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無痕模式也收集數據!Google 被告上法院、要求 1500 億賠償

看板MobileComm作者 (2020 臺灣獨立!)時間3年前 (2020/06/04 22:32), 3年前編輯推噓5(616)
留言13則, 9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Lsamia (samia)》之銘言: : https://3c.ltn.com.tw/news/40586 : 無痕模式也收集數據!Google 被告上法院、要求 1500 億賠償 : 文/記者黃肇祥/ 2020-06-03 10:22 : 於美國加州 Google 遭告上法院,被求償至少 50 億美元(約 1500 億元),理由是 : Google 侵害用戶隱私,即便開啟無痕模式也會收集數據。 https://imgur.com/jfRIoQU.png
你已啟用無痕模式 現在你可以進行私密瀏覽了。 共用這部裝置的其他使用者不會看到你的活動, 不過,你下載的內容和新增的書籤仍會保留在裝置上。 Chrome 不會儲存下列資訊: 你的瀏覽記錄 Cookie 和網站資料 在表單中輸入的資訊 以下各方可能仍會看到你的活動: 你造訪的網站 你的雇主或學校 你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 其實Google早就寫清楚了 到底矛盾在哪? 「以下各方能看到你的活動」這項目底下, 就寫明了「你造訪的網站」是看得到你活動的 這提告方就是根本就是無理取鬧 無痕模式的用途為「不在使用的裝置留下痕跡」 並非「不在網路上留下痕跡」 既然要用無痕不想帳號被網站連結、追蹤 那根本不該登入帳號 只是剛好 Google 同時是 Chrome 瀏覽器開發者跟 Google 搜尋網站營運方而已 你登入 momo 上去買東西,難道 Google 就能夠阻擋 momo 記錄你的消費習慣嗎? 沒辦法嘛,因為你自己登入了,自己跑去建立連結了啊 對了,這是Firefox的隱私瀏覽模式 https://imgur.com/NgQYpv1.png
它是這樣寫的 「隱私瀏覽不會讓您在網路上匿蹤。您的雇主或網路業者還是能知道您看過哪些網站。」 這功能本來就不是讓使用者隱身用的,只是讓自己的記錄不會留在裝置中而已。 想保護自己的隱私,還登入帳號 提告人如果不是蠢蛋的話,那就是故意想敲詐 Google 不是蠢,那就是壞 想要不在網站留下痕跡,不止不該登入帳號,還需使用VPN、tor等工具隱藏ip 想要光靠無痕瀏覽來保護隱私,還是洗洗睡吧 -- https://i.imgur.com/VKku6Ap.p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166.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591281179.A.26E.html

06/04 22:34, 3年前 , 1F
簽名檔是哪部阿
06/04 22:34, 1F
公主連結

06/04 22:36, 3年前 , 2F
嚴格來說你回錯人惹
06/04 22:36, 2F
我有發現XDD ※ 編輯: zhtw (36.236.166.40 臺灣), 06/04/2020 22:38:08

06/04 22:44, 3年前 , 3F
這就跟騎Gogoro送外送再來抗議一樣阿,自己沒看清
06/04 22:44, 3F

06/04 22:44, 3年前 , 4F
楚合約內容,我自己當初牽S2的時候就有看到這條約
06/04 22:44, 4F

06/04 22:44, 3年前 , 5F
但是一堆人沒看到就簽下去才在抱怨幾乎是一樣道理
06/04 22:44, 5F

06/04 22:45, 3年前 , 6F
你說的這些某些不理性只想為酸而酸的人是看不到的
06/04 22:45, 6F

06/04 22:49, 3年前 , 7F
樓上這發言危險,小心被檢舉「挑釁別人不理性為酸
06/04 22:49, 7F

06/04 22:49, 3年前 , 8F
而酸」
06/04 22:49, 8F

06/05 00:33, 3年前 , 9F
XD
06/05 00:33, 9F

06/05 06:52, 3年前 , 10F
記得開無痕,chrome還是持續送封包去Google
06/05 06:52, 10F

06/05 14:00, 3年前 , 11F
沒有送吧,你可以證明的話應該可以找律師免費幫你告
06/05 14:00, 11F

06/05 21:00, 3年前 , 12F
之前小米一堆人回中國不意外,真的可笑
06/05 21:00, 12F

06/06 09:02, 3年前 , 13F
等等又會一堆文盲跑來開酸.....啊,已經有了ㄏ
06/06 09:02, 13F
文章代碼(AID): #1UsGOR9k (MobileComm)
文章代碼(AID): #1UsGOR9k (Mobile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