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俄式坦克的彈藥補給方式

看板Military作者 (ohwahahaha)時間1年前 (2023/05/26 09:48), 1年前編輯推噓21(21056)
留言77則, 2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今天早上看到這個T-64的填彈方式讓我有點詫異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5006592545/videos/2212183698970936/ 我原本以為俄國坦克講的自動填彈是指某個裝置會"取彈" + "上彈" 或者是說某個裝置可以讓人車在整補的時候,機器可以自己補充彈藥 (例如有個小滑軌+小機器手臂把彈藥填入彈藥轉盤) 結果T-64的這種作法有點類似自動步槍,很耗人力 類似步兵在休息整補的時候用手把子彈填入彈匣那樣 後來去查了一下youtube 烏克蘭的T-64:https://youtu.be/-cZzRyU_TAs
(還要拿個工具固定某個東西) T-80:https://youtu.be/QHn_N3Vq9DM
T-72找不到彈藥補給的影片,不過T64跟T-80都方式類似,T-72大概也差不多 看彈藥手裝填要側著腰身,把彈藥從上方弧形放入填彈機承架+填彈藥包 看著看著我都覺得自己的腰在疼了 這種作法我也不知道優缺點要怎麼講 用步槍來比喻的話,俄國坦克看起來像AK47自動步槍 西方坦克看起來像Martini-Henry步槍 明明西方坦克看起來好像比較落後 但下意識就是會想選M1那種多一位裝填手的方式 對了,俄軍坦克怎麼都要加個額外的彈藥包? 西方坦克上彈就直接擊發了 俄軍彈藥精度不好,怕走火殉爆嗎 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224.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85065726.A.68D.html ※ 編輯: ohwahahaha (59.124.224.19 臺灣), 05/26/2023 09:50:20

