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領隊小論文

看板MountainClub作者 (chuo)時間9年前 (2015/03/21 16:04), 9年前編輯推噓4(4012)
留言1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題目:技術活動的傳承 一、 前言: 大學社團人來人去,一項技術活動若出現了斷層,那怕只是2、3年的空窗 ,若想重新建立則必須花上好幾倍的精力才有可能做到。我認為如中嚮、 中岩這類系統性、常態性的活動,最大意義即在以相對較低成本、較高效率 的方式,確保相關經驗、知識、技能甚至精神的傳承。 恰逢社團這兩年重新開始舉辦雪地訓練活動,希望藉此機會討論如何能夠 有效且系統性地將山社各式「技術」傳承予新社員。 二、 現況: 本文所討論的「技術」活動主要包括攀岩、溯溪、冰雪訓等。 就我觀察,社上這幾年傳承相對較好的項目在於攀岩。當然這與大環境攀岩 風氣的提升,進行攀岩活動的門檻相對較低,方便性高等因素均有關係。且 每年一度的初級岩訓、中級岩訓未曾間斷,自然每年都能夠培養出一批對攀 岩活動有基本認識的社員,這些社員就能夠支援社上的各式活動,帶領新社 員接觸攀岩,維持一個好的循環。 但溯溪活動就不同了。由於其活動進行的門檻與成本較高,且這幾年雖然都 有人嘗試舉辦較進階的溯溪訓練,但似乎仍未成為社上一項例行性的活動, 雖然仍不時有一些溯溪隊伍,但總體而言,目前社團內,尤其是大學部的社 員,對於溯溪的知識、技能普遍較為陌生。 冰雪訓的舉行則已在社團中斷多年,這段時間社員對於冰雪方面的技術多是 以個人為單位,向社外其他團體學習。直到去年(2014)在阿佑學長帶領下 ,嘗試重新舉辦,今年(2015)則以去年模式為藍本,修正並舉辦了近年來 第二屆的台大山社雪地訓練。 三、 目的 我認為技術活動的學習主要有兩大方向。 第一項,作為一般登山活動的輔助技能。 第二項,是出於對技術活動本身的熱情與興趣。 我認為以社團的現況,至少應該要能做到第一項,亦即使社員對技術方面有 基礎的認識,使地形、溪水、冰雪不會成為社上隊伍的絕對限制。當然不是 每支隊伍、每個人都是要以技術攀登為目標或強攻困難地形,但至少面對地 形、溪水與冰雪時,能夠有基本的判斷能力。 這裡所言的判斷能力包括: 1.事前隊伍規劃時,對地形、溪水、冰雪的判斷能力。 2.對於相關裝備(含服裝、一般裝備、技術裝備)的準備與操作。 3.遭遇地形、溪水、冰雪時的處理,該如何通過,如何轉進,是否應該撤退等。 4.遭遇非預期地形、溪水、冰雪,或陷入相關危險困境的應變。 而當多數社員都有第一項的能力後,自然會有一些人開始對技術活動本身產生 興趣,努力鑽研,挑戰更為困難的隊伍。 且如此一來就算社上有2、3年時間對純技術攀登有興趣的人較少,但關於技術 活動的基本知識、技能和經驗仍然能夠傳承。 因此我認為除非以後山社爬山,確定不會遇到地形、溪水和冰雪。否則以有系統 的訓練活動使社員至少具備第一項能力是必須的。 四、 作法 綜觀社上過去的歷史和經驗。我認為要維持一項技術活動基本的傳承,包括使 社員具有上述的「基本技術能力以作為一般登山活動的輔助技能」, 主要的作法為: 第一, 常態性的活動 例如平常到岩場攀岩,短天數的溯溪隊伍。 這類活動的重點在於使新社員接觸技術活動,進而產生興趣。並使舊社員複習 相關技術。 以社團現況,我具體的建議是可以增加「一天溯溪隊」的數量。盡量降低接觸 溯溪的門檻,應能使更多人(包括很多身懷絕技的上班族們)參與,烏來、北 橫一帶即有很多適合一天溯溪隊的溪流。技術組可訂立具體目標,如一學期至 少有6支溯溪隊伍(含一天隊)等,積極找人開隊。 冰雪相關活動則受限於地理條件,似乎較難做到。 第二,常態性的訓練 例如初岩、中岩、雪訓等。 重點在傳承技術活動的知識與技能,使受訓學員能具有「基本技術能力以作為 一般登山活動的輔助技能」,或成為社上相關技術的種子組員(如中岩學員之 於傳統攀登)。 這類活動一般的模式是每年舉辦一次,經由招選學員,一連串的書討活動、 室內室外課,加上一個時間較長/強度較高的實地訓練。 以社團現況,除了維持既有的訓練活動,我認為社團(技術組)可以考慮舉辦 類似模式的溯溪訓練。以書討、岩場訓練、2~3支A溯進行,最後以完成一支 B溯結業。結訓學員有義務主辦並協助次年的訓練。 五、 結語: 總結而言,無非希望藉由完整、常態而有系統的傳承,能使山社數十年累積 的各式寶貴知識、技術和經驗能不間斷地傳承。除了作為一種技術能力,能 夠更安全的爬山,走入更深的山林、更險峻的溪谷。也期待山社能在不遠的 將來,開拓出更多如「針山」一般的大業。 六、 參考資料: 1. wildwolflin 2006領隊小論文《淺談溯溪資歷》 2. jaterMOUNT 2008領隊小論文《我決定約下週末把社辦的白牆拆了~》 3. brevis 2010領隊小論文《淺談社上的技術傳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1.103.11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untainClub/M.1426925078.A.B37.html ※ 編輯: chenchuo (111.81.103.111), 03/21/2015 16:09:25

