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選舉] 我也來個問題(FOR 會長候選人)

看板NCCU作者 (沃爾哲斯)時間14年前 (2010/05/06 18:50), 編輯推噓0(114)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6 (看更多)
※ 引述《chenhaonam (南哥)》之銘言: : 會長,這個頭銜,我想不少自治圈內的人都曾經肖想過... : 但是卻不一定有能力可以成為一位好會長。 : 甚至連嘗試的機會都沒有... : 既然,三位會長候選人都出來選會長這個大位... : 那我想知道一下,三位候選人對於"會長"這個角色 : 是如何看待、與如何定義的?? : 而會長也是個需要熱血,但更需要能力的人!! : 請問,你們又認為會長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呢?? 之前都在寫深論述和處理社團活動 板上積了一堆文沒有回 但我並沒有忘記 各位的每一篇疑問我會盡力在時間允許之內回覆 本文很長 請體諒m(_ _)m 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簡單帶過的東西 我希望可以藉此完整讓大家看到我的論述 我認為 要定義政大學生會會長這個角色 首先應該定義政大學生會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在投入學生會的這段時間與準備參選以來 經歷了很多事 遇見了很多人 聽進了很多話 使我對政大學生會的定義與想法不斷地更新與成長 到了現在選舉的時刻 其實它仍然是不斷地變動的 但是,一個很清晰的核心價值已經出現 我認為政大的學生自治在最近這幾年發展下來出現了很多情況 在此摘錄一段我去監委調查會的心得: =========================================== 在會議過程中大家都有提到一些點 比如 學生關注度不夠、學校有時會給的一些理由、 有心要弄某一塊議題的人手不夠 等等 我感覺這在政大的其他議題上似乎有著共同的特徵 所以我歸納出...應該說是被今天的一切啟發到一個以前就模糊成形的概念 但今天我聽到的一切使它更加清晰: 其實性別啊外籍生這些巴啦巴啦都是政大整體問題的一環 而政大現在的大環境就是多數學生公共議題關注度不夠 每個議題永遠就是跟那議題相關的少數人在弄 徐議員也提到 很多事情其實學生會應該要主動積極去關心 去抓 而不是丟回給學校這部 份身為幹事會有點小慚愧因為我知道我們做得還不是很符合大家和議員的期待我自己看到 的狀況是常常我們分組弄一兩個議題 但其他狀況不斷冒出以致人手和跟進不足 光靠一小群人(關心該議題的人、議會、幹事會、相關社團)弄這麼多事 似乎是力有未逮 我在思考的是 是不是可以朝一個方向去努力: 使學生去思考他們自己其實可以做的事 而不是什麼事都丟給學生會和學校 (這點徐議員今天有提到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應該自己有能力管理一些事) 在擴大群眾基礎、廣徵意見集思廣益、充份討論的情況下 不敢說就能解決問題 可是我相信可以為解決該問題的路打下一個可靠的基礎 這種基礎開始擴大的話 也許我們的下一屆下下一屆就有機會可以徹底解決這些問題 我想我們現在能夠做到的是"擴大這種基礎" 就像是陳議員要弄性別志工團的傳承一樣 這是一個開始 and今天也有議員提到 公權力應該是溝通、協調和幫助 而不單是保護與管束 我覺得說得很棒 然後根據這段話我聯想到了政大的情況 我自己的觀察心得是 其實學校會保護會管束當然一開始是為學生好 因為學生沒有能力弄一些事 或是他們以為自己沒有辦法弄一些事 再加上以前的觀念就是學生專心讀書即可 所以 