05/26 09:55, 1年前 , 1F
以前我們討論過 台灣如果買了俄系坦克 在路上如果
05/26 09:55, 1F

05/26 09:55, 1年前 , 2F
看到缺條手臂的男性 那他一定是當過戰車兵
05/26 09:55, 2F

05/26 09:57, 1年前 , 3F
俄系裝備的人機介面就有名的爛應該改稱為反人類介
05/26 09:57, 3F

05/26 09:57, 1年前 , 4F
05/26 09:57, 4F

05/26 10:01, 1年前 , 5F
因為採用的是分裝彈設計
05/26 10:01, 5F

05/26 10:01, 1年前 , 6F
跟一般常見的定裝彈不一樣
05/26 10:01, 6F

05/26 10:02, 1年前 , 7F
彈藥包的問題就是 因為車子小 又要自動裝彈機 但是
05/26 10:02, 7F

05/26 10:02, 1年前 , 8F
脫殼穿甲彈越長穿深越好 穿甲彈加藥包太長 做成一
05/26 10:02, 8F

05/26 10:02, 1年前 , 9F
體化裝不進去 所以用分別裝填
05/26 10:02, 9F

05/26 10:04, 1年前 , 10F
我比較驚訝的是他彈體跟藥筒是分開的...
05/26 10:04, 10F

05/26 10:05, 1年前 , 11F
喔喔樓上剛好有解說 謝謝
05/26 10:05, 11F

05/26 10:05, 1年前 , 12F
為什麼要這樣做的原因是
05/26 10:05, 12F

05/26 10:05, 1年前 , 13F
一發北約常見的120mm口徑Rheinmetall生產
05/26 10:05, 13F

05/26 10:05, 1年前 , 14F
APFSDS戰車炮彈的重量為19.8公斤
05/26 10:05, 14F

05/26 10:05, 1年前 , 15F
已經接近一個裝填手能迅速搬動的極限
05/26 10:05, 15F

05/26 10:07, 1年前 , 16F
所以為了減緩裝填手的體力消耗
05/26 10:07, 16F

05/26 10:07, 1年前 , 17F
蘇聯人就想出了這種分裝彈藥設計
05/26 10:07, 17F

05/26 10:07, 1年前 , 18F
裝填手只需要搬動發射藥包即可
05/26 10:07, 18F

05/26 10:07, 1年前 , 19F
不過缺點就是如果戰車被擊中
05/26 10:07, 19F

05/26 10:07, 1年前 , 20F
就非常有可能導致其他發射藥跟著被引爆
05/26 10:07, 20F

05/26 10:07, 1年前 , 21F
這就是為什麼有自動裝彈機的蘇系戰車特別容易飛天炮
05/26 10:07, 21F

05/26 10:07, 1年前 , 22F
塔的緣故
05/26 10:07, 22F

05/26 10:17, 1年前 , 23F
各有優缺啊 如果西方坦克彈藥口徑再加大勢必要用到
05/26 10:17, 23F

05/26 10:17, 1年前 , 24F
自動裝彈機的 現在彈藥已經不輕了
05/26 10:17, 24F

05/26 10:18, 1年前 , 25F
分裝彈算是配合T-64的設計理念,盡可能壓低車高縮小
05/26 10:18, 25F

05/26 10:18, 1年前 , 26F
體積,用分裝彈就能把彈藥都放在車體最低處,減少被
05/26 10:18, 26F

05/26 10:18, 1年前 , 27F
擊中的機率
05/26 10:18, 27F

05/26 10:19, 1年前 , 28F
後來跑出頂攻彈藥就不是60年代蘇聯設計局能預料到的
05/26 10:19, 28F

05/26 10:19, 1年前 , 29F
事了
05/26 10:19, 29F

05/26 10:26, 1年前 , 30F
討厭的發射藥
05/26 10:26, 30F

05/26 10:27, 1年前 , 31F
但一直到後面的俄系坦克設計還是繼續把彈藥放底盤
05/26 10:27, 31F

05/26 10:32, 1年前 , 32F
整個設計哲學就跟西方不一樣 所以當科技進步了 車體
05/26 10:32, 32F

05/26 10:32, 1年前 , 33F
小再也無法避免你被擊中(反甲飛彈/新射控/新觀瞄)
05/26 10:32, 33F

05/26 10:35, 1年前 , 34F
感覺就只剩壞處
05/26 10:35, 34F

05/26 10:38, 1年前 , 35F
M1戰車的彈藥殼是可燃的
05/26 10:38, 35F

05/26 10:40, 1年前 , 36F
T-14好像搞到三個人並肩坐在駕駛附近 後面通通自動
05/26 10:40, 36F

05/26 10:40, 1年前 , 37F
05/26 10:40, 37F

05/26 10:44, 1年前 , 38F
口徑變大採分裝分離並不罕見啊,像二戰IS-2、SU-152
05/26 10:44, 38F

05/26 10:45, 1年前 , 39F
現代如挑戰者的120線膛砲彈也是兩段式裝填
05/26 10:45, 39F

05/26 10:45, 1年前 , 40F

05/26 10:55, 1年前 , 41F
