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雪訓] 雪地醫學 凍傷預防與處理

看板MountainClub作者 (嵐山鳳溪太魯閣)時間12年前 (2012/01/15 00: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x84dj94 (蓁)》之銘言: : 凍傷的預防與處置 : 失溫和凍傷的發生環境與促發因子相近,而且二者常常伴隨發生。登山者應將凍傷誘發因 : 子的防範牢記在心,並針對所將從事的活動善加準備。 : 失溫與凍傷常相隨而來 : 凍傷泛指因低溫而引起的局部身體傷害,常見的凍傷有凍瘡與壕溝足。而在寒冷的環境 : 中,當身體能量生產趕不上體溫流失的速度時,四肢的血管會反射性地收縮,減少血流, : 以使能量集中於軀幹;這種代償作用如果還是不足,下一步便是失溫的發生。登山者應牢 : 記,針對誘發因子的防範,諸如良好的保溫與乾燥、適當的鞋子、備用衣物、避免飲酒與 : 吸煙等,都是有效預防失溫與凍傷的不二法門。 : 凍傷的病徵與診斷 : 凍瘡主要發生在人體的四肢末端與暴露部位,如:手(指)、腳(趾)、鼻尖、耳朵與 : 臉頰等部位,但嚴重的凍傷亦有可能向身體中心擴展。 : 初始凍瘡與表淺凍瘡 : 傷處的初始症狀(凍僵)是刺痛,接著是麻木僵硬,患部呈現蒼白顏色;此時如加以回 : 溫,可完全復原。如果初始凍瘡未加以處理,則會進展為表淺凍瘡,此時皮膚及皮下組織 : 已經壞死, 皮膚依舊蒼白或稍呈灰色,摸起來冰冷但柔軟;解凍後會發紅、疼痛,一至 : 數日後形成如同二度灼傷之大水泡﹔再經數日後,水泡乾燥形成黑色的焦痂,如未併發感 : 染,最後終將被新生的皮膚取代。較深的表淺凍瘡,亦有可能無法完全復原而留下疤痕。 : 深部凍瘡 : 深部凍瘡凍結的部位擴及深部組織,包括:肌肉、神經、血管乃至於骨骼,受傷部位呈 : 深紫色,摸起來堅硬、冰冷如一塊木頭,沒有任何知覺。這種情形即使在回溫之後亦不會 : 改變,患肢形成乾燥壞疽,在一段時間後會自行脫落。 : 壕溝足 : 壕溝足則是因為足部長期浸泡於接近零度的冰水中,雖未凍結,但寒冷造成厲害的血管 : 收縮,導致組織缺氧,累積數日之後便可造成永久傷害。回溫後患處會呈現嚴重的疼痛、 : 腫脹,患足會長期無力,並且對寒冷敏感,此病因常見於在壕溝中作戰的軍人而得名。台 : 灣的中級山潮溼多雨,登山者又喜歡穿著不透氣的膠鞋,是很有可能發生壕溝足的。 : 凍傷的處理步驟 : 當凍傷還在初始症狀時,我們可以用暖暖包、烤火等方式回溫;但是一旦懷疑有凍瘡形 : 成,回溫的步驟就很重要。 : 第一步:移除衣物 : 換下潮溼的衣褲襪子和太緊的鞋子。 : 第二步:考量兩個條件 : 要有一個安全遮蔽的處所和穩定的熱水供應源。絕對避免凍瘡-回溫-凍傷的惡性循環 : 。如果沒有辦法做到,那麼拖著一雙凍傷的腳走出野地求援、到醫院再處理的傷害,會比 : 較輕些。 : 第三步:回溫 : 回溫的關鍵在於迅速加溫。在大容器桶中裝滿 40 到 42 ℃的溫水,然後將患處整個浸 : 入水桶中央,加熱一直到患處柔軟並且發紅為止,通常需時三十分鐘左右,不可超過。加 : 溫中及回溫後會產生劇痛,可給予止痛劑。回溫後的患者必須立刻後送,如後送費時較久 : ,應給予預防性的抗生素。 補充一下 若在山上,無法馬上送醫的狀況 請不要回溫 回溫後再結凍的傷害是更大的 以溫水回溫的部分,我能想到的就只有在登山口等包車來的時候… 山上能做的只有去除溼的,and 換上乾的 …就是這麼少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184.129.157
文章代碼(AID): #1F4QYqSU (MountainClub)
文章代碼(AID): #1F4QYqSU (Mountain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