新生命來臨作結尾 使人對生活又產生了希望吧 而果然隨著個人背景經驗的不同 看完一部片後的想法也是很不同的呢 : 上面是我的淺見啦... : 如果你看了生命,一定要看這篇代表性的評論:當紀錄片成為新的教堂 : 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01964 : 看完這篇評論,不如看看反方面的: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成了評論的魔障 : http://www.coolloud.org.tw/news/database/Interface/Detailstander.asp?ID=102189#1 : 兩篇文章都很好玩,她們也都有附一些延伸閱讀,同學們可以隨便看看 哇 謝謝你po這個! 看完電影不只是看完電影 看看其他人的想法大家討論 其實也是電影留給我們的一部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128.79

140.119.128.75 10/23, , 1F
賞一個mXD
140.119.128.75 10/23, 1F

218.167.94.55 10/23, , 2F
推了啦!!雖然我沒去看,都快被你感動了
218.167.94.55 10/23, 2F

61.229.107.9 10/24, , 3F
天阿~我學妹的文筆超好的耶!
61.229.107.9 10/24, 3F

140.119.128.79 10/25, , 4F
拜託不要這樣說...只是一些想法算不上文筆
140.119.128.79 10/25, 4F
文章代碼(AID): #11UbFPTg (NCCU04_CHI)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0
5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5 篇):
0
5
4
4
2
2
1
2
文章代碼(AID): #11UbFPTg (NCCU04_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