回文推 都專業
05/26 10:55, 41F

05/26 11:06, 1年前 , 42F
自動裝彈機會是下一代戰車的顯學
05/26 11:06, 42F

05/26 11:06, 1年前 , 43F
就算是西方,KF-51、EMBT跟Abrams X都是自動上彈
05/26 11:06, 43F

05/26 11:09, 1年前 , 44F
M1 apfsds 的鏢長到很塞進彈筒裡,是要怎麼兩段式
05/26 11:09, 44F

05/26 11:09, 1年前 , 45F
裝填
05/26 11:09, 45F

05/26 11:11, 1年前 , 46F
其實蘇英反而是因為彈頭分開導致脫殼穿甲彈彈桿總長
05/26 11:11, 46F

05/26 11:12, 1年前 , 47F
偏短 穿甲反而沒有很夠力...
05/26 11:12, 47F

05/26 11:30, 1年前 , 48F
平常保養車子的時候一人操作+三個助手比較輕鬆,用
05/26 11:30, 48F

05/26 11:30, 1年前 , 49F
自動裝彈機的車通常採用三人車組就是一人操作+兩人
05/26 11:30, 49F

05/26 11:30, 1年前 , 50F
助手
05/26 11:30, 50F

05/26 11:30, 1年前 , 51F
三人車組還有個問題就是戰場警戒,在戰場上休息需
05/26 11:30, 51F

05/26 11:30, 1年前 , 52F
要排人站哨,三人輪班比四人輪班更累
05/26 11:30, 52F

05/26 11:47, 1年前 , 53F
那些也只是預計要裝自動裝彈機而已,實際還是燈量
05/26 11:47, 53F

05/26 11:47, 1年前 , 54F
產再來看吧
05/26 11:47, 54F

05/26 12:18, 1年前 , 55F
就一體式跟分離式彈藥啊 分離式好處是車內空間配置
05/26 12:18, 55F

05/26 12:18, 1年前 , 56F
相對靈活 裝填手相對省力一些 但最大缺點就是彈長限
05/26 12:18, 56F

05/26 12:18, 1年前 , 57F
制 這點在現在都用APFSDS的情況下就被放大了
05/26 12:18, 57F

05/26 12:18, 1年前 , 58F
也有看過自動填裝系統是彈、藥分離的
05/26 12:18, 58F

05/26 13:27, 1年前 , 59F
西方現役的話90式和雷克勒也是自動裝彈
05/26 13:27, 59F

05/26 13:28, 1年前 , 60F
還有10式
05/26 13:28, 60F

05/26 13:54, 1年前 , 61F
用自動裝彈機就是為了壓縮車高啊,西方傳統主戰中最
05/26 13:54, 61F

05/26 13:54, 1年前 , 62F
矮的m1也有2米44高,T-72不過2米19。蘇聯當時的裝甲
05/26 13:54, 62F

05/26 13:54, 1年前 , 63F
洪流不追求俯角,不被打到比裝甲厚度更重要。另外補
05/26 13:54, 63F

05/26 13:55, 1年前 , 64F
充一點,裝彈機夾斷手似乎是以訛傳訛,已知文獻上從
05/26 13:55, 64F

05/26 13:55, 1年前 , 65F
來沒記載過類似的事
05/26 13:55, 65F

05/26 13:59, 1年前 , 66F
然後日本90、10和雷克勒用的是尾艙式裝彈機,雖然有
05/26 13:59, 66F

05/26 13:59, 1年前 , 67F
洩壓閥,但是備發彈量其實不多,其餘備彈還是存放在
05/26 13:59, 67F

05/26 13:59, 1年前 , 68F
駕駛旁的彈艙內,被擊中照樣要飛炮塔,因此我推測m1
05/26 13:59, 68F

05/26 13:59, 1年前 , 69F
在升級130mm 主砲前,應該不會改裝成abrams x 的構
05/26 13:59, 69F

05/26 13:59, 1年前 , 70F
型,安全性差太多了。
05/26 13:59, 70F

05/26 14:03, 1年前 , 71F
type-90好像10還15發 在蝸星每次打完就要躲起來 等
05/26 14:03, 71F

05/26 14:03, 1年前 , 72F
組員搬砲彈..
05/26 14:03, 72F

05/26 15:24, 1年前 , 73F
車室真狹窄,幽閉恐懼症的人會發作吧!
05/26 15:24, 73F

05/26 15:44, 1年前 , 74F
自動裝彈機械感十足 很帥
05/26 15:44, 74F

05/26 16:18, 1年前 , 75F
蘇系戰車可不會考慮人員的安全和舒適
05/26 16:18, 75F

05/26 16:43, 1年前 , 76F
蘇聯笑話:如果俄軍說坦克太小 那就是真的太擠了
05/26 16:43, 76F

05/27 00:28, 1年前 , 77F
冷戰的鋼鐵洪流,沒打算再補給啊!
05/27 00:28, 77F
文章代碼(AID): #1aS0_-QD (Mili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