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大家找真相

看板NCCU02_MJOUR作者 (青春癡呆小右派)時間21年前 (2003/04/24 13: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clairvoyant (小沒)》之銘言: : 結果大家還是沒找真相,變成「慰留」。 : 換個角度來玩玩吧!這是我昨晚睡覺時想的,大家腦力激盪一下。 聲明,我是行外人。所以下列只是隨口說說,錯了請盡量修理。 : 1.網路是不是媒體? 說似一物即不中。 我的意思是,網際網路本身是個複雜的現象,或複雜的集合體。 它在某些時間地點,可以展現媒體的特質。 : 2.網路如果是媒體,該不該監督?能不能評鑑? : 3.如果網路媒體該監督,如何監督?由誰監督? 政大應該也有訂 LexisNexis 吧。 請吳老師找一篇題名為 「Coase's Penguin, or Linux,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的文章 (Yochai Benkler, 112 Yale L.J. 369) 這篇文章提出的一個有趣現象是,透過網路的連繫與協調,成千上萬 名的使用者可以自發性地編輯一部網路百科全書。內容的審查是透過 參與計劃者的 peer-review,以及上網者的 feedback。 編出來的內容,與大英百科全書這種專業化生產方式相較,直到目前 為止,還不能說是明顯地優於或劣於大英百科全書。而這其實是很驚 人的一件事。 在網路上,查證消息內容是否確實可靠是比較容易的。當然,這還需 要的,是讀者的品質..。 : 4.如果網路媒體不該監督,那為什麼傳統媒體該監督? : 5.我們是不是在利用一個未獲監督的媒體,探討媒體監督? 有可能。不過像我這種無聊人士局外人的出現,基本上就確保了這個 版面不至於淪為「新聞專業人士」的一言堂,或觀點的自我複製。 : 6.傳統媒體過分扯爛污,所以要監督,網路呢? 網路媒體扯爛污的情形也所在多有,當然需要監督。 不過這裡還需要稍加細分。 我在明日報的個人新聞台,或者我曾經參與的「NBA地下網路雜誌」, 與中時電子報在本質上是不同的。後者是傳統媒體的延伸,而前者是 「網路原生」的。意思是,在網路上辦一個媒體,其「進入障礙」是 很低的。 我可能會亂寫、扯爛污,但是讀者與我站在相同的立場。我先是讀者 ,然後才是作者。我並沒有比造訪我網站的讀者更偉大或更有權力( 不論這權力是外顯或是內隱)。讀者可以指正我,可以和我對辯。我 可以砍他的文章,但我並不能阻止他架個站來跟我打對台。但若我是 傳統報紙的編輯,我可以過濾某些言論--這就是為什麼自由時報與 聯合報的讀者投書看起來如此不同的最大原因。 我個人是學經濟學的。網際網路的低進入障礙,提升了競爭的強度。 當然,我不確定這個版上有多少人學過經濟學,也不確定這個版上對 經濟學的認識究竟有多少。這裡的「競爭」指的是傳統經濟學下的意 義,並不是割喉殺價、也不是灑狗血爭取目光。 因此,網路媒體的監督與評鑑,會與傳統媒體不大相同。如果言論是 一種市場的話,網路媒體的完全競爭性與資訊流通性,會消弭一部份 (當然不會是全部)的問題。 : 7.網路媒體難以監督,是因為它的去中心、全球化一大堆因素?就可以不監督了? : 8.網路媒體的訊息評鑑,評起來可能比傳統媒體好? : 9.網路和傳統媒體不同,網路是百姓的媒體,傳統媒體是握有權力的媒體, : 有權力者才有被監督的必要? : 10.終究有些媒體難以監督,有些媒體該監督。所以不是媒體的問題,不是監督的問 : 題,而是情境的問題、權力的問題? : 11.傳統媒體被監督了,會不會轉戰到網路上? : 12.我們的媒體可以透過監督變得愈來愈好? : 還沒想完呢?媒體監督真是個複雜的議題(又要被人打死了)。 如果今天主張的不是媒體監督(monitoring),而是「媒體管制」(regulation)呢? 商品市場裡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管制。食品要標示,銀行要有資本適足率, 上市公司要作財報、要揭露經營資訊。然而,一般大眾對社會、經濟、政 治議題的認識,不見得比他們買菜、買汽車、買股票的認識要強。後者 如果都有管制的話,何以言論市場不需管制? --- 台灣的新聞教育,什麼都好,就是沒有教給學生這件事: 媒體真正的且唯一的行動準則,就是媒體的自身利益。 為了自身利益,媒體可能說實話,也可能不說話,也可能說謊話。 而所謂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小到「保護消息來源不至曝光」 的這種事,都被借來當作維護己身既得利益的擋箭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0.112.6.4
文章代碼(AID): #-ftY0FC (NCCU02_MJOU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ftY0FC (NCCU02_MJ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