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配樂雜記

看板Movie-Score作者 ( talk to her)時間14年前 (2010/03/06 02:16),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5058601 應學弟妹邀請我負責播放講解的場次如下: 時間:3/17(三)18:30 地點:台大的第一學生活動中心104室 播放影片:Match Point(中譯:〈愛情決勝點〉) 以下則是由我撰寫的簡介 至於和影片直接相關的部分則以口頭講述為主 歡迎各位一起來看看這部用古典音樂配樂配得極好的電影:) 愛樂社影展講義 電影配樂的幾種情況 電影配樂簡單來講有兩種:一種是專門請寫配樂的作 曲家為該部影片量身定做打造適合的配樂,另外一種則是 使用早已寫好的音樂作為配樂。其中前者有兩種特殊的情 況,即非專門為電影撰寫配樂的作曲家跨界創作電影配樂 ,這在早期的電影尤其常見,因為其為現場演奏而非事先 錄音,且常用管弦樂團伴奏,因此可以想見請古典音樂的 作曲家跨界為電影撰寫配樂是很合理的處理方式之一。 其中最有名的就屬Dmitri Shostakovich(1906-1975) 及Philip Glass。而前者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電影是 當時俄國最重視的藝術之一;第二,Shostakovich也是當 時共產黨執政時期俄國古典音樂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第三,他在年輕時曾有為電影當場鋼琴伴奏的經驗;第 四,他在黨的期待下卻寫出不符期待的第九號交響曲,因 而以受到Zhdanov批判作終,而此一事件也使得他在遭受批 判後轉而創作電影”Encounter at the Elbe”的配樂,因 為那之後他所創作的古典音樂作品大多都在Joseph Stalin (1878-1953)死後才獲得演出的機會。 第二種特殊的情況為導演自行負責擔任配樂的創作, 例如獲得Cannes影展特別獎的名導演暨演員Clint Eastwood ,除了有時會請他的兒子Kyle負責配樂撰寫的工作外,其 實也常為他自己的電影創作配樂。又例如日本導演岩井俊 二有時也會為自己執導的作品配樂並演奏,且從他配樂的 習慣看來,他應該也是位古典音樂的愛好者。 使用古典音樂作為配樂的導演們 而在上述的第二種情況裡,通常多為導演對畫面與音 樂的結合特別敏銳,因此決定不聘請作曲家撰寫配樂。而 導演所使用的音樂也能直接反應出導演本人對於音樂的品 味及偏好。在喜用古典音樂作為配樂的導演裡,最有名者 即為名導Stanley Kubrick(1928-1999),又他最有名的 作品為”2001: A Space Odyssey”中使用R. Strauss(1864-1949) 的”Also Sprach Zarathustra”該段,該曲為作曲家對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的同名著作之讀後感,而Kubrick 用來配合該片中人類演化的段落,是配樂史上最著名的段 落之一。 除了Kubrick以外,喜歡使用古典音樂的傑出導演中, 筆者較為熟悉者還有我國最傑出的導演之一楊德昌(1947-2007) ,以及本次影展所播放影片”Match Point”的導演Woody Allen,而後者或許對前者產生了一些影響,不論是敘事風 格或是配樂的沿用上。楊德昌的第二任妻子彭鎧立不但對 電影及古典音樂都有相當的興趣,本身也是音樂系出身, 並且在楊德昌的電影中有時也負責撰寫及演奏配樂的工作 。而楊德昌除了為自己的電影配樂外,也曾為同為我國最 傑出的導演侯孝賢其電影〈風櫃來的人〉以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四季〉作為配樂。 -- 老師說:「要學習康德的思考方法,而不是當個康德迷。」 ......把康德一詞換成尼采還滿警世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216.99

03/06 10:28, , 1F
換成尼采的話,就......
03/06 10:28, 1F
文章代碼(AID): #1BaKfaCg (Movie-Sco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aKfaCg (Movie-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