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緬懷孫立人 子弟兵集資立銅像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pf775)時間11年前 (2012/09/30 03:54), 編輯推噓11(11057)
留言6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sep/30/today-p10.htm 2012-9-30 緬懷孫立人 子弟兵集資立銅像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六十五年前的中秋節前夕,孫立人將軍帶著四百名子弟兵渡海 來台,為感念孫立人,子弟兵集資打造銅像,選在昨天中秋節前夕於台中市孫立人紀念館 揭幕,百餘名年逾八十的子弟兵特地趕來見證,有人行動不便仍親自獻花,還有人紅了眼 眶,場面令人動容。 紀念館揭幕 百餘逾8旬舊屬見證 為紀念孫立人,台中市府將孫立人故居登錄為歷史建築,二年前徵得家人同意,將故居修 建為紀念館,文化局指出,目前採每月雙週週日開放方式,讓民眾一窺一代名將的過往。 孫立人於民國卅六年自中國帶領新軍來台,這批子弟兵為感念孫將軍的恩澤,集資打造孫 立人銅像緬懷老將軍,由藝術家王秀杞打造,傳達出將軍眉宇間的悲天憫人與銳利眼神, 昨日銅像揭幕,年逾八十的子弟兵逐一持紅玫瑰致意,有人行動不便,仍執意親自獻花, 還有人紅了眼眶。 八十五歲的鄧雪瑞說,當年九月廿七日,孫將軍帶著子弟兵由上海搭船來台,在船上共度 中秋,一晃眼已六十五年,若非將軍,他們怎能在台灣安身立命。鄧雪瑞表示,當年在東 北受訓時,冬天天寒地凍,將軍總是關心他們有沒有熱水洗澡、有沒有皮大衣禦寒,待子 弟如親,沒有將軍就沒有他們。 孫立人次子孫天平表示,父親最常說的話是沒有對不起任何人,只對部下感到抱歉,他感 謝大家不離不棄,還集資立像,他深信「公道自在人心,歷史會還原真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21.106

