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計算手機或平板使用行動電源的充電次數消失

看板MobileComm作者時間10年前 (2013/11/19 14:49), 編輯推噓0(004)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好讀網誌版:http://goo.gl/zzinYB 以下為不專業之複製貼上文 最近常常被問到:「這個的行動電源,我的手機可以充電幾次阿?」 是不是也有發現,每次買行動電源回家,總是與算起來跟使用次數不同? 先排除「黑心貨」或是「虛報容量」。 很多人的計算方式可能是這樣: 假設使用一顆 12000mAh 的行動電源替 Iphone 5s 充電,Iphone 5s 的電池容量 為1560mAh,這樣可充電次數就可以得到:12000 / 1560 = 7.69,所以就會認為這顆 行動電源可以充電 7.69次。 但是實際使用起來,怎麼都不到6次,心裡就開始懷疑是否為「黑心貨」或是「瑕疵品」! 先別緊張,因為這樣計算方式是錯誤的!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們吃下肚子的東西,一定無法100%吸收為我們自己身體所用! 其次,我們在高中物理課的時候,都有學到:「能量守恆定律」(大概我也只記得這個 名詞 XD);「能量」指得是能讓物體工作的能力,例如:施力能提供動能、電能提供電能 ...等,能量守恆定律,是指能量之間可以互相轉換,例如:電能能轉換成熱能...等。 這種能量可以彼此間互相轉換! 同理可證,行動電源在充放電的過程中,會把這些電能轉換成熱能,或是在傳遞時消耗在 傳遞的途中,所以都會有電能的損耗;要計算出行動電源的充電次數,我們可以參考下圖 ,了解行動電源的充電結構: http://goo.gl/hbGUDd 行動電源中所使用的「鋰電池」或「鋰聚合物電池」的電壓通常都在 2.7V 到 4.2V 之間 ,而在行動電源對裝置充電過程中,行動電源必須要將電池的電壓升至 5V 的電壓,才能 對其他裝置進行充電,在升壓的過程中會有電量損耗,所以行動電源的電源轉換率約為 75%-85%。 http://goo.gl/WojO6x 而電力從USB充電線輸送至手機後,透過手機內的充電管理晶片降壓,才能將電力導入手機 電池,這時候也會產生電量損耗,而手機的電源轉換率約為85%左右。 經過這種層層的電量輸送與轉換,電量的損耗是相當可觀的! 另外,行動電源為手機充電時,若一邊充電一邊頻繁使用手機,例如:上網、玩遊戲、 聽音樂、通話量大等,都會造成充電電量耗損,產生充電時間過久未滿或行動電源充不了 幾次就沒電的錯覺。如下圖。 http://goo.gl/mMyqHh 知道了上述原理之後,行動電源可充電次數的計算公式如下,共四步: 1. 行動電源可充電的電量_1 (mAh) = 行動電源的電容量 x 0.85 因為鋰電池都具有低電壓保護,當低電壓的時候就會切斷,防止過度放電。所以實際使用 電量大約為8.5折 (乘以0.85)。 2. 行動電源可充電的電量_2 (mAh) = 行動電源可充電的電量_1 x 3.7 ÷ 5 因為行動電源的電芯電壓為 3.7V,USB充電的電壓為 5V,故需要升壓轉換。 3. 行動電源可充電的電量_3 (mAh) = 行動電源可充電的電量_2 x 0.85 升壓轉換是以能量不滅定律計算,實際轉換效率各家不同,故假設轉換效率為85%。 (升壓轉換效率較低,如降壓轉換可達95%) 4. 實際可充電次數 =行動電源可充電的電量_3 ÷ 手機本身的電池容量 由USB(5V)轉入手機電池,轉換效率約90~95%,但由於同第一項,實際手機電池不可能放到 完全沒電,不計手機轉換損失。 ***************************** 如果覺得上述的內容太過繁複! 有個超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將行動電源的容量 x 0.55 (這個係數也會依據行動電源的 品質而上下調整) ÷ 手機或平板的電池容量。 例如:我的手機 HTC Butterfly 手機電池容量為:2020 mAh 我的行動電源:Kamera Neo Power S12 電芯容量為:12200 mAh 計算出我的行動電源可充電電量為:12200 x 0.55 = 6,710 (mAh) 計算如下:12200 x 0.55 ÷ 2020 = 3.32 所以我的行動電源大約可以對「完全沒電」的蝴蝶機充電3次。 有朋友也問,我該如何查詢我的手機或平板的電池容量? 我都是到:ePrice 手機比價王 ,上面都有各款手機詳細的資料喔! 可以利用此資訊,來好好挑選自己心目中實用的行動電源吧! ^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11/19 16:31, , 1F
老調重彈 明年法規上路 標清楚就沒這麼多問題要考慮
11/19 16:31, 1F

11/19 16:31, , 2F
11/19 16:31, 2F

11/21 00:33, , 3F
4.2V 跟5V 的差異 很多人不在乎…
11/21 00:33, 3F

11/21 00:34, , 4F
廠商也很樂於打迷糊仗
11/21 00:34, 4F
文章代碼(AID): #1IYmeFSt (MobileCo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