以時間軸來看 以前的政大是個穩定的狀態: 校方:管理保護學生 保守 學生:乖乖聽學校的話 受保護 學校規定說了算 但隨著時代進步,解嚴後的社會解放、公共意識提升等等 學生開始知道自己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少數人開始起頭) 開始想要去推動很多事情 爭權益或是關心讀書以外的東西 ex樂生或是更多自治權 現在的政大我覺得是這樣: 校方:基本上仍是以自己的想法去管理與保護學生 開始想瞭解學生在幹嘛 但仍偏保守 學生:許多人開始對公共議題有自己的看法 推動很多事情 不想被當成baby 現在就是一個我覺得有些尷尬的臨界點 學生的自主與公共意識已經開始上升到碰觸甚至挑戰學校管理權威 (我覺得這絕對是好事 陣痛是難免的) 學校已經很習慣他們管理一切 不是很習慣學生對很多事有自己的看法 當學生試圖推動很多事情或意圖影響事情的方向 就有可能被學校視為在反對學校 (今天議員也有提到這一點) 很多學生已經變得很有主見 但可能學校的管理系統還不是很能轉得過來去馬上適應這種情況 心態跟行政方式都是 所以造成學生現在普遍可能對校方不是很信任 兩方之間有很多摩擦 未來的理想狀態(我心目中的): 校方: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暢通,也很願意幫助學生 學生:普遍知道自己應該要關心什麼與如何去關心公共議題 更進一步參與其中的改變 這應該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吧 也許是受到台大很多影響 畢竟位置上與地位上是比較接近的 儘管我很不喜歡什麼事都跟著台大跑 但還是希望政大有一天可以出現百家爭鳴關心公共事務的情景 然後就是很開心我可以趕上這個時候 就是政大有可能蛻變的時候 以歷史系的話來說 就是:余有幸躬逢其盛。 =========================================== 以上是我三月時候的想法 隨著最近和六長們接觸越來越多,開始瞭解到 他們也很希望推學生自治 但許多事情和議題 都是學生代表在和學校溝通 這個部份其實現在做得還OK 但是我覺得最嚴重的部份是學生代表和學生沒有充足的溝通 許多時候學生代表在會議上發表的只是自己的意見 不一定是學生的意見 會議記錄或是心得等很少即時PO在板上給大家知道 造成學生自治圈自己玩自己的 廣大的政大人還是搞不清楚狀況 這也是我為什麼進權益部以來每件事跟會議盡量都打逐字稿PO在板上 因為很多時候就連當面溝通都不一定非常順暢了 惶論是間接聽聞的學生了 希望逐字稿可以降低這種情況 有興趣的可以搜sx20001225 應該會看到一堆長文= = 政大的學生自治發展到現在 有非常多的問題 傳承不夠 定位模糊 權力不彰 投入不多 學生們對學生自治的概念不清楚 不知道學生會對他們的意義是什麼 我認為下一屆要選出來的會長 在這個政大學生會發展到第十個年頭之後的歷史關鍵點 在這個學生公共意識高漲  必須重新定義學生與學校之間主客體地位與權責關係的時刻 學生會長身為這一切的橋樑 身為這一切的扛責者與舵手 他必須承擔一個很重要的歷史任務是 重新定位政大學生會的地位與發展方向。 不然政大的學生會永遠就只能這樣呼弄下去 永遠只能是一個地位模糊不清  權力要大不大要小不小 方向要左不左要右不右 事情要做不做 做了不管好不好都被學生罵翻的組織 它到底應該是什麼? 一個常常和校方開會的社團? 辦校園演唱會時對外接洽的校園公關? 還是學生政客爭權奪利的場所呢? 如同我在政見發表會上強調的 我們團隊的核心理念是 提升政大學生願意投入學生自治的風氣與學生關心公共事務的態度 這段期間 和許多前輩和系總幹們吃過飯泡過咖啡 我試圖找到一個大家對於希望學生會應該是什麼的共識 卻發現每個人的想法都南轅北轍 大家對政大這個學校 每個人的認同感都不同 對學生會這個組織 都有不同的想像與方向 最後,我終於理出一個方向 並且將之化為具體的事物 也就是我們提出的政見四大主軸 權益 福利 前瞻 認同 昨天在政發會上有人問到 如果我們要將權益 福利 社會參與這些事物做一個排序 我們會怎麼排呢? 