09/30 08:17, , 1F
孫將軍是唯一讓林彪吞敗仗的國軍將領嗎?
09/30 08:17, 1F

09/30 13:25, , 2F
孫立人在夢中讓林彪吞敗仗嗎﹖
09/30 13:25, 2F

09/30 13:27, , 3F
陳明仁、廖耀湘、杜聿明這些讓林彪吞過敗仗的沒撤到台灣
09/30 13:27, 3F

09/30 13:28, , 4F
真可惜﹐直接被忽略了。但是白崇禧青樹坪怎麼也被忘了﹖
09/30 13:28, 4F

09/30 14:47, , 5F
聽說孫雖和同事長官處不好 但很會帶人 下面的人都很挺他
09/30 14:47, 5F

09/30 14:47, , 6F
由此新聞看來 這說法頗有可信度
09/30 14:47, 6F

10/02 02:50, , 7F
孫下面的人是非常挺他沒錯。那案子也算下面人扛起來。
10/02 02:50, 7F

10/02 03:02, , 8F
歷史真相應該就是孫的確沒通共,但是他也的確有動作。
10/02 03:02, 8F

10/06 01:15, , 9F
德惠之戰林彪就沒贏~~
10/06 01:15, 9F

10/06 15:13, , 10F
德惠之戰﹐共軍出動洪學智6縱加獨立2師共4個師﹐國軍出
10/06 15:13, 10F

10/06 15:15, , 11F
動潘裕昆一個師守城﹐後期杜聿明以新1軍跟71軍4個師來援
10/06 15:15, 11F

10/06 15:16, , 12F
林彪當時另有8個師已經渡江準備大打﹐但最終沒打就撤。
10/06 15:16, 12F

10/06 15:18, , 13F
雙方最終主力沒有對上﹐這個德惠大捷是吹出來的﹐跟四平
10/06 15:18, 13F

10/06 15:20, , 14F
、榆林等等那些大捷完全不同。而且跟進攻作戰不同﹐德惠
10/06 15:20, 14F

10/06 15:21, , 15F
的守城工事建設、防線布置、兵力搭配、地形勘探全是潘裕
10/06 15:21, 15F

10/06 15:23, , 16F
昆制定並執行的﹐跟進攻作戰那種長官制定下屬執行不同。
10/06 15:23, 16F

10/06 15:25, , 17F
潘裕昆的功勞也要搶過去當孫立人的功勞﹐是欺負潘裕昆也
10/06 15:25, 17F

10/06 15:27, , 18F
沒到台灣麼﹖去救援而沒有打上大仗的援軍4個師﹐孫立人2
10/06 15:27, 18F

10/06 15:27, , 19F
個﹐陳明仁2個﹐結果功勞也算到孫立人去﹐是又欺負陳明
10/06 15:27, 19F

10/06 15:28, , 20F
仁沒到台灣麼﹖
10/06 15:28, 20F

10/07 01:44, , 21F
德惠之戰東北司令長官杜聿明要潘裕昆撤退,孫立人要潘堅守三
10/07 01:44, 21F

10/07 02:07, , 22F
天,然後帶隊迂迴避開共軍的阻擊直逼德惠周遭解圍,我是沒查到
10/07 02:07, 22F

10/07 02:17, , 23F
共軍有多少阻擊的兵力,但是如果如你所說八個以逸待勞的師,
10/07 02:17, 23F

10/07 02:18, , 24F
面對國軍4個遠道來援的師,未經一戰就退,我能想到的解釋只有
10/07 02:18, 24F

10/07 02:21, , 25F
1.國軍解圍部隊的行動出乎林彪的預測,導致有被捅後門的可能,
10/07 02:21, 25F

10/07 02:23, , 26F
加上,攻城部隊傷亡太重導致士氣低落,選擇在最小停損範圍內退
10/07 02:23, 26F

10/07 02:27, , 27F
兵2.8林彪評估阻擊部隊戰力低落無法擋住新一軍和71軍,最後還
10/07 02:27, 27F

10/07 02:28, , 28F
是有腹背受敵被捅後門的機會,只能撤兵.
10/07 02:28, 28F

10/07 02:33, , 29F
德惠之戰孫立人吸取城子街敗仗的教訓,勇於抗命,讓50師固守
10/07 02:33, 29F

10/07 02:35, , 30F
使共軍擅長的運動戰無從發揮轉入較不熟悉的攻堅戰
10/07 02:35, 30F

10/07 02:37, , 31F
在基本面上已經決定德惠之戰共軍要付出較大的代價,但如果孫
10/07 02:37, 31F

10/07 02:38, , 32F
立人戰術上沒有巧妙迂迴進軍避開共軍的阻擊,而被共軍擋住或
10/07 02:38, 32F

10/07 02:40, , 33F
更慘的被圍點打援,那德惠守軍早晚還是會被優勢共軍吃掉,在
10/07 02:40, 33F

10/07 02:43, , 34F
戰術面孫立人這次的用兵就優於把砲火平均分配攻城的林彪,這
10/07 02:43, 34F

10/07 02:44, , 35F
你所說雙方主力沒有對上~基本上有盲點,有數量及地利優勢的
10/07 02:44, 35F

10/07 02:46, , 36F
