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英專家:歐洲應速強軍 因應2030年前印太衝突致美分心

看板Military作者 (為什麼不給我神奇ID)時間6月前 (2023/12/14 04:49), 6月前編輯推噓9(9018)
留言27則, 13人參與, 6月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來源: 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312140006.aspx 原文摘要: 英專家:歐洲應速強軍 因應2030年前印太衝突致美分心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13日專電)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一名高階研究 員近日示警,歐洲必須儘速強化軍力,以因應在2026至2028年印太區域可能爆發衝突,導 致美國無力顧及歐洲,而俄羅斯趁機侵犯北約國家。 專精空戰研究的布朗克(Justin Bronk)在RUSI官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國軍力的成長 速度超乎多數人預期,特別是在長程反艦飛彈、空中預警機及加油機攻擊飛彈等能力的發 展,對美軍在印太區域構成顯著挑戰。然而,許多美方用以應對共軍相關能力發展的作戰 工具與系統,預計要到2029或2030年才可達到數量足以發揮效益的規模。 布朗克示警,這意味在2026至2028年之間,共軍可能試圖封鎖或侵略台灣,以及南海或東 海水域內的關鍵爭議領土。屆時中國必要的軍事能力估計已大致發展成熟並投入部署,較 美國早一步。 一旦印太區域在2026至2028年之間出現危險的對峙局面或爆發軍事衝突,美國在履行安全 承諾、滿足盟友需求方面恐顯得十分勉強。 布朗克分析,美軍歐洲司令部(EUCOM)及中央司令部(CENTCOM)或許因此必須移轉部分 軍力至印太司令部(INDOPACOM)所轄區域。在此情況下,一旦俄羅斯同時對北大西洋公 約組織(NATO)成員國發動攻擊,歐洲顯然無法期待美軍迅速增兵馳援。 布朗克指出,試圖證明俄羅斯或者是中國構成的軍事威脅更迫在眉睫的分析評論往往忽略 一個根本要點:支持俄羅斯、確保俄羅斯持續在歐洲構成足以讓西方分心的軍事威脅,符 合中國利益;另一方面,只有在美軍被廣泛牽制於印太區域的情況下,俄羅斯才有可能直 接攻擊在歐洲的北約成員國。 也就是說,對歐洲而言,在2020年代中期至晚期,隨著美中之間可能爆發軍事衝突,俄羅 斯將有強烈誘因把握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瓦解北約。 同時,進入2020年代中期至晚期,俄羅斯將已全面提升軍工業產能數年,部隊的實戰能力 也可望隨經驗累積而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情報界一名消息人士日前告訴中央社,莫斯科企圖透過隱諱或間接手 段刺激或誘使北京在台海採取更激進舉措,促使美國因為不得不因應「台海有事」,而無 力有效應對俄羅斯在歐洲的破壞行動。 為達此目的,俄羅斯今年夏季將一名曾直接在對外情報局(SVR)局長納雷什金(Sergei Naryshkin)麾下工作多年的中國事務專家派赴駐北京使館,其主要任務之一即為蒐集及 研析情資,以在適當時機催化局勢升高。 西方內部在支援烏克蘭抵抗俄羅斯侵略方面的各種歧異近期浮上檯面。布朗克指出,短期 的挑戰讓人容易忽略未來幾年發生更重大衝突的風險,而這風險正在上升。俄羅斯經濟早 已進入戰備狀態、經濟為戰爭服務,而美國的軍工產能尚不足以補充自身庫存,歐洲國家 則遲未能擺脫和平時期的防衛態勢。 布朗克分析,北約目前在許多關鍵領域仍大量依賴美國,特別是在打擊俄羅斯空中防禦系 統、確保對俄制空優勢、強化自身空防,以及彈藥與零組件補充、指揮控制、衛星能力等 層面。由於北約歐洲成員國缺乏大規模動員強大陸戰人力與火力的條件,制空優勢尤其重 要。 另一方面,儘管在俄羅斯去年2月全面侵略烏克蘭後,西方各國紛紛宣示強軍決心,與莫 斯科當局的作為相較,西方在強度、速度和規模上,恐怕還是落後。 俄羅斯已準備好打長期戰爭,目標為輾壓、耗盡烏克蘭及其西方支持者的能力和意志。莫 斯科已宣布擬提升國防預算68%,這大約是俄羅斯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5%。儘管長期 而言,這恐給俄羅斯經濟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卻尚不足以在短期內導致政權裂解。 與此同時,歐洲仍疏於必要的防衛和產業投資。布朗克提到,儘管許多國家曾做出大幅增 加防衛預算的承諾,這些承諾要不是仍未落實,就是尚未編列資源以利未來幾年內執行。 布朗克指出,主張烏克蘭應與莫斯科「和談」的人是被嚴重誤導且天真:俄羅斯的戰略目 標至今未改變,且已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西方背叛烏克蘭卻將相當於坐實俄羅斯「勝利 終將屬於我們」的信念、堅定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繼續作戰的決心。 布朗克示警,若烏克蘭最終被迫屈服、甚至西方以斷絕軍援要脅,這將向俄羅斯和中國傳 達極其危險的訊號:西方缺乏戰鬥意志。而這顯然不利嚇阻任何潛在侵略。(編輯:陳正 健)1121214 心得感想: 新邪惡軸心從烏俄戰爭以來,一直在世界各地發動爭端,想要讓美國無法抽身, 但美國幾乎都沒有直接參與的跡象,還是把戰略重心放在印太, 如果明年川普又上台,很大可能又首先要拿北約來MAGA, 歐洲諸國的國防應對太少又太慢,特別是西歐地區, 東歐國家大多比較窮,有心無力,波蘭狀況稍微好一點, 波羅的海三國離俄國太近相對體量又太小,根本首當其衝。 美國現在在預算跟選舉的爭議中,如果明年川普上台,持續軍援烏克蘭不樂觀, 歐洲如果不加速大幅軍援烏克蘭,對自己未來的國家安全會非常不利。 而即便川普上台,亞太的狀況應該還是會好些, 一來臺日韓等對國防還是肯花錢與投資,只要不換個親中的領導人, 美國是比較不會找麻煩。 二來美國外交、經濟與軍事方面現在把亞太的利益放在比較優先的地位, 相對歐洲還是會重視一點,而美國始終需要一個戰略的對手, 中國還是優先的假想敵。 -- ◆ 此次停留時間: 865686 小時 56 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246.25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02500568.A.544.html ※ 編輯: tony121010 (61.231.246.253 臺灣), 12/14/2023 04:53:47