我的回答是 權益擺第一位 再來是前瞻 然後是認同 最後是福利 (我發現我在政發會影片上最後兩個順序似乎講得前後不一 在此糾正) 因為我認為 學生會的本質 永遠應該以爭取並守護學生權益為最終使命 我們是被學生們選出來 接受託付 承擔責任的人 永遠應該為學生權益戰鬥 我認為這是學生會除了由大人們所立的大學法上所寫的 "增進學生在校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之外 真正必須存在的核心意義 再來前瞻 我認為學生會除了是學生權益的守護者之外 也應該是"各種議題的先驅者" 這個概念是長期關心學生自治的海棠學長告訴我的 他說 學生會應該看得比所有學生看得更遠 做得更多 故此我認為 學生會應該要帶領全體的學生去突破校園空間的界限 去和整個社會做交流 帶領全體的學生去做一些"讀書之外"的事情 說得具體一些 就是在各種社會議題上去做公共參與 大學是一個獨立思考的地方 失去了獨立思考與公共參與 就不能稱之為大學 我們也不能夠稱自己為大學生 〈海德格: 德國大學的自我主張 (1933)〉 http://0rz.tw/U8luk 這篇文章是我之前轉貼至學生會板的東西 是1933年一位德國大學校長的就職演說 主題圍繞在大學自治的獨立精神 由此開展闡述大學的目的及其自治的意義等等 我覺得很棒 裡面有一段話: 「德國大學的自我主張就是追求其本質的原初的、共同的意志。我們將 德國大學視爲這樣的高校,她從科學出發,並通過科學,來教育和培養德 意志民族命運的領導者和守護者。」 我很被這段話打動 如果這句話要改成"臺灣的大學自我主張"或是"國立政治大學的自我主張" 它又會是如何被書寫呢? 這也是我今天在六長會談上詢問校長的問題。 我認為學生會要有這樣足夠的高度 才能夠對於自己對於帶領學生邁向未來的方向在哪裡更清楚。 第三是認同 這要從幾個方面來談 第一是過客論(不是過秦論) 政大普遍存在一個奇怪的情況 有學生認為學校把自己當成過客 因為生氣與失望 所以也對學校不聞不問 這一方面主要是來自行政體系作為與學生需求和感覺之間的摩擦及差距 如同我歷史系學長當年曾寫過的神文〈熱水無限好〉 內容似乎反映出了當年一直到現在 學生不信任學校的一些情況 但 就如三號候選人徐悅恆學長所說的 很多時候 其實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當成了過客 第二 是 升學主義 我時常問我的朋友們:「台大是第一學府,成大是南霸天,那我們政大呢?」 即使自己心裡清楚一些答案和定位, 但似乎沒有一個普遍及琅琅上口的印象(除了黨校 這一點後面談) 我大一剛進來時 身邊的許多人都在說:「好煩喔我差幾分幾題就上台大了....」 之類的 讓我非常困惑 原來我拼死拼活考上的心目中第一志願 只是人家吃剩屈就的 當然我相信不是大家都這樣 我也遇過可以上台大熱門系 卻因為喜歡政大的特色而來這裡的人:) 我不希望我們只是以升學主義的階級來檢視這一切 似乎是一流大學 但是卻總離第一名遠一點點的哀愁 第三是歷史 黨校 這個詞 似乎是對政大最直接的印象 即使解嚴早已二十餘年 在校園的各種地方 你卻仍然感覺得到一些東西 是威權陰影的殘留 與 光榮歷史的消退 當否定過去那段威權統治的時期成為政治正確 連帶地 政大過去的許多事情與印象也跟著扭曲與定型 我一直關切著這個問題 當山上的精神堡壘沒有人知道是什麼的時候 我去了校史館觀看政大精神的展覽 歷史博所的學長擔任招待 他說我是那兩天來唯一來看的人 上個月 四六事件 台大與師大學生會都舉辦了紀念晚會 我從季陶樓走出來 聽見兩個女生 應該是剛上完台灣戰後文化史之類的吧 大聲地討論著 "唉喲 為什麼四六事件都是台大跟師大在辦東西 我們什麼都沒有" "對啊政大都沒有什麼學運" "誰叫我們是黨校= = " "對啊 黨校!!