03/22 16:09, , 1F
舉辦"較"進階 未"成"為
03/22 16:09, 1F

03/22 20:36, , 2F
想問你對於 四(做法) 這段,有沒有甚麼執行上的想法
03/22 20:36, 2F

03/22 20:37, , 3F
即 比較過去的做法,與你想的做法是否有差異
03/22 20:37, 3F

03/22 20:38, , 4F
或是過去已有的做法有沒有可以改進的空間?
03/22 20:38, 4F
主要是希望能將「較進階的溯溪訓練」提出,希望社團與技術組可考慮作為社團 行事曆上例行舉辦的訓練活動,理由及大方向的作法如上述 一日溯溪隊等的提出,主要是希望能更積極鼓勵社員開/參與溯溪隊 如同社長/嚮導部會積極每週找人開隊的概念

03/22 22:47, , 5F
推一日溯溪隊,增加玩水隊的數量有助於社員願意跨足
03/22 22:47, 5F

03/22 22:47, , 6F
溯溪的領域,而適度的在這樣的隊伍中帶入技術、溯溪
03/22 22:47, 6F

03/22 22:49, , 7F
安全概念的實際操作與訓練,引起社員興趣同時落實教
03/22 22:49, 7F

03/22 22:49, , 8F
應該是個可以參考的方法。不過我要說的重點是,既然
03/22 22:49, 8F

03/22 22:50, , 9F
你都提出這個論點了,接下來溯溪的季節也近了不妨就
03/22 22:50, 9F

03/22 22:50, , 10F
多開幾支隊伍來落實自己的理念吧XD 加油!
03/22 22:50, 10F
※ 編輯: chenchuo (203.71.94.31), 03/23/2015 09:17:00 ※ 編輯: chenchuo (203.71.94.31), 03/23/2015 09:23:14

03/23 16:35, , 11F
想法不錯,但實際施行上會碰到的問題現在就可以設想
03/23 16:35, 11F

03/23 16:36, , 12F
到的1.現在社員已經有很多例行性活動需舉辦,是否有
03/23 16:36, 12F

03/23 16:36, , 13F
效的提升社員參與的意願與動力,而同時又不排擠其他
03/23 16:36, 13F

03/23 16:36, , 14F
常態性勘查/高山/活動隊伍?
03/23 16:36, 14F

03/23 16:37, , 15F
2.現在山難部是否有能力大量負擔這樣的技術型隊伍?
03/23 16:37, 15F

03/24 00:59, , 16F
"身懷絕技的上班族們"讓我笑了 XDDD
03/24 00:59, 16F
文章代碼(AID): #1L3IOMit (MountainClub)
文章代碼(AID): #1L3IOMit (Mountain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