是共軍,卻在國軍援兵抵達後撤退,表示林彪看到戰術和戰場基本
10/07 02:46, 36F

10/07 02:47, , 37F
面上對共軍不利的態勢,而造成這個不利局面有很大因素是孫立
10/07 02:47, 37F

10/07 02:50, , 38F
人固守待援的戰略與迂迴馳援的戰術造成的,陳明仁的救援不會
10/07 02:50, 38F

10/07 02:51, , 39F
沒有功勞~但在整體來看~孫立人的指揮才是德惠之戰勝利的關
10/07 02:51, 39F

10/07 02:53, , 40F
鍵,不然要是聽長官部的命令沒到半路救被圍殲了
10/07 02:53, 40F

10/07 03:07, , 41F
否。你首先要明白﹐北滿共軍南下的目的在於減輕南滿共軍
10/07 03:07, 41F

10/07 03:08, , 42F
的壓力﹐而非大戰。故而才會發生北滿共軍第一次南下時﹐
10/07 03:08, 42F

10/07 03:08, , 43F
是冒嚴寒南下﹐一晝夜內凍傷8000人的事。因此北滿共軍是
10/07 03:08, 43F

10/07 03:09, , 44F
擺個嚇唬人的架勢﹐有便宜就佔﹐沒便宜就撤。後來北滿8
10/07 03:09, 44F

10/07 03:10, , 45F
個師撤退﹐不是因為孫立人迂回什麼的﹐而是杜聿明把四平
10/07 03:10, 45F

10/07 03:11, , 46F
的71軍也派來救援﹐同時從南滿抽調91師、22師北援(未到
10/07 03:11, 46F

10/07 03:11, , 47F
而不僅僅是長春的新1軍北援﹐這兵力超過了林彪的預計。
10/07 03:11, 47F

10/07 03:12, , 48F
1946-1947年當時﹐共軍戰力還不強﹐不達到5倍兵力優勢﹐
10/07 03:12, 48F

10/07 03:13, , 49F
一般不會主動進攻(德惠是6倍優勢)﹐但對來援的國軍﹐
10/07 03:13, 49F

10/07 03:13, , 50F
共軍8個師並沒有達成這樣的優勢﹐起初林彪還試圖調動國
10/07 03:13, 50F

10/07 03:14, , 51F
軍﹐讓國軍兵力分散﹐然後以多打少﹐但國軍基本抱成團﹐
10/07 03:14, 51F

10/07 03:14, , 52F
沒有孤軍突出﹐因此林彪找不到戰機單獨對付新1軍﹐才北
10/07 03:14, 52F

10/07 03:16, , 53F
撤。林彪是整個北滿12個師的指揮﹐德惠前線的指揮官是洪
10/07 03:16, 53F

10/07 03:17, , 54F
學智。而共軍的北撤讓國軍誤會以為自己大捷﹐事實上孫立
10/07 03:17, 54F

10/07 03:18, , 55F
人搞迂回的時候﹐共軍已經撤了﹐而非被孫所逼撤。但國軍
10/07 03:18, 55F

10/07 03:18, , 56F
以為自己大捷﹐故而繼續向北進攻﹐此時孫立人的新1軍跟
10/07 03:18, 56F

10/07 03:19, , 57F
陳明仁的71軍分開了﹐被林彪看到機會﹐因此才會發生共軍
10/07 03:19, 57F

10/07 03:20, , 58F
北撤才剛剛幾天﹐就立刻轉身又渡江南下發動三下江南作戰
10/07 03:20, 58F

10/07 03:21, , 59F
這次作戰林彪本來是要圍殲新1軍﹐但在向新30師包圍過去
10/07 03:21, 59F

10/07 03:23, , 60F
的路上﹐共軍2縱遇到71軍88師﹐所以林彪改變計劃攻擊71
10/07 03:23, 60F

10/07 03:25, , 61F
軍﹐故而新1軍順利撤退。追擊71軍的共軍﹐就有剛剛在德
10/07 03:25, 61F

10/07 03:27, , 62F
惠撤下來﹐總兵力4萬卻"被國軍打死10萬"的共軍6縱。明白
10/07 03:27, 62F

10/07 03:27, , 63F
這個作戰過程就清楚﹐如果孫立人早點就迂回"救援"德惠﹐
10/07 03:27, 63F

10/07 03:28, , 64F
跟71軍分開行動﹐那林彪那8個主力師就根本不用撤﹐直接
10/07 03:28, 64F

10/07 03:29, , 65F
省掉中間北撤又南下的不到一星期時間﹐直接圍殲新1軍或
10/07 03:29, 65F

10/07 03:31, , 66F
者圍殲71軍了﹐而且也可以明白﹐共軍6縱的傷亡並不大。
10/07 03:31, 66F

10/07 03:35, , 67F
另外﹐是不是孫要潘堅守的不知道﹐但城子街89團的撤退﹐
10/07 03:35, 67F

10/07 03:37, , 68F
是孫的命令﹐全部都說成是杜要撤退﹐孫抗命堅守﹐很扯。
10/07 03:37, 68F
文章代碼(AID): #1GPr84L8 (MdnCN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GPr84L8 (MdnCNhistory)