~~~~~吼" 我聽了 當下有些難過 也更刺激我反思 政大的歷史到底對我們來說是什麼 當我們進了這個學校 似乎就立刻背負上了一些歷史所加諸的標籤 而且是被粗暴地貼上 更糟的是大部份人渾然不覺 以至於我提出政大節的想法時 有人和我說: "你為什麼要去挑動這些東西呢?大家早就忘記啦 根本沒有人在意! 何必製造出一個麻煩,然後告訴大家我們要解決這個麻煩?" 好吧,原來我們以人文社會科學為傲的頂尖大學訓練出來的學生 對歷史的想法是"忘掉就好" 我認為這是很可怕的想法。 但值得慶幸的是,政大相對其他學校較明顯的人文特色 創造出了許多在音樂、文字、電影、繪畫等藝術領域的成就與人才 逐漸成為了政大人新的特色與認同的集結點 我想,政大學生會應該要瞭解這些事情 想辦法來刺激政大學生思考:我對政大的認同是什麼 進而使政大人真正願意認同政大 而非辦些特意灌輸愛校意識的活動 最後是福利 福利擺最後一個 是不是代表我們不重視它呢? 錯了!它一樣很重要 接受學生的託付 為學生爭取更好的生活與福利 也是學生會工作的基本要素之一 也使學生會在這裡感覺偏向了學生工會而非學生政府 在這部份 我想下一屆政大學生會應該思考的是 政大人最急需的的福利 與如果推動成功之後 改善幅度最大的福利措施是什麼 然後去做到它。 ==================================================== 簡單說,在我看來 這一屆政大的學生會長需要搞定以上這幾件事 我以我的政見主軸當範例做為說明, 其他候選人也有自己的主軸與信念,大家可以比較看看 重新回到同學提問的主題 會長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與能力 我想 他必須知道政大學生會的問題在哪 必須知道政大學生會在這一年的發展方向在哪 哪些是可以在一年內執行完畢 哪些雖然一年內無法解決 但為了立下基礎 即使冒著被罵的風險也要推行 有熱血願意投入政大學生自治 有使命感與責任感願意擔負起這一切 有高遠的眼光看到這些待解決的事情和應該做的事情 有強大的能力推行這些事 有良好的溝通協調模式處理每一件事 有廣大的人脈找到人才替學生會與政大同學服務 我想這是一個完美的 我心目中的學生會長 當然,這不是在說我自己。 但我想他是一個值得追求的樣式 以前我想要成為這樣的人。 如今透過投入政大的學生自治 因著政大的學生自治之需要 我要努力學習成為這樣的人。 第十一屆政大學生會會長2號參選人 歷史二 林家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69.140

05/06 19:23, , 1F
推 看好久XD
05/06 19:23, 1F

05/07 13:35, , 2F
你這篇和你的三萬四千字廢言書一樣毫無重點...
05/07 13:35, 2F

05/07 13:44, , 3F
重點...?
05/07 13:44, 3F

05/07 14:11, , 4F
好的我知道很長 簡單說就是先定位下屆的學生會應該做些
05/07 14:11, 4F

05/07 14:12, , 5F
什麼 然後會長要有能力看到與做到這些 就這樣
05/07 14:12, 5F

05/07 14:16, , 6F
還有我要更正你三萬四千字廢言書這句話 是三萬九千字
05/07 14:16, 6F
文章代碼(AID): #1Bufx-OO (NCCU)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ufx-OO (NC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