12/14 05:22, 6月前 , 1F
催化北京在台海的激烈舉措,是不是指舉發習底下的
12/14 05:22, 1F

12/14 05:22, 6月前 , 2F
親美勢力,像是外交立場較親美的秦剛
12/14 05:22, 2F

12/14 05:23, 6月前 , 3F
還有態度較不願開戰的火箭軍將領
12/14 05:23, 3F

12/14 05:44, 6月前 , 4F
12/14 05:44, 4F

12/14 05:44, 6月前 , 5F
烏克蘭真的要撐下去
12/14 05:44, 5F

12/14 07:50, 6月前 , 6F
幫烏克蘭打贏是最好的方案
12/14 07:50, 6F

12/14 08:14, 6月前 , 7F
制裁中國,斷俄後援,邪惡軸心就崩盤了
12/14 08:14, 7F

12/14 09:41, 6月前 , 8F
台灣應拋磚引玉軍援烏克蘭
12/14 09:41, 8F

12/14 10:23, 6月前 , 9F
台灣自己軍備都缺乏了 那什麼援烏?
12/14 10:23, 9F

12/14 10:26, 6月前 , 10F
台灣有援烏阿 只是不是軍火
12/14 10:26, 10F

12/14 10:31, 6月前 , 11F
英國自己也有GIUK防線要顧吧?
12/14 10:31, 11F

12/14 10:38, 6月前 , 12F
台灣的鷹式可能賣給美國拔拔整理中
12/14 10:38, 12F

12/14 10:44, 6月前 , 13F
沒用,1930納粹崛起歐洲危在旦夕,但同盟國提出提
12/14 10:44, 13F

12/14 10:44, 6月前 , 14F
高軍費的政黨全都敗選,選民依然選擇醉生夢死然後出
12/14 10:44, 14F

12/14 10:44, 6月前 , 15F
事被打後再去哭求美國爸爸救他們
12/14 10:44, 15F

12/14 10:57, 6月前 , 16F
1930年代美國孤立主義、英法綏靖主義
12/14 10:57, 16F

12/14 10:58, 6月前 , 17F
當時西方國家指望德義日法西斯勢力制約蘇聯擴張
12/14 10:58, 17F

12/14 10:59, 6月前 , 18F
卻犧牲了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和中華民國的領土主權
12/14 10:59, 18F

12/14 11:00, 6月前 , 19F
美國在1930年代就制定了顏色作戰計畫
12/14 11:00, 19F

12/14 11:25, 6月前 , 20F
為了對抗共產勢力擴散結果誕生法西斯的歷史,我相信
12/14 11:25, 20F

12/14 11:25, 6月前 , 21F
歐美有從中學到教訓
12/14 11:25, 21F

12/14 12:01, 6月前 , 22F
美國當年聯中制蘇策略也是啊
12/14 12:01, 22F

12/14 12:02, 6月前 , 23F
結果被六四事件打臉了
12/14 12:02, 23F

12/14 12:02, 6月前 , 24F
美國就狠下心宣布對中武器禁運
12/14 12:02, 24F

12/14 17:31, 6月前 , 25F
先管好你們的蘇聯軍情處 叛徒 洩密一大堆
12/14 17:31, 25F

12/15 08:29, 6月前 , 26F
歐洲人民現在被通膨弄到非常窮 要他們支持加大軍事
12/15 08:29, 26F

12/15 08:29, 6月前 , 27F
預算有難度
12/15 08:29, 27F
文章代碼(AID): #1bUXZOL4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