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好人好報劉老闆~

看板Monkeys作者 (火炎焱燚)時間20年前 (2004/09/10 20:30),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ZenUp (紫色流浪貓)》之銘言: : ※ 引述《sshsshssh (草原之人)》之銘言: : : 確定嗎? 原來有這麼一間公司啊 : 確定有這家公司 : : 請問這間公司的股東股份持有比例是如何呢? : : 如果La new已經是這間公司的股東 : : 那La new和球隊現在的關係是什麼? 還是向達盛公司付錢來經營的贊助商或承租人嗎? : : 或者是負責公司經營的股東? : : 如果是後者 : : 那現在不就應該沒有小白們所說的 買斷不買斷 或 3年的經營期間的問題了嗎? : 按照報導來看,三年是跟原本的第一職棒公司分期付款的錢(我也很訝異報導是這樣 : 寫的) :  至於La New有沒有達盛的股份?記者是寫有。 : 達盛科技行銷詳細的股權分配我就不清楚了。 : 但是,,這的確是小白們認定的沒有買斷無心經營呀!(達盛的董事長是陳盛沺) 這樣來看,許久不見的『聲寶巨人隊』或許有可能會重出江湖 變成La new 二軍的隊名也說不定。 其實像是賣二軍球隊的冠名權、或是多個公司合股投資子公司擁有球隊 與企業是否無心經營球隊,是完全兩碼子的事情。 相反的,我反而認為不由單一出資的股東公司擁有的球隊, 會更有永續經營的可能性。 或許就球隊經營者的角度來看,會覺得『無法隨心所欲、全力施展』 但是就球迷、球員、球團的角度來看 這也是一種『讓資方無法為所欲為』的強力保險。 另外,或許主客場制度施行與否在台灣一直有爭論 (我本身是支持的。但是這和我這篇想講的無關,先跳過。) 但是同一個區域的企業或許財力分開來比不上大財團(例如統一企業) 若是當地企業可以聯合起來,以兩家、三家公司分別持股的方式共同挹注球隊 對於當地居民來說,絕對不會是一件壞事。 球隊不會因為其中一家企業抽腿而解散,但是會因為地域關係吸引當地企業加入經營 球迷不會失去心愛的球隊,球隊則會因為當地球迷的支持而獲得收益。 同時,球隊也不會為了一昧追求收支平衡、獲益而採取『過度失衡』的開源節流方式; 球隊解散的風險也會如同前面網友所說相對分散、減少。 就台灣這15年所發展的職棒來看, 小企業獨資擁有職棒想賺錢不是不可能的事情(E隊是辦到了) 但若想要在球隊的體質上、球員的待遇上、球場的設備上、隊員之間的競爭力上... 都有更多的提昇的話,不花錢是不可能的。 企業規模較小-->資金不足-->球團硬是獨資經營-->開銷太大->只好開源節流(砍人、砍 薪水、全身貼滿贊助廣告、球員接通告比揮棒練習時間還多...etc.-->企業終於回本了 -->球員薪水照樣低落-->企業剛回本正在數鈔票,不想成立二軍-->缺乏競爭球員球技不進 則退-->不花錢成立二軍,受傷了也只能在一軍的例行賽當作調整用(球迷買票來看球員調 整?!)-->流失可能的棒球人才-->國家整體棒球實力不升反降-->球迷失去看球的動力 -->票房變差-->其他企業無意贊助或介入經營-->企業經營職棒規模就越來越小... 我要強調,以上的流程並不能完全代表台灣棒球實力不升反降的原因, 但是,如果職棒的經營有了新的改變與突破的話, 卻有可能提昇台灣整體的棒球實力。 該不該做、想不想做、要不要做,和買斷球隊毫無關係。 最主要的,是要不要花錢、願不願意花錢、如果沒錢肯不肯讓有錢的人來共同參與... 或許某些球團已經開始嚐到獲利的滋味, 但是仔細想想,錢是進了經營者的口袋中,但是是拿什麼換來的呢? 很可能是台灣整體的棒球水準啊! 到底值不值得? 去問那些經營者吧!反正他們又不痛~有錢入袋可能比較重要一點。 『有錢入袋又可以不用跟別人分』可能就更爽了! -- 無不痴,有所思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kyfir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84.161

218.172.158.206 09/10, , 1F
推~
218.172.158.206 09/10, 1F

218.164.166.181 09/11, , 2F
大推
218.164.166.181 09/11, 2F
※ 編輯: joylin 來自: 220.137.240.238 (09/11 00:48)

203.203.201.93 09/11, , 3F
支持第二企業成為二軍的模式
203.203.201.93 09/11, 3F
文章代碼(AID): #11GPw0K9 (Monkeys)
文章代碼(AID): #11GPw0K9 (Monk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