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記譜法的問題

看板Musicteach作者 (Volodos)時間15年前 (2009/03/26 08:41), 編輯推噓6(606)
留言12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ab721127 (迷失)》之銘言: : 請問 各位老師: : 有一個記號 實心的倒三角形 到底是重音記號 還是 : 大斷音記號阿?? : 大陸書店出版的 國立編譯館 主編的那本 : 明明就寫大斷音 : 但 有些 書 寫是 重音記號 真是搞混了 : 謝謝回答喔^^ 回文好了, 比較清楚.... 理論上, 這個問題要看作曲家, 但更重要的問題是看樂譜版本 以下內容不討論大陸/全音出的譜, 只討論國外的原典版 先說 Mozart 的鋼琴奏鳴曲 如果用的譜是維也納原典版 (紅皮, editor 就是每年都會來台灣的那個) 那他只有一般斷奏記號, 沒有 stroke (就你說的倒三角形) 我記得在前言中他的理由是 Mozart 只用斷奏記號 但看手稿會知道, Mozart 的確是有用一堆的 stroke 記號 有的原典版會兩種都有 至於怎麼彈, 說實在的, 沒定論 偶爾是 Mozart 會混用, 他自己也沒分的那麼清楚 九成九的情況我們得根據前後才能知道要怎麼彈 唯一的不同是, 在某些情形下 斷奏記號帶表的是突強而不是斷奏 這個意義只有一般的斷奏記號有, stroke 沒有 (參考晚期 F 大調那首, 開頭就是一個二分音符的斷奏 顯然他不是要彈二分音符的斷奏, 他表示突然 因為突強記號在那年代還沒那麼常用) 再說 Beethoven 的譜 ABRSM 的譜, editor 是 Cooper, 記的變清楚的 (Henle 版偶爾會把兩個符號都只用斷奏來表示) 如熱情第三樂章 coda, 一堆和弦斷奏那裡 Henle 是用斷奏 但手稿上是兩種都有, 而且如 Cooper 所說, 極不規則 完全沒有一致性, 也不知道 Beethoven 是怎麼分這兩個東西的 這情形下, 怎麼彈, 只能靠經驗 但兩種符號會被解成 "我們的詮釋應該考慮有兩種不同的觸鍵, 而不是一種" 全部 Beethoven 的作品都有這個現象, 他用的很沒規則 所以寫規寫, 怎麼處理也是經驗 這兩位老人家有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們的手稿太草了 所以只看手稿實在也很難分是那一種 浪漫以後 (Chopin, Liszt....etc.) 比較有規則 '一般' 來說, 斷奏是 1/2 常度 stroke 代表比較短或比較銳利的斷奏 有人說 stroke 是彈 1/4 的長度 但我自己比較常做的處理是, 在彈 stroke 的時後, 用比較快比較銳利的動作 無論是長度不同或觸鍵不同, 總之目標是讓兩個聽起來不同 要練習這東西的區別, 我建議可以練巴爾托克的作品 無論是小宇宙或是兒童曲集, 都有一大堆斷奏跟 stroke 簡單來說的話, 結論是 1. 要先看版本, 每個版本用法不一 2. 要看作曲家 3. 要看前後樂句的關連, 無法只從一個音就知道怎麼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252.83

03/26 11:46, , 1F
那請問拜爾教本的是什麼呢? ?
03/26 11:46, 1F

03/26 15:02, , 2F
很專業.cool
03/26 15:02, 2F

03/26 15:15, , 3F
拜爾就隨便用吧, 他自己也不是很嚴肅的鋼琴家 :P
03/26 15:15, 3F

03/26 20:36, , 4F
阿!!真的喔 ..那蕭邦的黑鍵練習曲的呢??
03/26 20:36, 4F

03/26 23:50, , 5F
不知有無譜例跟版本?
03/26 23:50, 5F

03/26 23:50, , 6F
我喜歡巴爾扥克 好有律動感
03/26 23:50, 6F

03/27 23:25, , 7F
原典版的 感恩...
03/27 23:25, 7F

03/28 01:57, , 8F
台灣原典版...基本上論外@_@| 每本或多或少都有奇妙的錯誤
03/28 01:57, 8F

03/28 15:45, , 9F
黑鍵我記得只有一般的斷奏啊?
03/28 15:45, 9F

04/01 03:13, , 10F
stroke?沒聽過,只聽過staccatissimo,表斷很開來或很清楚
04/01 03:13, 10F

04/01 03:13, , 11F
另外,空心的v才是所謂的重音符號(heavy accent),短的重音
04/01 03:13, 11F

04/01 03:15, , 12F
為什麼舉鋼琴阿,管絃樂不是更能體會其與slur的分別嗎?
04/01 03:15, 12F
文章代碼(AID): #19oizDBf (Musicteach)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oizDBf (Musict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